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9)
- 2023(11179)
- 2022(9454)
- 2021(8594)
- 2020(7341)
- 2019(15581)
- 2018(15305)
- 2017(27376)
- 2016(15520)
- 2015(17303)
- 2014(16854)
- 2013(16392)
- 2012(15040)
- 2011(13512)
- 2010(13478)
- 2009(12155)
- 2008(11977)
- 2007(10502)
- 2006(9147)
- 2005(8135)
- 学科
- 济(54526)
- 经济(54447)
- 管理(41607)
- 业(38686)
- 企(31602)
- 企业(31602)
- 方法(23333)
- 数学(19938)
- 数学方法(19653)
- 学(18087)
- 农(15951)
- 中国(15915)
- 财(15611)
- 业经(13086)
- 制(12507)
- 贸(10730)
- 贸易(10726)
- 农业(10693)
- 地方(10610)
- 易(10397)
- 理论(10334)
- 体(9804)
- 技术(9635)
- 务(9430)
- 财务(9389)
- 银(9381)
- 财务管理(9372)
- 银行(9311)
- 融(9031)
- 金融(9024)
- 机构
- 大学(219822)
- 学院(218697)
- 研究(84183)
- 济(80061)
- 经济(78194)
- 管理(76530)
- 理学(66726)
- 理学院(65795)
- 管理学(64169)
- 管理学院(63825)
- 中国(60828)
- 科学(59631)
- 农(55757)
- 京(47881)
- 所(46726)
- 农业(44961)
- 业大(43548)
- 研究所(43438)
- 中心(37194)
- 财(36703)
- 江(33766)
- 院(30894)
- 北京(29595)
- 省(29275)
- 农业大学(29173)
- 财经(28876)
- 范(28408)
- 技术(27780)
- 师范(27779)
- 室(27128)
- 基金
- 项目(158657)
- 科学(122254)
- 基金(114113)
- 家(106777)
- 国家(105928)
- 研究(103525)
- 科学基金(87093)
- 省(63827)
- 社会(63255)
- 自然(61406)
- 基金项目(60595)
- 自然科(60021)
- 自然科学(59994)
- 社会科(59779)
- 社会科学(59762)
- 自然科学基金(58924)
- 划(55423)
- 教育(47530)
- 资助(45844)
- 编号(39194)
- 重点(37408)
- 计划(34999)
- 发(33899)
- 创(33569)
- 部(33197)
- 科研(32003)
- 科技(31935)
- 创新(31500)
- 成果(30882)
- 业(29626)
共检索到321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韦嵩 宋晓玲 李海兵 李赟
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调动或激活虾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动物的抗病毒能力。实验通过连续投喂的方法,用3个水平(1%、0.5%、0.1%)的Ig-Guard(shrimp)制成的试验饲料,同时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分别测定了第5,10,15,20天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溶菌酶(UL)、酸性磷酸酶(ACP)及肌肉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并对血清及肌肉匀浆液中蛋白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免疫组的PO、UL、ACP、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20d后,用白斑综合征病毒(...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卵黄抗体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君 宋晓玲 刘莉 柴鹏程 黄倢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从健康对虾消化道中分离纯化的优势菌菌株——美人鱼发光杆菌PC463和坚强芽孢杆菌PC465(菌含量≥1011CFU/g)的活菌和破碎菌各1 g/kg,观察其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免疫酶活性和抗WSSV感染保护率的影响。经过20 d养殖实验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和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的免疫实验,其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SSV感染后饲料中添加坚强芽孢杆菌活菌的免疫组存活率(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媛媛 殷嵘 施定基 周园 何培民 吴倩萍 庄旻敏 韦章良 贾睿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 ORF序列全长1 653 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滨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滨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 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滨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滨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荣兴 邹文政 鄢庆枇 龚三妹 叶兆弘
为了更好地进行日本对虾抗病良种的选育,本文用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病毒粒子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粗提液注射感染抗白斑病日本对虾子三代和普通日本对虾,观察其死亡率,同时测定WSSV感染后0,4,24,48和96h血淋巴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注射WSSV14d内抗病子三代和普通对虾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和85%,前者的抗病保护率达82.4%;感染前前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后者,且PO,AKP和蛋白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感染后两者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高露姣 刘向阳 吴国忠
论述如下一项研究,采用壳聚糖硫酸酯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凡纳滨对虾,4周后检测对虾血清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肌肉注射感染实验,以检测壳聚糖硫酸酯对病毒的抗感染能力。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壳聚糖硫酸酯添加量为0.15‰和0.50‰,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添加量为0.15‰时,能显著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但添加量继续增大时反而下降;在低添加量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相近,添加量为0.15‰和0.50‰时,对虾血清溶菌酶活性随添加量增大而升高。凡纳滨对虾摄食添加壳聚糖硫酸酯饲料4周后,经注射WSSV攻毒感染,壳聚糖硫酸酯添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战军 孟宪红 孔杰 单从文 罗坤 栾生 常亚青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能否产生类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健康的中国对虾接种经不同辐照强度γ射线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wpot wyndrome virus,WSSV),连续投喂接种20 d后,对其存活个体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检验其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至216 h实验组(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 kGy、10 kGy、15 kGy和20 kGy)存活率分别为45.5%、54.2%、68%和65.4%,存活对虾的病毒携带量分别为(14.0±11.9)、(14.1±4.3)、(24.5±15.0)和(15.1±7.8)copies/ng DN...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免疫 γ射线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秋 谭北平 麦康森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肠道菌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巢式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凡 刘庆慧 黄倢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不同时段鳃、肠、肝胰腺、肌肉、类淋巴和血细胞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60和90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HSP60和HSP90在这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WSSV感染影响各组织中HSP60和HSP90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WSSV感染抑制HSP60在鳃、肠、肌肉和血细胞的表达,促进HSP90在鳃、肠、肝胰腺、肌肉、血细胞和类淋巴的表达,表明HSP60和HSP90参与WSSV感染免疫反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仁宝 史成银 宋晓玲 王一婷 张惠芬 任宁欣 谢国驷 张庆利
为探讨特异性卵黄抗体抗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ssociated with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Vp_(AHPND)) 感染的效果及其机制,防控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本研究以添加不同剂量Vp_(AHPND)卵黄抗体制剂 (0、0.2%和0.5%) 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测定对虾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对虾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通过浸浴感染实验测定免疫对虾抗Vp_(AHPND)感染的能力。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免疫28 d后,免疫组与未添加卵黄抗体制剂的对照组对虾在平均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免疫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0.2%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酚氧化酶 (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溶菌酶 (LZM) 活力显著升高,抗菌肽 (Crustin) 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脂蛋白 (β-GBP-HDL) 的相对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浸浴感染实验结果显示,0.2%免疫组对虾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2% Vp_(AHPND)卵黄抗体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3.77%。研究表明,口服卵黄抗体不会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产生不良影响,0.2%的Vp_(AHPND)卵黄抗体制剂通过提升凡纳滨对虾的PO、SOD、LZM活力和Crustin的表达水平,增强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对虾抗Vp_(AHPND)感染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使用特异性卵黄抗体防控AHPND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虾相关免疫因子的研究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Rx、LvP38、CAT、POD基因的表达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Rx、Lvp38、Cat、poD基因的表达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血液病理研究
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
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及抗病基因表达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和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19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定位
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