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7)
2023(9959)
2022(8982)
2021(8687)
2020(7273)
2019(16841)
2018(16918)
2017(32328)
2016(18079)
2015(20596)
2014(20632)
2013(20394)
2012(18920)
2011(16942)
2010(16800)
2009(15232)
2008(14948)
2007(13033)
2006(11228)
2005(9676)
作者
(54779)
(45454)
(45267)
(42964)
(28977)
(22160)
(20426)
(18107)
(17378)
(16318)
(15780)
(15218)
(14377)
(14297)
(14074)
(14025)
(13854)
(13603)
(12929)
(12892)
(11555)
(11154)
(11141)
(10289)
(10176)
(10151)
(10110)
(9988)
(9290)
(9172)
学科
(66798)
经济(66719)
管理(50012)
(46753)
(39476)
企业(39476)
方法(33035)
数学(28265)
数学方法(27860)
(18928)
(17861)
中国(16455)
(16068)
业经(14556)
地方(13458)
理论(12607)
(12043)
(12039)
贸易(12037)
农业(11748)
(11670)
(11263)
环境(11006)
技术(10847)
(10634)
财务(10571)
财务管理(10550)
教育(10065)
企业财务(9976)
(9749)
机构
大学(257341)
学院(255216)
管理(99997)
(90871)
经济(88620)
理学(87179)
研究(86645)
理学院(86121)
管理学(84352)
管理学院(83923)
中国(62081)
科学(59884)
(56357)
(48161)
(45643)
业大(44197)
研究所(42161)
(40217)
中心(38780)
农业(38294)
(36351)
北京(35585)
(34506)
师范(34137)
财经(32852)
(31410)
(30183)
(29848)
技术(29094)
师范大学(27633)
基金
项目(181235)
科学(139304)
基金(129204)
研究(126956)
(114872)
国家(113943)
科学基金(96014)
社会(75395)
(71437)
社会科(71170)
社会科学(71150)
基金项目(69643)
自然(66209)
自然科(64603)
自然科学(64585)
自然科学基金(63397)
(60832)
教育(57840)
资助(53934)
编号(52105)
成果(41991)
重点(40712)
(38440)
(37791)
(37057)
课题(35769)
科研(35182)
计划(35170)
创新(34553)
大学(33102)
期刊
(98231)
经济(98231)
研究(70519)
学报(50319)
中国(45827)
(43979)
科学(43137)
大学(36495)
管理(35786)
学学(34475)
农业(31107)
(29418)
教育(29275)
技术(21494)
(17502)
金融(17502)
(16069)
业经(15933)
图书(15452)
财经(15254)
经济研究(14619)
科技(14261)
业大(14119)
(13705)
理论(13164)
(12858)
资源(12708)
问题(12563)
实践(12362)
(12362)
共检索到36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庆慧  马玲  赵敏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佩  童文  杨晓  黄璐琳  胡尚钦  
为建立赶黄草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在赶黄草不同生育时期采样,进行株高、植株重量、分部位重量、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赶黄草植株重量在花期达到最大,其中叶片和茎的增长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随赶黄草植株的生长整体呈下降趋势;槲皮素主要分布在赶黄草的叶和花中,在茎和分枝的含量极少。建议赶黄草药材和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花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艳  郭华春  张雅琼  李婉琳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变高,生长繁茂,发病轻,叶绿素和葡苷聚糖含量套作都较净作高。综合考虑,魔芋与玉米间作,以玉米∶魔芋=2∶4的间作模式、种植密度为15.36万株/hm2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本试验对春玉米的叶片、叶鞘、茎秆和雌雄穗等器官的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层次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叶片、叶鞘蔗糖含量变化为二次多项式模型,茎秆为三次多项式模型,而雌穗呈单峰曲线变化.茎与雌穗之间蔗糖浓度的差异是子粒灌浆的内在动力之一.下部叶片的光合产物在生长发育前期起主导作用,上、中部叶片则在后期起主导作用,两部分光合产物均参与子粒生长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佩佩  李敏敏  胡军华  姚廷山  刘荣萍  王雪莲  李鸿筠  
采用HPLC法对虎耳草科岩白菜属岩白菜、虎耳草科落新妇属落新妇、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百两金及金牛、胡桃科青钱柳属青钱柳5种药用植物中岩白菜内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岩白菜内酯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岩白菜内酯含量最高的植物为岩白菜,40%乙醇为溶剂,液料比10 mL/g的超声波提取体系收到的岩白菜内酯最多。此研究为岩白菜内酯药源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亚辉  成志伟  李精华  胡超  
为降低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含量 ,避免其食用的不安全性 ,对鲜黄花菜分别进行室温下 10 % Na Cl,10 %乙醇 ,p H12 (Na OH调 p H)的水、水及 0℃的 10 % Na Cl的处理 ,测定不同处理的鲜黄花菜秋水仙碱含量 .结果发现 ,0℃的 10 % Na Cl处理效果较好 ,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仲秋  刘建党  王保玲  
【目的】在传统水提取枸杞多糖(LBP)工艺的基础上,寻求更优的提取枸杞多糖的方法。【方法】以宁夏枸杞为原料,分析了浸提温度、浸提液pH、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LBP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以LBP得率为衡量指标,优选出碱液提取LBP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碱液提取工艺较传统水提工艺的优越性。【结果】碱液提取LBP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枸杞粉与浸提液的液料比为70∶1,pH为10,温度65℃,浸提时间3.5 h;各因素影响碱液提取LBP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液pH>液料比>浸提时间。【结论】得到了碱液提取LBP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LBP得率可达7.46%,比传统水提工艺提高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迪  李庆  胡增辉  赵玲  沈应柏  陈华君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露  苑雪琪  李俊  杨雪梅  魏云洁  许永华  
[目的]克隆白屈菜CmTLP基因并进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mTLP基因的功能及探索耐寒抗寒药用植物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白屈菜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白屈菜TLP基因开放阅读框,以18S RNA为内参基因,采用qRT-PCR法检测CmTLP基因在不同温度(20(CK),10,0,-7,-20℃)下白屈菜植株中的相对表达量。用RT-PCR法克隆该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电击法转化根癌农杆菌。[结果]qRT-PCR结果表明,CmTLP基因在-7℃、12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7℃、24 h时,相对表达量最低。克隆白屈菜TLP基因,命名为CmTLP。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96 bp,编码由2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分子质量为24.66 ku,为酸性蛋白。系统发育树表明,CmTLP基因与博落回、月季、胡桃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RI201-AN-CmTLP,并成功转化根癌农杆菌。[结论]克隆了白屈菜CmTLP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I201-AN-CmTLP,并成功转化根癌农杆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剑锋  龙艳  吴建国  赵志刚  徐海明  温娟  孟金陵  石春海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民  黄仁泉  冯新梅  崔延棠  
采用无盐发酵制备酱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HPLC)法测定异黄酮含量 ,并对酱油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乙醇沉淀除杂可以较好地提取分离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 ;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消耗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豆粕的异黄酮含量有大幅度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姣  陈媛梅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多糖的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和方差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120 W,液料比为60mL/g,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测得处于花开初期的重瓣榆叶梅花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提取率可达到2.809%。说明花开初期时的重瓣榆叶梅花利用价值相对较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晓增  
通过系统定位轮作试验,建立大豆正茬、迎茬、重茬的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期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总量均为正茬>迎茬>重茬。影响大豆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和积累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危害大豆根部导致吸收和运输受阻以及受茬口影响,土壤中的氮磷钾活性变低,大豆固氮能力下降,氮磷钾的积累与产量相关。重茬大豆植株氮磷钾积累总量较正茬分别减少41.81%,48.78%,36.02%;大豆经济产量重茬较正茬减少31.55%,迎茬较正茬减少15.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亮  刘基业  戴庆林  
本文研究了荞麦产量与植株幼苗期氮、磷最适合量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化肥的诊断施肥指标与失调、失控指标。结果表明,在荞麦出苗后10天,幼苗期植株含氮量最适范围为2.73~2.84%,产量与含氮量呈抛物线模式,y=-402.3+354.2x-62.35x~2;边际含氮量2.84%;低于2.73%时为氮素失调区,氮素供应不足,应补施氮肥。植株全磷含量最适范围为0.43~0.57%,产量与苗期植株含磷量的回归方程y=67.96+100.49x-88.68x~2;边际含磷量0.567%,低于0.43%时为磷失调区,磷素供应不足,应补施磷。施用尿素可以提高苗期含氮量;y=2.476+0.0498x,即亩增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志平  张海霞  张红利  李侠  
【目的】分析盐胁迫下黄花菜体内矿质离子含量的变化,为在盐碱地推广种植黄花菜以及利用黄花菜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大同黄花菜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正常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Ca(NO_3)_2(50,100,150,200,250 mmol/L)胁迫对黄花菜生物量及植株体内矿质离子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花菜可能的耐盐机制。【结果】随Ca(NO_3)_2胁迫浓度的提高,黄花菜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根系和叶片Ca~(2+)、Na~+、Fe~(2+)、Zn~(2+)及Cl~-含量均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Mg~(2+)含量逐渐降低,Cu~(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NO~-_3含量逐渐增加。除Mg~(2+)含量叶片高于根系、Cl~-含量随Ca(NO_3)_2胁迫浓度的提高出现"根叶相当-根低于叶-根高于叶"的变化外,各处理其他矿质离子含量均表现为根系高于叶片。【结论】可在中度(70~150 mmol/L单价盐)以下盐碱地种植黄花菜,扩大其生产规模;通过每年割除地上部逐渐改良盐碱地,使其成为宜耕良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