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5)
- 2023(8559)
- 2022(7816)
- 2021(7467)
- 2020(6248)
- 2019(14682)
- 2018(14674)
- 2017(28611)
- 2016(15638)
- 2015(17673)
- 2014(17670)
- 2013(17560)
- 2012(15909)
- 2011(14273)
- 2010(14032)
- 2009(12658)
- 2008(12076)
- 2007(10274)
- 2006(8801)
- 2005(7482)
- 学科
- 济(59940)
- 经济(59871)
- 管理(45622)
- 业(42862)
- 企(36836)
- 企业(36836)
- 方法(30241)
- 数学(25720)
- 数学方法(25440)
- 农(15679)
- 学(14614)
- 中国(14130)
- 财(13932)
- 业经(13829)
- 地方(12126)
- 理论(11105)
- 和(10841)
- 农业(10493)
- 贸(10213)
- 贸易(10207)
- 技术(9982)
- 易(9891)
- 环境(9540)
- 制(9411)
- 务(9316)
- 财务(9258)
- 财务管理(9244)
- 划(8915)
- 教育(8853)
- 企业财务(8759)
- 机构
- 大学(220323)
- 学院(217750)
- 管理(92230)
- 理学(81150)
- 济(80882)
- 理学院(80241)
- 经济(79009)
- 管理学(78898)
- 管理学院(78518)
- 研究(69515)
- 中国(49387)
- 京(46734)
- 科学(45672)
- 财(35207)
- 所(34559)
- 农(34501)
- 业大(34395)
- 研究所(31979)
- 中心(31076)
- 江(29596)
- 北京(29300)
- 财经(29263)
- 范(29115)
- 师范(28810)
- 农业(27212)
- 经(26690)
- 院(25579)
- 州(24792)
- 师范大学(23452)
- 商学(23356)
- 基金
- 项目(157367)
- 科学(123222)
- 研究(114843)
- 基金(113774)
- 家(98876)
- 国家(98052)
- 科学基金(84547)
- 社会(70051)
- 社会科(66221)
- 社会科学(66203)
- 省(61795)
- 基金项目(61742)
- 自然(56767)
- 自然科(55420)
- 自然科学(55406)
- 自然科学基金(54390)
- 教育(52350)
- 划(52035)
- 编号(47508)
- 资助(46800)
- 成果(38070)
- 重点(34479)
- 部(34283)
- 创(32852)
- 发(32768)
- 课题(31947)
- 创新(30505)
- 科研(30319)
- 项目编号(29612)
- 大学(29281)
共检索到29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高学 黄增荣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
关键词:
白斑狗鱼 败血症 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邱军强 杨先乐 李怡 薛晖 谭洪新 罗国芝
从某养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的高体革(鱼刺)(Scortum bacoo)中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回染健康高体革(鱼刺)证明该菌株为其致病菌,并具较强毒力,LD50为3.48×105 CFU。该菌株在形态、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相同,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菌株即为溶血性海豚链球菌。病理学观察表明该菌株主要引起高体革(鱼刺)的肝肾病变,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红霉素、复合磺胺、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成科 周晓扬 张其中
从天然患病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命名为SCL1。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南方鲇幼鱼,发现菌株SCL1的感染致死率高,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从人工感染的患病鱼肝脏中分离病原菌,再次感染健康南方鲇幼鱼,其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菌株为南方鲇"败血症"的致病菌。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显示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土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氟哌酸、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甲氧苄啶、乙酰螺旋霉素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应兵 邹桂伟 袁科平 郑蓓蓓 艾晓辉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葛继志 张颖 葛盛芳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葛继志张颖葛盛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1990年以来,安徽省许多养鳖场都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病鳖体表、腹甲严重斑状充血,体表有些部位出现溃疡、疤痕,剖检见肝脏肿大,脾及肠粘膜充血。该病易传染,加之目前缺少有效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礼辉 张德锋 李宁求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目的】建立可同时快速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Hly)、维氏气单胞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基因(DNaseⅠ)以及鮰爱德华菌溶血活化基因(eHa)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察,并将其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当Hly基因、DNaseⅠ基因以及eHa基因的引物浓度分别为1.0,1.0和0.5μmol/l,退火温度为59.5℃时,各目的片段均可较好地扩增。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病鱼中分离到11个菌株,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菌株致病力测试和生化特性分析,证实了翘嘴鳜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健民 王琦 马福恒 刘明清
1992年9月至1994年11月间,在大连沿海发现的致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脓毒败血症的一株病原菌,对皱纹盘鲍人工感染有很高的死亡率,并且与自然发病有相同的症状。其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为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0/12910μg敏感,0%和8%NaCl胨水中不能生长,不利用葡萄糖酸盐和蔗糖等,定名为坎氏弧菌(Vibriocampbellii)。
关键词:
皱纹盘鲍,坎氏弧菌,脓毒败血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胡火庚 陈昌福
对江西省南昌县某水产养殖场出现的以"体表局部出血、溃疡,肠系膜充血、出血,腹腔内有大量积水"为主要症状的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进行了研究。从病死及濒死团头鲂的病灶中分离到大量菌株,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回归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将这些菌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2种致病菌均能导致团头鲂死亡,并出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疾病症状;4个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先锋霉素V、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等9种药物敏感;TTF-15菌株对先锋噻肟,TTF-004、T...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金丽华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发 乔德亮 凌去非 王成辉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
关键词:
白斑狗鱼 黑斑狗鱼 遗传关系 RAPD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玉娟 王秀华 曲宪成 朱岩松 黄倢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菌株对健康革胡子鲶致病性测试表明其对革胡子鲶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32×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实验感染革胡子鲶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表明菌株1403是引起革胡子鲶发生暴发性死亡的主要致病病原。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等9种抗生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张林 李罗新 曾令兵
从患典型出血性败血症死亡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Brandt)脾脏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性病原菌。依Koch法则建立室内感染模型,一次感染试验和回归感染试验的试验组均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情况下相同的症状,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原菌半数致死浓度为1.17×107cfu/mL。对从自然发病和一次感染试验的病鱼体内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形态和VITEK全自动细菌生理生化表型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周文豪 赵桂珍
从患细菌性败血症的翘嘴鳜分离嗜水气单胞菌BS-1菌株,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AH)、酚灭活疫苗(P-AH)和提取菌体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注射接种体重为35.5±5.6g的翘嘴鳜后,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血液和头肾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应用活菌攻毒等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LPS的免疫效果最好,P-AH次之,F-AH较差。用活菌攻毒后,3种受免鱼体的免疫保护力分别为92.2%,84.7%和80.7%。
关键词:
翘嘴鳜 细菌性败血症 免疫预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