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6)
- 2023(12462)
- 2022(10831)
- 2021(10097)
- 2020(8341)
- 2019(19008)
- 2018(19276)
- 2017(36348)
- 2016(20015)
- 2015(22523)
- 2014(22824)
- 2013(22274)
- 2012(20385)
- 2011(18219)
- 2010(17892)
- 2009(16284)
- 2008(15556)
- 2007(13524)
- 2006(11771)
- 2005(10248)
- 学科
- 济(75992)
- 经济(75901)
- 管理(60061)
- 业(55191)
- 企(46326)
- 企业(46326)
- 方法(35097)
- 数学(30131)
- 数学方法(29759)
- 农(20792)
- 中国(20029)
- 学(19261)
- 财(18123)
- 技术(17631)
- 业经(17189)
- 地方(16380)
- 环境(14932)
- 理论(14306)
- 制(14157)
- 农业(13878)
- 和(12991)
- 贸(12765)
- 贸易(12759)
- 易(12362)
- 划(12115)
- 教育(11483)
- 银(11384)
- 务(11346)
- 银行(11334)
- 财务(11268)
- 机构
- 大学(280577)
- 学院(279808)
- 管理(112122)
- 济(104935)
- 经济(102420)
- 理学(97338)
- 理学院(96243)
- 管理学(94516)
- 研究(94357)
- 管理学院(94014)
- 中国(67571)
- 科学(61600)
- 京(60424)
- 农(48710)
- 所(47852)
- 财(46212)
- 业大(45298)
- 研究所(44047)
- 中心(42366)
- 江(40874)
- 农业(38338)
- 北京(37863)
- 范(37609)
- 财经(37308)
- 师范(37165)
- 院(34745)
- 经(33957)
- 技术(33360)
- 州(33205)
- 师范大学(29989)
- 基金
- 项目(198587)
- 科学(155011)
- 研究(144504)
- 基金(142059)
- 家(124711)
- 国家(123675)
- 科学基金(105587)
- 社会(88324)
- 社会科(83556)
- 社会科学(83531)
- 省(79326)
- 基金项目(76025)
- 自然(69847)
- 自然科(68185)
- 自然科学(68169)
- 自然科学基金(66901)
- 划(66468)
- 教育(66110)
- 编号(59257)
- 资助(57825)
- 成果(47573)
- 重点(44406)
- 部(42738)
- 发(42302)
- 创(42081)
- 课题(41256)
- 创新(39266)
- 科研(38040)
- 计划(36580)
- 项目编号(36548)
- 期刊
- 济(113774)
- 经济(113774)
- 研究(79241)
- 中国(54825)
- 学报(48440)
- 农(43825)
- 科学(43472)
- 管理(40888)
- 大学(35738)
- 教育(35124)
- 财(33929)
- 学学(33639)
- 农业(30882)
- 技术(27452)
- 融(20153)
- 金融(20153)
- 业经(19054)
- 经济研究(17429)
- 财经(17180)
- 图书(16141)
- 科技(16038)
- 业(15938)
- 经(14558)
- 问题(14534)
- 技术经济(14458)
- 理论(13639)
- 版(13518)
- 业大(12969)
- 实践(12710)
- 践(12710)
共检索到402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李凤兰
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和不同处理方式对白杨杂种毛新杨的雄花芽进行处理,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大花粉粒(直径大于37μm).试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0.1%~0.5%时注射处理的效果最佳.同时,发现在低温条件(10℃左右)下处理的效果比温室常温条件下处理的效果好.此外,还对温度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毛新杨 秋水仙碱 花粉 染色体加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兰 张志毅
用细胞荧光测定方法测量经秋水仙碱处理诱导的未减数成熟花粉中营养核和生殖核DNA相对含量,并以正常的花粉为对照.测定结果表明:未减数的大花粉中核DNA含量是正常花粉的二倍,它确实是一种二倍体花粉.
关键词:
未减数2n花粉 DNA含量 细胞荧光测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彩霞 张志毅
该文对加倍体白杨(TBT-7)和二倍体白杨(TBD)以及其父本(TB11)、母本(TB01)、欧洲山杨三倍体等植株的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杨加倍体植株的叶组织有机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株系,如:蛋白质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对照株(TBD)提高35.7%,比父本(TB11)提高82.5%,DNA相对含量比TBD提高3%,比TB11提高41.8%,叶绿素相对含量比TBD提高15.6%,比TB11提高32.9%。叶片经干旱、低温、冰冻、高温处理之后,TBT-7的原生质膜渗透率均明显低于其它系号。初步证明TBT-7是具有速生的生理基础和潜势、叶组织具有较好抗逆性的加倍体白杨。
关键词:
白杨、加倍体、生理特性、抗逆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兰 张志毅 张民侠
为进一步确认经秋水仙碱诱导出的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Carr.×PopulusbolleanaLauche)大花粉在毛新杨雌花上授粉后所得到的后代个体TBT-7是三倍体杨树,对TBT-7及其父、母本(TB11,TB01)、对照(TBD)和三倍体欧洲山杨(Astria)分别进行叶片面积、厚度和气孔长度等项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TBT-7的多倍体巨大性是显著的.
关键词:
三倍体,形态特征,白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林惠斌
以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为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基础上,对花粉染色体加倍中减数分裂的有效处理时期以及作用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秋水仙溶液处理所获得的花粉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形态较大的花粉,最高可达88%。这种大花粉经花粉染色体检查为2n=38,且均能正常萌发。(2)一般只要是在水培40h左右,花药由淡绿色转为绿黄色以后且未变红前,也就是由细线末期到终变期之前处理,均能取得较好的加倍效果。(3)在有效处理时期内,处理次数与花粉得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考虑2n花粉比率及花粉量得率,处理次数以3~5次,每次间隔5~7h为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鹏 林威 康向阳
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 ,就非离体状态下施加秋水仙碱溶液处理雄花芽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为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 ,而秋水仙碱的有效处理浓度为 0 1%~ 0 2 % ,有效处理时间为 2 4~ 36h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采用 0 2 %的秋水仙碱溶液持续处理 2 4h ,或采用 0 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 36h ,获得的平均 2n花粉比率最高 ,分别为 2 7 6 %和 2 3 2 % ,其中最高处理可达 4 9 5 % .与白杨等树种离体水培状态下施加理化处理诱导 2n花粉相比 ,由于杜仲同一花芽内小孢...
关键词:
杜仲 减数分裂 秋水仙碱 花粉染色体加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宁 白凤莹 张平冬 康向阳
鉴于多倍体育种在杨树良种选育方面的优势,针对配子败育严重的毛白杨作母本杂交困难等问题,根据多年实地观察,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3532、8212为母本,银腺杨雄株YX1为父本,尽可能在雌蕊发育接近可授期时进行雌花枝水培,防止因营养不足而导致杂种胚败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用39和42℃高温分别对授粉后4、16、28和52 h的雌花序持续处理2和4 h,并设置未施加高温处理的对照组合,同时同步固定与处理花序状态相同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的雌花序,组织切片观察统计胚囊发育过程各时期所占比例,以确定毛白杨胚囊染色体加倍与胚囊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各处理共获得458株...
关键词:
毛白杨 胚囊 染色体加倍 三倍体 诱导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喜宁 任勇谕 韩志强 杜康 康向阳
【目的】鉴于杨树三倍体具有突出的营养生长优势,针对毛白杨良种选育中母本效应难以充分利用问题,选择毛白杨育性好的雌株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为毛白杨三倍体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以毛白杨无性系MC1和MC2为母本,银腺杨YX1为父本。根据白杨大小孢子发生发育存在相关性的原理,以雄株小孢子发育进程为即时判别大孢子发生进程的参照,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时,分别施加38、40和42℃高温持续处理雌花序4 h。【结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处理组共得到189株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其中MC1×YX1组合中共获得70株杂种三倍体,平均诱导率为56.45%; MC2×YX1组合中共获得119株杂种三倍体,平均诱导率为47.04%,对照组未获得杂种三倍体。当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对应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至粗线期至中期Ⅰ,此时施加38和40℃高温处理4 h是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三倍体在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均优于二倍体,但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三倍体育种同样需要重视亲本选配。【结论】研究进一步证明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是一种高效获得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技术途径,相关技术进步对于推进毛白杨良种选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华 康向阳
该文以银腺杨、毛白杨等白杨为材料,对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白杨杂种三倍体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腺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存在着时序性相关.以花粉发育进程为参照,可以相对准确地确定大孢子染色体加倍诱导2n雌配子的有效处理时期.花粉发育到单核中期,即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细线末期,是银腺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此时施加秋水仙碱处理,三倍体得率最高达16.7%.银腺杨×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在苗期表现出了巨大、速生的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玉凡 陈野 付文苑 姚培杰 张志琪 兰凯 余长春 万正杰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了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形成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金新 李云 王勇 姜金仲 王谦 冯大领 胡君艳
该试验以北京地区银杏雄花芽为材料,探索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人工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和可能性.用浓度为0.1%、0.2%、0.3%、0.4%、0.5%、0.6%的秋水仙碱溶液,分别对水培和自然非离体条件下诱导雄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比较了两种情况下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方法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非离体状态下棉浸法处理得到了大花粉,但得率较低,最高为7%,若进一步加大药液处理浓度或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将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大花粉得率;水培条件下的棉浸法和注射法处理均未得到大花粉,其原因和适宜的诱导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正常花粉作对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简称LSCM)对经秋水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慈佳宾 杨巍 崔学宇 任雪娇 姜龙 孙贵星 董莹 杨伟光
【目的】对单倍体不同类群组成下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现象以及秋水仙素处理的浸种法、浸根法、浸芽法和注射法的加倍效果进行研究,为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频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选诱导系JS6-1诱导杂种F1代J-211(Reid×Reid)、J-212(Lancaster×Lancaster)、J-213(Reid×Lancaster)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对单倍体育性的自然恢复和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0.6mg/mL)秋水仙素处理及其4种不同处理方法(浸种法、浸根法、浸芽法和注射法)的化学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基因型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雌穗的自然育性差异较大,平...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育性 秋水仙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吴江生
用秋水仙碱对 5 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 (种 )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 10~ 80 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 16~ 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 ,用 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 4 8h ,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 37.10 %~ 90 .12 % ,平均为 6 5 .4 4 %。 5 0mg/L处理 4 8h的 8份材料是 4 8.72 %~ 97.81% ,平均88.86 %。 10 0~ 80 0mg/L处理 16~ 4 8h的试验 ,多数加倍率在 90 %~ ...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离体培养 双单倍体诱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仁花 于林清 白淑兰
【目的】获得金达苜蓿四倍体的纯合体,为不同倍性苜蓿遗传特性研究及不同倍性间实现基因的流动奠定基础。【方法】以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Jinda)种子(2n=16)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质量浓度(0.02,0.07,0.12mg/mL)、不同处理时间(1,3,7d)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及染色体加倍效果的影响,并从形态学和根尖染色体观察对变异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2个因素对金达苜蓿诱变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秋水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