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
2023(1549)
2022(1345)
2021(1226)
2020(1127)
2019(2507)
2018(2446)
2017(3897)
2016(2507)
2015(2786)
2014(2783)
2013(2869)
2012(2761)
2011(2561)
2010(2492)
2009(2176)
2008(2249)
2007(2023)
2006(1699)
2005(1449)
作者
(11330)
(9604)
(9594)
(9054)
(6137)
(4893)
(4282)
(3821)
(3741)
(3430)
(3378)
(3326)
(3303)
(3298)
(3141)
(3084)
(2978)
(2906)
(2852)
(2808)
(2715)
(2548)
(2469)
(2182)
(2181)
(2162)
(2129)
(2100)
(2070)
(2068)
学科
(6568)
(6536)
经济(6533)
方法(3737)
数学(3517)
数学方法(3424)
(3364)
管理(3195)
(2773)
(2314)
植物(2275)
生态(2101)
(2089)
(2080)
企业(2080)
(1799)
森林(1799)
生物(1785)
(1730)
土壤(1728)
(1716)
生态学(1685)
水产(1644)
(1489)
农业(1482)
及其(1482)
中国(1383)
(1381)
理学(1338)
(1335)
机构
大学(38245)
学院(38100)
研究(19319)
(17935)
科学(17788)
农业(14612)
业大(12890)
中国(12845)
(12565)
研究所(12047)
(10044)
实验(9763)
(9639)
实验室(9384)
农业大学(9338)
管理(8874)
重点(8846)
(8804)
(8618)
经济(8532)
(7983)
中心(7933)
理学(7655)
理学院(7464)
(7354)
科学院(7121)
管理学(6858)
管理学院(6808)
技术(6781)
资源(6400)
基金
项目(31326)
(23014)
国家(22907)
科学(22086)
基金(21641)
科学基金(17146)
自然(15148)
自然科(14737)
自然科学(14728)
自然科学基金(14450)
研究(14001)
(12790)
(11785)
基金项目(11233)
科技(10387)
资助(9903)
计划(9879)
重点(8294)
专项(7783)
科研(7117)
(6986)
(6712)
社会(6077)
(5901)
教育(5899)
(5754)
社会科(5679)
社会科学(5678)
创新(5607)
技术(5457)
期刊
学报(18092)
(16076)
科学(12891)
大学(12228)
学学(12101)
农业(11031)
(9047)
经济(9047)
中国(7481)
研究(6729)
业大(6527)
(6334)
林业(5808)
农业大学(5017)
(4136)
自然(4050)
中国农业(3512)
科技(3404)
自然科(3352)
自然科学(3352)
资源(3144)
科技大(2861)
科技大学(2861)
农林(2859)
(2859)
管理(2751)
(2654)
统计(2628)
技术(2530)
(2316)
共检索到54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正国  董雪  辛智鸣  张景波  王学全  菅凯敏  马海峰  黄雅茹  李永华  
灌丛沙包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本研究以干旱区常见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收集和文献数据整理,获取45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21个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灌丛沙包形态及生物量数据,构建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丛沙包植物总生物量每增加1 kg,沙包上部、沙包内部、沙包下部的生物量及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分别增加0.31、0.57、0.12、0.44和0.56 kg。植株高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88%。沙包长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92%。植株高度和沙包长度联合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89%~94%。随灌丛沙包高度的增加,沙包上部生物量占比呈现减少,沙包内生物量占比明显增加,沙包下部生物量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随沙包高度增加,沙包内部根系的迅速增加是白刺属植物根生物量占比呈增加的主要原因。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各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 <0.01),这种关系可用于相互间的预测,进而可以为野外跟踪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春堂  杨晓晖  尹伟伦  慈龙骏  
采用Ripley sK函数(L函数)和J函数对研究区内典型样方的白刺灌丛沙包进行点格局和标记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在独贵塔拉镇,白刺灌丛沙包在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5.0 m),在中大尺度上则呈现随机分布格局(5.0~50.0 m);在呼和木独镇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8.0 m),在中大尺度上则呈现随机分布格局(8.0~50.0 m);在巴拉贡镇小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局(0~3.5 m),中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3.5~10.5 m),中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格局(10.5~19.5 m),在中大尺度上又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19.5~50.0 m),而标记点格局分析较点格局分析在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军  朱建荣  张经  吴辉  罗文俊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季  吴波  鲍芳  李嘉竹  姚斌  叶静芸  刘建康  辛智鸣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增雨对白刺枝条生长速率、地上生物量及叶枝比的影响,揭示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光合产物的分配特征及其对水分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方法】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地区典型荒漠植物白刺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磴口设置试验样地,对自然生长的白刺沙包进行人工模拟增雨(分别增加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和100%),增雨试验在2008—2014年连续进行。分析不同增雨条件下白刺的地上生物量、叶枝比、生殖枝和营养枝的生长速率及其季节内分配。【结果】1)2013年,75%和100%增雨对生殖枝和营养枝的干质量有显著影响;2014年,100%增雨对生殖枝和营养枝的干质量有显著影响。增雨使白刺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潘伯荣  常杰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可峰  廖宝文  章家恩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对保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植物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对于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亚娟  汪季  党晓宏  韩彦隆  高岩  李鹏  金山  
【目的】探明白刺演化过程中,叶片碳(C)、氮(N)、磷(P)和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内蒙古吉兰泰荒漠区白刺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影响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揭示白刺营养元素需求和环境互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各演化阶段白刺叶片TC、TN、TK、TP平均值(g/kg)由大到小分别为TC(468.38)> TN(24.85)> TK(8.39)> TP(1.24);C∶N、C∶P、C∶K、N∶P、N∶K和P∶K平均值分别8.39、19.63、395.23、58.80、20.95、3.17和0.15;其中,TC、TN、C∶K、N∶P、N∶K、P∶K随演化过程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TK、C∶N随演化阶段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P随演化阶段呈逐渐减小的趋势;C∶P随演化阶段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从变异系数来看,TK、C∶K、N∶P、N∶K、P∶K属于中等变异,其余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属弱变异性;2)叶片TC、TN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是荒漠植物应对极端环境的一种策略。叶片TP含量显著低于中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导致叶片的N∶P比较高,各演化阶段白刺叶片N∶P> 16,表明研究区白刺生长受P限制;3)土壤pH、电导率与TC、TN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适度盐分促使叶片储存更多的C、N元素。【结论】冗余分析表明:白刺生长过程中,演化阶段、土壤容重、水分和电导率是影响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潜在驱动因子。其中,演化阶段对白刺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干旱盐碱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对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中龄林林下植物生长发育较差外 ,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和灌木层生物量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而草本层生物量的变化较为复杂 ;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及其林下植物的凋落物积累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杉木凋落物积累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14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而 16和 18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除中龄林很少外 ,其他年龄段也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应用数量化模型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林分密度、林龄、地形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 ,尤其是林分密度和林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润霞  吴卓翎  彭江炜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D~2、DH和D~2H,用其作为变量构建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来预测木榄各器官(木材、树皮、树冠)、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总生物量,并对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对木榄各器官及全株总生物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直线方程;在所有的一元回归方程中,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D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较高,且以D或D~2为预测变量所构建方程的残差平方和(RSS)、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较以H为变量构建的方程小,说明D的预测效果优于H。所有预测模型对木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地下部分,用D或D与H结合预测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效果均不理想。双变量指数模型的RSS、RMSE和AIC值普遍较单变量模型小,说明DH和D~2H的统计效力更好,预测效果更佳。D~2H和DH与木榄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以及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均较其他模型小。【结论】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好,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佳,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估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  夏富才  孙越  张骁  
为探索早春植物对于早春环境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类型,对蛟河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样地1年内8种常见早春植物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并每隔2 d观察1次物候,对样地内早春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种间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8种早春植物的开花、结果历程总体相差较大,但花果期普遍较短(3448 d)。8种早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早春植物在不同日期根冠比和生殖分配比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拉努尔·卡哈尔  王鹏军  逯永满  袁祯燕  买买提明·苏来曼  
木灵藓科植物是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藓类植物,对温度和降水极为敏感.木灵藓科在中国的物种丰富度由东向西增加,在新疆的丰富度较高.木灵藓属(Orthotrichum)、显孔藓属(Lewinskya)、多胞藓属(Nyholmiella)是三个在新疆分布较为广泛的属.预测当前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范围,将为木灵藓科区系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能预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木灵藓属的分布影响.该文根据木灵藓属、显孔藓属、多胞藓属在新疆的125个地理采集样点和19个气候因子,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它们适生区,并分析这些气候因素对其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 AUC值高达0.945,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了三个属的适生区范围.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三个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湿季平均气温以及最干季降雨量,贡献率分别为24.5%、23.9%.2)该三属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中部天山山脉、哈密、喀什和克州等地区,在和田和巴州也有一定的分布.在21世纪5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些属在阿尔泰和塔城的分布范围将扩大,而在喀什和巴州的则缩小.总体而言,在21世纪7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面积比现在的有所缩小.该文以气候因子预测了木灵藓科在新疆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今后的工作中,将考虑影响苔藓植物生长的地形、植被的类型等,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荣  李俊清  谭海明  
合欢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范围广 ,地理变异大 .它们大多为先锋树种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群落中多以伴生种出现 ,然而在热带落叶季雨林中却成为优势树种 .我们分析了台湾、海南、云南、广西四地合欢林的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合欢属植物成为优势树种是由特殊的生境条件和频繁的人为干扰造成的 ,合欢群落所在的落叶季雨林并不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而是一种干扰顶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君  白占雄  关文彬  王棒  
我国共有苜蓿属(Medicago)植物13个种、1个变种,其中栽培品种主要是:紫苜蓿(M.sativa L.)、野苜蓿(M.falcata L.)、花苜蓿(M.ruthenica(L.)Trautv.)、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天蓝苜蓿(M.lupulina L.)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M.sativa L.)栽培最多、分布最广泛。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育成品种17个、引进品种及野生栽培品种各1个。并在我国栽培品种可划分为6大种植区划的基础上,将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育成品种划分为5种育种类型,而引进品种则...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克达·艾克巴尔  李微  买买提明·苏来曼  
基于对新疆的苔类植物资源调查及系统整理,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发现,耳叶苔属植物在新疆共分布有2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和盔瓣耳叶苔(Frullariana muscicola Steph.),其中新疆新记录种为1种—钟瓣耳叶苔(Frullania parvistipula Steph.)。对上述2种耳叶苔属植物的形态、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次记录为耳叶苔科目前在中国最西端的分布,对探究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