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1)
- 2023(9369)
- 2022(7797)
- 2021(7001)
- 2020(5811)
- 2019(12871)
- 2018(12460)
- 2017(22518)
- 2016(12569)
- 2015(13685)
- 2014(12886)
- 2013(12758)
- 2012(11676)
- 2011(10559)
- 2010(10325)
- 2009(9285)
- 2008(9086)
- 2007(7837)
- 2006(6972)
- 2005(6002)
- 学科
- 济(45046)
- 经济(44982)
- 管理(32153)
- 业(30822)
- 企(24302)
- 企业(24302)
- 方法(19901)
- 数学(17325)
- 数学方法(17095)
- 学(15661)
- 农(12956)
- 财(12458)
- 中国(12331)
- 业经(10572)
- 贸(9604)
- 贸易(9599)
- 易(9326)
- 环境(9251)
- 农业(9054)
- 制(8446)
- 地方(8388)
- 务(7700)
- 财务(7681)
- 财务管理(7667)
- 企业财务(7348)
- 技术(7132)
- 划(6973)
- 银(6940)
- 银行(6872)
- 和(6786)
- 机构
- 大学(179538)
- 学院(176783)
- 研究(69487)
- 济(67040)
- 经济(65719)
- 管理(61404)
- 理学(54275)
- 理学院(53482)
- 管理学(52159)
- 管理学院(51891)
- 科学(50432)
- 中国(50217)
- 农(47528)
- 所(38841)
- 京(38622)
- 农业(38556)
- 业大(36871)
- 研究所(36303)
- 中心(30699)
- 财(29448)
- 江(26559)
- 院(25470)
- 农业大学(25138)
- 室(23940)
- 财经(23711)
- 省(23689)
- 北京(23651)
- 范(22375)
- 科学院(22368)
- 实验(22185)
- 基金
- 项目(131787)
- 科学(102190)
- 基金(97462)
- 家(92129)
- 国家(91426)
- 研究(81830)
- 科学基金(75384)
- 自然(54387)
- 自然科(53134)
- 自然科学(53114)
- 自然科学基金(52197)
- 基金项目(52110)
- 社会(51769)
- 省(51652)
- 社会科(48997)
- 社会科学(48980)
- 划(45814)
- 资助(38847)
- 教育(36510)
- 重点(31166)
- 计划(30288)
- 编号(28912)
- 发(28396)
- 创(27661)
- 部(27531)
- 科研(27418)
- 科技(27347)
- 创新(26060)
- 业(24932)
- 专项(23354)
共检索到253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凡 刘庆慧 黄倢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不同时段鳃、肠、肝胰腺、肌肉、类淋巴和血细胞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60和90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HSP60和HSP90在这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WSSV感染影响各组织中HSP60和HSP90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WSSV感染抑制HSP60在鳃、肠、肌肉和血细胞的表达,促进HSP90在鳃、肠、肝胰腺、肌肉、血细胞和类淋巴的表达,表明HSP60和HSP90参与WSSV感染免疫反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鹏飞 刘庆慧 吴垠 黄倢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6、12、24、48、72 h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信号通路(Lv 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在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虾的类淋巴组织中,tRx、Lv p38、Cat、poD在7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鹏飞 刘庆慧 吴垠 黄倢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6、12、24、48、72 h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信号通路(Lv 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在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虾的类淋巴组织中,TRx、Lv P38、CAT、POD在7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任 谢数涛 孙勇 完颜小青 张其中
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热休克蛋白7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c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宿主BL21(DE3),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并用软件Bandscan分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含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c/HSP70,表达的目标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72 kD,并能与小鼠抗人HSP70抗体特异性结合。37℃诱导5 h目标蛋白表达量最高;但25℃诱导目标蛋白的可...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热休克蛋白70 原核表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肢动物的FBA聚为一类,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家蚕(Bombyx mori)、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相似度分别是86%、79%和7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 FBA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ds RNA干扰24 h以后,抑制效率达到最大。与PBS对照组相比,Fc FBA干扰组(ds RNA组)加快了对虾染病后的死亡速度。本研究表明,Fc FBA基因可能参与了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高露姣 刘向阳 吴国忠
论述如下一项研究,采用壳聚糖硫酸酯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4周后检测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肌肉注射感染实验,以检测壳聚糖硫酸酯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15‰和0.50‰,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添加量为0.15‰时,能显著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添加量继续增大时反而下降;在低添加量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相近,添加量为0.15‰和0.50‰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随添加量增大而升高。凡纳滨对虾摄食添加壳聚糖硫酸酯饲料4周后,经注射WSSV攻毒感染,壳聚糖硫酸酯添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 ORF序列全长1 653 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滨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滨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 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滨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宁 曾地刚 黎铭 王建平 杨琼 陈晓汉
microrNAs(mirNAs)在调节动物的获得性和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病毒感染对凡纳滨对虾mirNA表达的影响,构建了桃拉综合症病毒感染和对照的凡纳滨对虾的小rNA文库,利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rNA文库进行测序,分别得到61854276和65320117条小rNA序列,其中有2864337条序列被注释为保守的mirNA,对应87种已知的mirNA。对高表达量的mirNA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得到了22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8个上调表达,14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测得分最高的靶基因大多数涉及到动物的免疫或细胞凋亡功能,说明mir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彪 王芳 侯纯强 董双林 孙皓
研究了水温从17℃突变为2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力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突变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己糖激酶活力逐渐增大,温度突变后3h达到最高,是温度突变前的2.54倍(P<0.05)。随后,对虾己糖激酶的活力逐渐下降,72h酶活力基本恢复到温度突变前的水平。(2)温度突变后1h,凡纳滨对虾丙酮酸激酶的活力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增大;6h达到最高,随后对虾丙酮酸激酶的活力逐渐下降并在72h恢复到温度突变前的水平。(3)温度突变0.5h后,凡纳滨对虾肌肉中HSP70的表达量迅速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耿小雪 王小霞 周怡 徐玮 张文兵 麦康森
近年来,重组VP28和VP26蛋白作为蛋白亚单位疫苗,在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WSSV粗提液为模板进行普通PCR扩增,得到VP28和VP26基因,再用引物悬挂法将eCo RⅠ和XBaⅠ酶切位点分别添加到VP28和VP26基因的5端和3端。目的基因经双酶切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 GaPZαa,转化ToP10大肠杆菌,经博莱霉素(ZeoCin)抗性筛选阳性重组酵母表达载体。aVRⅡ酶切线性化之后,电击转化X-33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经ZeoCin抗性筛选得到阳性重组酵母。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酵母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一铭 顾泽茂 李莉娟 陈天圣 袁军法
为揭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后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运用16S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与人工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在肠道丰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其优势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对照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分别占75.42%和19.17%;感染组肠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分别占78.14%和17.38%。利用LEfSe分析差异菌属发现,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andidatus bacilloplasma丰度显著减少(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升(P<0.05)。此外,部分潜在病原菌如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丰度在感染后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WSSV感染导致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提示WSSV或可通过干扰肠道稳态致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