- 年份
- 2024(2232)
- 2023(3161)
- 2022(2719)
- 2021(2506)
- 2020(2184)
- 2019(4992)
- 2018(4942)
- 2017(8597)
- 2016(4961)
- 2015(5598)
- 2014(5729)
- 2013(5471)
- 2012(5047)
- 2011(4557)
- 2010(4568)
- 2009(4126)
- 2008(4020)
- 2007(3677)
- 2006(3226)
- 2005(2834)
- 学科
- 济(17591)
- 经济(17571)
- 管理(12522)
- 业(10815)
- 企(9469)
- 企业(9469)
- 方法(7270)
- 数学(6057)
- 数学方法(5897)
- 中国(5327)
- 学(4907)
- 地方(4759)
- 农(4608)
- 业经(4499)
- 理论(4259)
- 财(3904)
- 和(3553)
- 制(3524)
- 环境(3340)
- 农业(3115)
- 银(3110)
- 银行(3092)
- 行(2944)
- 融(2911)
- 金融(2910)
- 技术(2789)
- 发(2760)
- 教学(2720)
- 划(2680)
- 务(2609)
- 机构
- 学院(68043)
- 大学(67649)
- 研究(25586)
- 管理(24690)
- 济(22694)
- 经济(21973)
- 理学(20894)
- 理学院(20626)
- 管理学(20077)
- 管理学院(19978)
- 中国(19068)
- 科学(18241)
- 京(15667)
- 农(14687)
- 所(13904)
- 研究所(12839)
- 业大(12729)
- 农业(11702)
- 中心(11637)
- 江(10677)
- 财(10651)
- 技术(10172)
- 北京(10077)
- 院(9881)
- 范(9526)
- 师范(9391)
- 省(8854)
- 州(8645)
- 财经(8047)
- 科学院(7683)
- 基金
- 项目(47776)
- 科学(36067)
- 研究(33711)
- 基金(31586)
- 家(28812)
- 国家(28560)
- 科学基金(23519)
- 省(20819)
- 社会(18820)
- 社会科(17766)
- 社会科学(17759)
- 划(17419)
- 基金项目(16623)
- 教育(15874)
- 自然(15800)
- 自然科(15402)
- 自然科学(15394)
- 自然科学基金(15088)
- 编号(13955)
- 资助(13080)
- 成果(11438)
- 重点(11258)
- 课题(11041)
- 发(10474)
- 计划(10279)
- 科技(9880)
- 创(9853)
- 部(9466)
- 创新(9231)
- 科研(9111)
共检索到10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忠 张曼 张全锋 刘泽勇
在对29个3年生白榆无性系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各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均值的无性系有13个,最大的是12号,为0.049 8 m3,是最小的3.2倍;除第1大侧枝基部到地面高度外,其他指标在白榆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遗传性好,形质性状相对较差,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从11个指标中提取3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25%,可实现对所有指标信息的反映,构建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惠 吴育中 胡勇华 杨迁超
将收集到的23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谷城县、夷陵区、监利县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在谷城选出的长江杨、中嘉7号杨、375杨、鲁山杨4个优良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及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栽培;(2)在夷陵试验区选出的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杨5个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栽培;(3)在监利县选出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嘉8号、中汉578杨5个适合超短轮伐期栽培的无性系;中汉17、鲁山杨、375杨、M81-3、长江杨5个无性系适合中短轮伐期栽培;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适合短轮伐期栽培;(4)3个试验区相...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造林试验 定向培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作钧 肖兴翠 张国君 梁丽容 庄益兵 潘惠新
对2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洞庭湖区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根据7年生杨树的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86-2最具生长优势,7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29.77cm、24.93m和0.665 4m3.株-1,其胸径生长量与8个无性系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2个无性系有显著差异,单株材积与11个无性系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很可能成为洞庭湖区新的杨树主栽无性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宝福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生长量高,稳定性较好,可耐-4~-4.5℃的低温。DH201-2、巨桉1号和DH184-1生长量较高,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稳定性好,可耐-3.5~-4.0℃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均温19℃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的低温,而赤桉1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差、产量低,而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稳定性差,适应范围窄,只适合局部小区域生长,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关键词:
福建中亚热带 耐寒桉树无性系 区域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文 宋保民 韩玉生 张卫东 冯政夫
本文是在引选育杨树无性系苗期综合评价基础上 ,对苗期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造林综合评价的初步结果。经 5~ 8a造林对比试验 ,并通过 5项主要因素指标评价和 2项次因素指标综合评价 ,初步选出了2 3个无性系。其中 ,建 1 0 #(P .×euramericanacv’ND1 82 )、小黑 84 0 1 (P .simonii Baicheng×P .nigra Aeriai84 0 1 )、白林 2 #(P .Nigra×P .pyramidalis)、欧美I M (P .euramericanacl.“I M”)、中林 86 2 2 (P .Zhonglin 86 2 2 )、黑林 1...
关键词:
无性系 初选 综合评价 造林 杨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董蕾 陈博 李吉跃 王军辉 谢堃
利用盆栽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对于5个楸树无性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测定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角质层厚、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气孔特征)、生理和生物量(根冠比、耗水速率、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叶水势)等15个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楸树无性系抗旱性相关的15个指标归纳为3个主成分,在3个主成分中筛选出叶片厚、栅栏组织、气孔密度和叶片脯氨酸含量等4个指标与楸树抗旱性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对5个楸树无性系抗旱性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楸树无性系抗旱性从强到弱排序为:7080(0.678 4)>1-3(0....
关键词:
楸树无性系 盆栽 干旱胁迫 抗旱性 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传宝 孙超 李善文 姚俊修 刘敬国 矫兴杰
以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各无性系的盆栽苗在不同质量分数(0、0.1%、0.3%、0.5%和0.7%)NaCl单盐胁迫条件下生长和生理代谢等参数的变化,对白杨派无性系进行了耐盐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高盐胁迫明显抑制了10个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P<0.05),无性系0057表现出较强的速生性和高存活率;低盐胁迫对无性系生长和细胞膜系统的影响不明显,但能诱导细胞内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以及盐处理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
关键词:
白杨派 NaCl胁迫 生理指标 耐盐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茹桃勤 朱延林 董铁民 孔维鹤
通过室内饲养、幼树罩笼饲养、大树枝条套笼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了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性,结果表明,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致死率达93.40%,使幼虫发育期延长7.3d;对个体间发育影响作用大小不同,造成榆毛胸萤叶甲世代不整齐。经野外调查,65212的虫口密度、树干化蛹量和叶面积被害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
关键词:
白榆,榆毛胸萤叶甲,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莫晓勇 彭仕尧 龙腾 陈文平 杨小红
通过对27个3年生不同桉树无性系的几个主要性状进行调查,运用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无性系主要性状的种间差异以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立地条件、不同桉树无性系的年均蓄积量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干形指标与其产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树高、胸径之间存在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通过干形指标和无约束指数选择法,综合评定了各无性系的生长表现,选出EC1、CH3、CH1等18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桉树无性系 综合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文华 吴德军 燕丽萍 王因花 任飞 燕琳 刘婕 于林霖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探究白蜡无性系的耐盐能力,选育优良耐盐林木品种,利用生物措施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白蜡无性系扦插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9个无性系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0、2、4、6、8 g/L)的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盐胁迫下,各无性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并且随着NaCl质量浓度增大,无性系的生长指标(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累积)都呈现下降的趋势,无性系YL的下降幅度最为平缓;9个无性系中的叶绿素含量也随着盐质量浓度升高而下降,YL与其他无性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本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白蜡无性系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能力大小依次为YL、Y3、L5、QB、JJ、JN11、HX、L2、J10,试验结果为白蜡耐盐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育种材料。
关键词:
白蜡 无性系 盐胁迫 耐盐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金花 宋红竹 牛正田 张绮纹
以辽宁西部的7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为试材,以13年生的生长量(胸径、树高、)和材性性状(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6个性状在7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胸径和树高的重复力较高。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对7个无性系进行生长与材性综合评价,47号杨的综合表现最好,这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在无性系优劣排序上基本吻合,但无性系间的Ci值差异十分明显,而灰色关联度差异不大。此外,还对分析中各性状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玉玲 钟秋平 曹林青 万细瑞 袁雅琪 陈珍明 吴喜昌 郭和平
【目的】研究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都具有较大差异,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5.85%~29.2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百粒重29.86%、单果质量27.98%、单果籽粒数19.18%等,茶油品质变异系数在2.26%~80.99%,其中较大的有过氧化值80.99%、α-维生素E 40.09%、棕榈烯酸34.31%等。聚类分析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类群II的果实性状较好,类群III的果皮薄、籽粒数少,可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在25个性状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17%,在主成分提取中占主要地位的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鲜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亚油酸、硬脂酸、角鲨烯和酸价,利用这11个指标对攸县油茶无性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B8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良种选育的材料。【结论】探明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和茶油品质的特性,发现了B8和B9具有优良的果实性状,是大果、高产的无性系,B2和B12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可作为微量营养元素类产品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攸县油茶无性系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克兵 彭婵 赵天宇 黄国伟 马林江 张新叶
【目的】比较不同滇楸无性系的抗涝性,筛选抗涝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用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区造林。【方法】本研究以4个滇楸优良无性系(DQ64、DQ67、DQ72、DQ78)和1个楸树优良无性系(QS2)的一年生组培移栽苗为材料,研究了14 d淹水处理对其形态、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5个无性系的抗涝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淹水处理下,5个无性系植株的形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包括叶片生长减缓、黄化和萎蔫、茎基部皮孔膨大等,但均未出现不定根。从外部形态看,5个无性系之间并无非常明显的差异。在生长量与生理指标方面,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5个无性系的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潜在水分利用效率(R_(WUEi)))、叶绿素荧光(可变荧光(F_v)、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环境CO_2浓度(C_i/C_a)、相对电导率(RMP)、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与细根的脯氨酸(Pro)含量。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加大。淹水变化率的分析结果显示,生长量与生理指标在5个无性系中的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个无性系受到淹水胁迫的伤害有所不同。【结论】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将5个无性系的抗涝性强弱排序为DQ67> DQ78> DQ72>DQ64> QS2。
关键词:
滇楸 楸树 淹水胁迫 抗涝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赐鼎 谢伟伟 黄会发 汪乾 翁怀锋 黄飚 梁光红 张飞萍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