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
2023(617)
2022(603)
2021(555)
2020(438)
2019(916)
2018(879)
2017(1414)
2016(858)
2015(1034)
2014(944)
2013(959)
2012(829)
2011(756)
2010(773)
2009(707)
2008(660)
2007(576)
2006(453)
2005(398)
作者
(4166)
(3426)
(3381)
(3165)
(2320)
(1728)
(1562)
(1342)
(1334)
(1311)
(1290)
(1204)
(1126)
(1125)
(1117)
(1104)
(1047)
(1037)
(1030)
(1011)
(1005)
(985)
(953)
(878)
(793)
(789)
(777)
(760)
(758)
(755)
学科
(3620)
管理(3295)
(3238)
企业(3238)
供销(2565)
(2565)
(1829)
(1798)
经济(1798)
(1480)
生物(1378)
(1271)
虫害(1185)
病虫(1137)
病虫害(1137)
(966)
微生(966)
微生物(966)
(958)
防治(934)
(932)
方法(924)
(866)
生物学(860)
及其(762)
数学(753)
微生物学(749)
数学方法(747)
病害(722)
业经(612)
机构
学院(14018)
大学(13308)
(7263)
农业(6025)
科学(5803)
研究(5578)
业大(5030)
农业大学(4037)
(3813)
管理(3750)
研究所(3683)
(3640)
实验(3575)
实验室(3491)
理学(3474)
理学院(3361)
(3308)
重点(3250)
管理学(3236)
管理学院(3226)
中国(3157)
(3039)
经济(2978)
(2936)
技术(2855)
(2737)
生物(2718)
科学院(2310)
工程(2218)
中心(2205)
基金
项目(11866)
科学(8408)
基金(8312)
(8265)
国家(8218)
科学基金(6625)
自然(5745)
(5710)
自然科(5615)
自然科学(5604)
自然科学基金(5515)
研究(5106)
(4577)
基金项目(4254)
科技(3867)
计划(3840)
资助(3649)
(2965)
(2936)
重点(2858)
专项(2713)
(2655)
科研(2619)
(2568)
社会(2546)
创新(2481)
社会科(2420)
社会科学(2420)
教育(2285)
农业(2264)
期刊
学报(7115)
(7026)
农业(4894)
大学(4725)
学学(4723)
科学(4584)
业大(2798)
农业大学(2637)
(2582)
经济(2582)
(2230)
中国(2209)
(1793)
研究(1695)
自然(1667)
自然科(1657)
自然科学(1657)
管理(1510)
中国农业(1425)
农林(1300)
(1300)
技术(1284)
科技(1242)
林业(1075)
科技大(1020)
科技大学(1020)
水产(994)
西南(959)
农业科学(917)
业经(882)
共检索到17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 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 ct205 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 ct205 发酵最佳培养基:蔗糖 20.0G·l-1,可溶性淀粉 30.0 G·l-1,蛋白胨 2.0 G·l-1,黄豆粉 8.0 G·l-1,mGSo4·7H2o 0.5 G·l-1,K2Hpo4·7H2o 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 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 CT205 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 CT205 发酵最佳培养基:蔗糖 20.0g·L-1,可溶性淀粉 30.0 g·L-1,蛋白胨 2.0 g·L-1,黄豆粉 8.0 g·L-1,MgSO4·7H2O 0.5 g·L-1,K2HPO4·7H2O 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 1 株病原菌 y3,采用形态观察及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 y3 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 ct205对菌株 y3 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 ct205 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 y3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 c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 1 株病原菌 Y3,采用形态观察及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 Y3 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 CT205对菌株 Y3 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 CT205 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 CT205 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 Y3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 C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王辰  王世梅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梅  黄为一  武济民  
对从土壤中分离的NND-52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拮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吸水链霉菌。该菌表现了对水稻纹枯菌、小麦赤霉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发酵上清液对稗草、马唐等杂草显示除草活性。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经提纯结晶并经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检测及元素分析,证实其结构为除莠霉素A(herbimycinA)。NND-52菌株的菌丝体干粉添加于饲料中喂鸡,表现出抗鸡球虫并使鸡增重的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姚翠霞  张吉良  王娟  王艳辉  杨亚飞  
FJ2菌株为从土壤中筛选出的对马齿苋具良好除草活性的放线菌,对FJ2菌株发酵产物理化性质及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发酵产物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对日光灯和自然光照射稳定,对70℃以下的高温相对稳定,对pH值在7~8范围内比较稳定,在4℃保存15d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均无结块、分层现象。通过对FJ2菌株发酵液的预处理、旋转蒸发仪浓缩、溶媒萃取法、硅胶柱层析、TLC检测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等试验研究,明确了FJ2菌株除草活性物质初步分离纯化的技术流程。选择大孔树脂HP20进行吸附,以75%乙醇为洗脱剂动态解析初步提取FJ2菌株的除草活性物质获得粗品。经过硅胶柱用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武  胡博涵  刘素纯  任智璐  蒋加拉  李佳莲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pH6.5,摇瓶发酵120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g/L,油脂产量为4.748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英  李海山  
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吴月  李海群  乔雪  姜治民  
为提高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专化型001菌株发酵的生物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证明可溶性淀粉(X1)、初始p H值(X4)以及温度(X5)3种因素对不吸水链霉菌生物量的积累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X1、二次项X42和X52均能显著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积累。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4.66g·L-1、p H值7.62、温度28.29℃,此时不吸水链霉菌菌体生物量达0.0137g·L-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王源  孟晓曦  孙军德  
根据乳链菌肽编码基因、乳链菌肽抗性基因和蔗糖发酵基因紧密连锁的原理,筛选乳链菌肽产生菌。将新鲜牛奶样品涂布在添加乳链菌肽、蔗糖及溴甲酚紫的选择培养基上,定向筛选乳链菌肽产生菌。对筛选到的乳酸链球菌肽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发酵产物的抑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其发酵产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和霉菌无抑制作用,并且在低pH值条件下对热稳定,在高盐浓度下抑菌效果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