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0)
2023(3222)
2022(2588)
2021(2293)
2020(1924)
2019(3949)
2018(3839)
2017(6837)
2016(4073)
2015(4504)
2014(4617)
2013(4402)
2012(4137)
2011(3798)
2010(3750)
2009(3375)
2008(3253)
2007(3096)
2006(2660)
2005(2381)
作者
(12214)
(10313)
(10109)
(9539)
(6373)
(4850)
(4723)
(4010)
(3866)
(3593)
(3570)
(3522)
(3365)
(3325)
(3291)
(3209)
(3010)
(2957)
(2932)
(2861)
(2674)
(2556)
(2466)
(2384)
(2270)
(2238)
(2214)
(2176)
(2087)
(2066)
学科
(18898)
经济(18882)
管理(9982)
地方(9372)
(6971)
地方经济(6308)
中国(5482)
方法(5205)
(5130)
企业(5130)
数学(4433)
数学方法(4384)
(4252)
(3829)
环境(3657)
业经(3480)
(3392)
金融(3391)
(3109)
(3017)
(2960)
银行(2947)
农业(2946)
(2853)
理论(2672)
(2636)
(2529)
(2462)
区域(2454)
(2370)
机构
学院(55108)
大学(53502)
研究(22022)
(20565)
经济(19964)
管理(18739)
中国(16675)
理学(15643)
理学院(15399)
管理学(15077)
管理学院(14977)
科学(14448)
(12416)
(11578)
研究所(10638)
中心(10059)
(9686)
(9499)
(9060)
(8687)
(8660)
师范(8619)
业大(8507)
北京(7942)
农业(7597)
技术(7519)
(7485)
财经(7173)
(7133)
师范大学(6918)
基金
项目(39494)
科学(30729)
研究(29779)
基金(26476)
(23849)
国家(23642)
科学基金(19468)
社会(18181)
社会科(17184)
社会科学(17183)
(16878)
(14119)
基金项目(14023)
教育(13540)
编号(12535)
自然(11709)
自然科(11374)
自然科学(11368)
自然科学基金(11134)
成果(10287)
资助(10180)
(9951)
课题(9822)
重点(9671)
(8103)
(8056)
发展(7995)
(7872)
(7779)
创新(7664)
期刊
(23586)
经济(23586)
研究(16494)
中国(13043)
学报(9607)
教育(8817)
(8600)
科学(8313)
(7027)
大学(6978)
学学(6552)
管理(6329)
农业(6151)
技术(5779)
(4894)
金融(4894)
业经(3992)
资源(3949)
经济研究(3832)
职业(3498)
(3220)
科技(3104)
统计(3022)
(3019)
论坛(3019)
财经(2992)
(2882)
图书(2853)
问题(2808)
(2798)
共检索到8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敏生  姜惠明  吴秀云  
741、303、106是经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良白杨无性系,在省内外8个试验点4~9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741具有生长快、稳定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303和106在部分地区表现出速生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是促进3个无性系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克胜  卞学瑜  李淑梅  佟永昌  韩一凡  
欧美杨无性系区域试验的效应分析与稳定性测定王克胜,卞学瑜,李淑梅,佟永昌,韩一凡关键词欧美杨无性系,区域试验,稳定性,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日益受到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选育出的优良品系,要经过区域试验来确定其适应性和适生范围,才能推广。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周正邦  朱文华  李向勇  王代谷  
对4个果蔗新品种(系)贵引07-15、贵引07-16、黔蔗00-126和贵引07-04在贞丰、兴义、望谟进行了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系)在海拔800 m以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均比较适宜,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贵引07-15、贵引07-16和黔蔗00-126表现突出,蔗茎产量较黔糖3号增产28%~35%,较罗汉蔗增产140%~152%;蔗糖分含量较黔糖3号增加0.7~1.11百分点,较罗汉蔗增加0.9~1.31百分点,且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生产示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巨生  陈淑琴  蒋春志  路香彩  
用 198 4~ 1989年度 6个环境和 1990~ 1994年度 9个环境的资料对试验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模型是BrownKD提出的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具有高的回归系数的地点可能对基因型有较高的辨别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滑金锋  陈天渊  黄咏梅  李彦青  吴翠荣  李慧峰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尚智  闵彩云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建宇  郑国清  任和平  刘九芬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玉米区域试验进行定量化研究,其综合值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参试玉米杂交种,结果基本符合生产和育种实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志华  夏燕  
试验为参试组合8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贵州省主推品种油研7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4个,产量最高的是黔杂98014,平均产量173.33kg/667m~2,比对照增产17.3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储开江  潘秋祥  李林  陈斌龙  何福基  
为确定良种推广范围,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浙术1号、浙术2号2个品种在浙江省南、北、中新老主产区的文成、新昌、嵊州、临安和安吉等5个县(市)设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存活率、根茎产量和根茎优形率3项主要指标,品种和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中浙术1号显著优于文成、安吉、临安和嵊州的对照,可以在上述各县与试点相似的地方试推广;浙术2号生长表现一般或不良,需继续试验研究后再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必瑛  
1、参试品种(系) 品种名称来源供种单位太87-18 [194×(太湖多桃棉×长绒605)]F9 江陵太湖农场农科所 2095 833-18×(1312+泡桐) 孝感地区农科所 89-73 鄂荆1号×PD2156 黄冈地区农科所 56383 [3247×(湘抗岱80-159+M03)]F10 荆州地区农科所 176 [(荆棉4号×"八一"棉)F_1×锦棉2号]×河南75)F10 湖北农学院 9038 [(5512×PD4546)×中12]F9 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鄂荆1号(CK_1) 荆州地区农科所鄂棉18(CK_2) 黄冈地区农科所 2、参试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昌),荆沙市农科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应忠  
1、参试品种(系) 名称特性供种单位中芝8号(CK) 单杆、三花、四、六、八棱混生、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2-45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1-38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襄北农场黄集农科所 921 单杆、三花、四(个别四、六、八)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中芝10号分枝、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2、参试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简称中油所,下同)、襄樊市农科所(襄樊)、襄北农场邓林农科所(邓林)、襄北农场黄集农科所(黄集)、钟祥市农技中心(钟祥)、嘉鱼县农科所(嘉鱼)。 3、试验概况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小区面积13.3m~2,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聪慧  张鸿景  王玉忠  代剑锋  党磊  杜子春  刘建婷  高运茹  
【目的】为综合评价华北落叶松参试家系的速生丰产性、稳定性及各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利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对2017年度华北落叶松区域试验中参试家系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基于冀北地区4个试验地点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的胸径数据,首先拟合3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各个模型均具有相同的固定效应("地点"和"地点中的区组")和残差方差结构(行、列自回归AR1×AR1,以进行空间分析),其中,模型1为随机效应中包含2个公因子的因子分析模型(FA模型),模型2、3分别为随机效应里不含测量误差以及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基于AIC信息准则选出一个最优模型,之后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得到各家系在各地点的胸径BLUP数据;基于胸径BLUP数据做GGE双标图分析,对华北落叶松家系和试验地点进行评价。【结果】基于AIC信息准则,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被选为最优模型;基于胸径BLUP数据的GGE双标图的前2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百分比之和为92.4%,表明结果可靠; 4个试验地点被分成2组,地点L1(张家口赤城马营沟)、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和地点L4(承德围场查字)为一组(以111号家系的胸径最大),地点L2(承德围场御道口)为一组(以78号家系的胸径最大),相对而言,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能更有效地选择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各家系在不同试验地点上的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26个华北落叶松家系中,111号的胸径(产量)最大,接着是78、72、82、76、59、100、77、56、86、96等系号,胸径(产量)最小的是1号,97、116、53、35、46、66和49号等家系的胸径(产量)也较低,68和42号家系的胸径(产量)接近总体均值; 96、86、100和76号是速生丰产且稳定的家系,速生丰产家系111、72、56号的稳定性居中,速生丰产家系78、82和77号的稳定性中等偏下,而速生丰产家系59号则不稳定。【结论】模型3(空间变异结合包含测量误差的非结构化矩阵模型(US模型))较另外2个模型而言,结果更为可靠。地点L3(张家口沽源柳条沟)既具高区分力,又具高代表性,能更有效地评价家系。家系96、86、100和76号兼具速生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可被广泛推广。基于BLUP的GGE双标图能有效应用于华北落叶松家系及试验地点的评价,本研究可为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的家系选择和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君  张士权  孙宇涵  李丽  辛红河  袁存权  李云  
为了选育生物量大、营养含量高且适生性好的饲料型刺槐优良无性系,以初选的8个刺槐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北京延庆、北京海淀、河南洛宁3个试验点进行了区域化试验,并应用回归分析法和AMMI模型等方法对2年生试验林的生长和叶片营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生长及叶片营养的不同基因型与环境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但叶片营养的互作效应可能是由叶片成熟度不同造成的;仅从生长性状考虑,适合海淀、延庆和洛宁的无性系分别为K2和84023、H2和8044、K4和8048;综合考虑生长性状和营养含量的遗传适应性和稳定性,无性系83002和K2均适合在这3个试验点用于饲料林栽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岳忠  李善文  秦光华  乔玉玲  杜华兵  
Thirty poplar clones of either domestic or foreign origin in Aigeiros section were introduced for regional planting test contrasting with I-69 (Populus deltoides ‘Lux'). Twelve experimental plots were planted separately in southwest, south, east, and northwest regions within Shandong Province. Comb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白嘉雨  卢国桓  王尚明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0、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 37%~10 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 74%~21 1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