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7)
2023(2496)
2022(2075)
2021(1856)
2020(1582)
2019(3320)
2018(3197)
2017(5612)
2016(3204)
2015(3340)
2014(3095)
2013(2977)
2012(2813)
2011(2488)
2010(2456)
2009(2102)
2008(2099)
2007(1716)
2006(1477)
2005(1231)
作者
(10691)
(9147)
(9101)
(8783)
(5645)
(4569)
(4019)
(3568)
(3467)
(3209)
(3130)
(3106)
(3088)
(2949)
(2926)
(2846)
(2773)
(2749)
(2692)
(2608)
(2426)
(2319)
(2234)
(2115)
(2097)
(2026)
(1955)
(1920)
(1860)
(1818)
学科
(10296)
经济(10291)
(4892)
管理(4476)
(4078)
方法(3893)
数学(3596)
数学方法(3523)
地方(3306)
中国(3071)
(2740)
企业(2740)
(2580)
(2490)
税收(2381)
(2347)
环境(2004)
业经(1869)
生态(1763)
农业(1762)
(1747)
地方经济(1707)
(1578)
资源(1575)
城市(1533)
(1509)
(1436)
森林(1436)
土地(1401)
(1398)
机构
大学(43182)
学院(42313)
研究(19589)
科学(15805)
中国(13355)
(12924)
经济(12489)
管理(12135)
(11403)
(11030)
理学(10701)
研究所(10503)
理学院(10410)
(10210)
管理学(9861)
管理学院(9801)
业大(9776)
农业(9191)
中心(8638)
(7981)
(7766)
实验(7513)
(7453)
师范(7369)
实验室(7258)
(7055)
重点(6909)
(6720)
研究院(6582)
资源(6374)
基金
项目(35521)
科学(27807)
基金(26746)
(26226)
国家(26098)
科学基金(21347)
研究(19995)
自然(16448)
自然科(16061)
自然科学(16057)
自然科学基金(15749)
基金项目(14971)
(13690)
(12503)
社会(12287)
社会科(11743)
社会科学(11741)
资助(10242)
重点(8974)
计划(8701)
教育(8693)
科技(8119)
(7590)
科研(7525)
(6926)
(6852)
专项(6675)
编号(6580)
创新(6560)
大学(5595)
期刊
(12932)
经济(12932)
学报(12353)
研究(11693)
科学(10943)
(9542)
大学(8367)
学学(8168)
中国(7189)
农业(6446)
林业(4702)
资源(4109)
(4004)
业大(3680)
管理(3460)
(3325)
地理(3180)
科技(2877)
自然(2845)
(2836)
(2525)
农业大学(2498)
教育(2483)
城市(2387)
统计(2229)
经济地理(2226)
(2198)
中国农业(2184)
经济研究(2148)
(2137)
共检索到59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西平  郭平平  张全智  
分别从8个不同方位测定7株白桦解析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一级枝的叶面积、枝长与倾角及其导管直径、管孔密度和导管组织比量。结果表明:叶面积在树冠下层南向最大,上层东北方向最小。枝的数量在树冠下层东向最少,中层北向最多。在树冠下层的东南方向枝最长,东向倾角最大;在树冠上层东北方向,枝最短,倾角最小。导管直径和组织比量是树冠中层西向最大,树冠上层南向最小;管孔密度是树冠下层南向最小,上层西北方向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枝及其导管特征存在差异。讨论了白桦树冠叶、枝及其导管特征与微环境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永宁  刘丽颖  冯楷斌  黄选瑞  
[目的]探讨燕山北部山地白桦林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折规律,为白桦次生林的健康经营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冀北山地典型白桦林,采用空间梯度分析、点格局分析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剥皮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树干风折与剥皮的关系。[结果]从林分边缘到内部,树木剥皮强度逐渐降低,且表现为稀疏区域高于密集区域,平坡、沟底高于斜坡;在林分内剥皮木呈聚集分布,剥皮木与正常木在36~50 m范围内呈负关联,在更小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明显;树干剥皮区的下部和上部平均高度分别为0.52和1.72 m,多在树干的正南及西南方向进行剥皮;剥皮木通常在剥皮后4~9年内从上、下剥皮处风折,倒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纯  李耀翔  孟永斌  王晨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与49.6%间伐强度的落叶松径级呈正态分布,而16.7%、25.5%和59.9%间伐强度使径级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49.6%与59.9%间伐强度样地的白桦径级分布曲线明显右移,且径级频率分布更均匀。2)对照样地中,全林分及各树种在0~4 m尺度呈积聚现象。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全林分及各树种的聚集强度均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49.6%样地的0~20 m尺度无聚集分布现象,此时各尺度均为随机分布,竞争压力较小。3)对照、16.7%及34.4%间伐强度样地的小径级落叶松与中径级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存在生态位上的竞争,群落结构不稳定。而25.5%、49.6%、59.9%间伐强度样地的中小径级落叶松之间主要表现为不相关。所有样地的中、大径级落叶松主要表现为不相关。4)落叶松与白桦的种间关联性以不相关为主,这是两树种在此稳定生存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49.6%间伐强度可使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结构优化,减少种内及种间竞争,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书文   金光泽   刘志理  
【目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性状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探究不同径级植物枝叶性状间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对理解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及对资源的获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的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径级(小树、中等树、大树)的样树,测定其枝横截面积、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和出叶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枝叶性状在不同径级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标准化主轴预估检验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影响。【结果】随着径级的增加,枝横截面积呈上升趋势,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总叶干质量、枝干质量、出叶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径级白桦的枝横截面积与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出叶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小树和大树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和总叶干质量呈接近1的等速生长关系,而中等树呈接近1.5的异速生长关系;单叶面积与出叶强度显著负相关,呈异速生长关系。径级对白桦枝叶性状相关关系的斜率或截距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在同一群落内,不同径级的白桦枝叶性状存在差异是其自身的一种资源获取策略,且枝叶性状为了获得有效的资源而协同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吴海龙  黄枝英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渠畅  边秀艳  姜静  陈肃  刘桂丰  
为了探寻欧洲白桦变种裂叶桦的叶缘分裂机制。以2种桦树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观测的基础上,进行了顶芽及叶片叶尖、裂片及凹缺等不同组织部位相关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内源激素IAA含量测定以及IAA活体标记的GUS染色分析。结果表明,裂叶桦叶片两侧叶缘自叶基到叶尖分裂出由大到小34个裂片,叶背面的叶脉呈明显的管状隆起,叶宽、平均二级脉间距、主脉横切面积等分别较欧洲白桦大了21.12%、12.64%、21.46%。BpmiR164s及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证明,BpmiR164-2及靶基因BpCU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经营天然红松阔叶林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大坡经营区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样地,利用全站仪对高度1.3 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然后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样地内不同径阶林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中小径阶(胸径≤10 cm)林木占总株数的59.4%,其周围林木呈随机分布,与林分的总体分布格局一致。大径木的平均角尺度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说明其相邻木挤在一起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相邻树木在其四周趋于均匀分布。林木大小比数随胸径的增大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小径木多明显受压,中径木处于中庸状态或亚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永  杨华  吕延杰  王全军  孙权  
【目的】合理描述森林结构特征可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本文对长白山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为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杉-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设置两块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云杉-白桦混交林样地(面积均为60 m×60 m),应用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建立空间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描述整个林分和林分内云杉、白桦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林分中的云杉和白桦树种株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8和10 cm径阶,林分密度较大。(2)随混交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林分整体处于中度混交状态,即绝大多数林木相邻4株树中有2株树为同种;随角尺度的升高林木株数先增加后减少,有1/2以上的林木处于随机分布,且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大多数为中度混交状态;不同优势度等级上,林木株数分布大致相同,优势木株数稍高于劣势木株数。林分在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3)云杉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亚优势状态时林木分布较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零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状态的林木分布较多。(4)白桦树种,在样地1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优势和亚优势状态时株数分布最多;在样地2中结构参数组合为中度混交、随机分布、劣势状态的株数分布最多。(5)林分中云杉树种的优势度整体高于白桦。【结论】结构参数的三元分布可以同时表达林木的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为云杉-白桦混交林的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春  罗京  庞凤艳  
运用Li-815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白桦人工林土壤各组分呼吸通量的昼夜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探讨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点和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分呼吸通量均呈单峰昼夜变化特征;枯枝落叶呼吸通量昼夜内波动幅度远大于矿质土壤,尤其在春秋两季;根呼吸昼夜内波动幅度在5和10月份较大,其他月份较小;昼夜内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比例有波动,枯枝落叶和根呼吸通量的波动均表现出春秋两季较大、夏季较小的特点,矿质土壤则有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呼吸通量昼夜均值表现出显著的月际变化特点,与温度的月际变化正相关;各组分呼吸通量占土壤呼吸总通量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茜  满秀玲  田野宏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白桦次生林林外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野外观测、取样及室内水化学测定,研究了白桦次生林降雨养分输入特征。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大气降雨呈中性,p H为7.0,TDS值为19mg/L。在白桦林降雨再分配过程中,p H与TD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值都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分别为5.3、15 mg/L。而p H和TDS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大气降雨和枯透水中。阴离子中,F-及SO2-4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阴离子浓度则在枯透水中最高,且其中NO-3变化最大,最高、最低相差100.4倍。金属元素中,Na+、Zn2+及Mn元素最高值均出现在树干径流中,其他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雪梅  杨传平  
以20~30年生白桦的雌雄花序为材料,研究东北地区白桦花发育的生殖周期和发育时序特征。结果表明:雌花序出现于4月中下旬,5~10d后开始受粉,持续1周左右;大孢子母细胞于5月中旬开始减数分裂,3~4d后形成大孢子,功能大孢子继续发育,成熟胚囊在5月底产生,并进行受精,6月初开始胚胎发育,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雄花序出现于5月底,比雌花序晚1个月左右;小孢子母细胞于7月中旬开始减数分裂,8月中旬结束,历时近1个月;白桦的雄配子体发育很特殊,在当年不形成成熟的雄配子体,以单核小孢子状态宿存于雄花序中越冬,直到第2年4月中下旬才发育成熟,形成具有2核或3核的成熟花粉,随即散粉。雌花受粉时的花粉来源于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韫  崔晓阳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白桦幼苗氮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白桦早期对NO3---N呈偏向选择吸收,供氮强度和光强增加使苗木氮吸收总量、NH4+--N吸收量、NO3---N吸收量增加。根系是白桦早期还原NO3-的主要部位;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因供NO3-强度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强。较低供氮水平下,NH4+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下降,NO3-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上升;氮吸收量增大导致NH4+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下降程度深化,而供NO3-营养液pH值却未因此进一步升高;较高光强下,各处理苗木营养液pH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阐明了桦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的分类学位置及分布,以白桦及其变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分析了桦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组成植被的特征:①桦属狭域种是北方林线的重要组分.②桦属植物是植被动态中比较活跃的组分,表现为桦属植物多是次生植被的先锋组分,多为超地带性植被的组分,桦属广域分布种多是植被交错区的组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辉  楼雄珍  林二培  俞友明  童再康  黄华宏  
【目的】分析光皮桦应拉木的显微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形成早期的内源激素分布,以期为揭示应拉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性系1V25-2为材料,通过人工拉弯诱导形成应拉木,测定其主要显微特征和物理化学特性,并应用ELISA分析其形成早期阶段主要内源激素的分布规律。【结果】经12个月的拉弯处理,应拉区木质部的细胞壁明显增厚,纤维平均双壁厚是对应木的1.8倍,形成明显的胶质纤维层。应拉木的平均纤维长度、纤维素含量均明显大于对应木,而木质素含量则相反。拉弯处理的早期阶段,不同木质部类型中的4种激素含量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应拉区木质部中IAA含量均小于对应区,但仅处理7天的木质部样品两区块间差异达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