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7)
- 2023(11711)
- 2022(10411)
- 2021(9754)
- 2020(8194)
- 2019(18873)
- 2018(18899)
- 2017(36600)
- 2016(20002)
- 2015(22249)
- 2014(22217)
- 2013(22041)
- 2012(20078)
- 2011(17988)
- 2010(17709)
- 2009(15972)
- 2008(15506)
- 2007(13359)
- 2006(11461)
- 2005(9934)
- 学科
- 济(76230)
- 经济(76148)
- 管理(57762)
- 业(55222)
- 企(46332)
- 企业(46332)
- 方法(38474)
- 数学(33238)
- 数学方法(32846)
- 农(19857)
- 财(19792)
- 学(19026)
- 中国(18339)
- 业经(17621)
- 地方(14563)
- 理论(14078)
- 务(13742)
- 财务(13679)
- 财务管理(13657)
- 农业(13493)
- 企业财务(13062)
- 技术(12977)
- 贸(12863)
- 贸易(12859)
- 和(12682)
- 制(12650)
- 易(12469)
- 环境(12065)
- 划(10876)
- 银(10851)
- 机构
- 大学(283822)
- 学院(280403)
- 管理(114749)
- 济(105370)
- 经济(103008)
- 理学(100432)
- 理学院(99279)
- 管理学(97522)
- 管理学院(97000)
- 研究(91634)
- 中国(65255)
- 科学(60318)
- 京(60198)
- 农(48221)
- 财(47265)
- 所(46115)
- 业大(45886)
- 研究所(42651)
- 中心(41794)
- 江(39123)
- 财经(39056)
- 农业(38200)
- 北京(37426)
- 范(37320)
- 师范(36933)
- 经(35611)
- 院(33134)
- 州(32306)
- 经济学(30617)
- 师范大学(30032)
- 基金
- 项目(201319)
- 科学(157943)
- 基金(146533)
- 研究(144040)
- 家(128876)
- 国家(127831)
- 科学基金(109680)
- 社会(89350)
- 社会科(84684)
- 社会科学(84659)
- 基金项目(78904)
- 省(78772)
- 自然(73636)
- 自然科(71930)
- 自然科学(71912)
- 自然科学基金(70639)
- 划(66694)
- 教育(66026)
- 资助(60112)
- 编号(58711)
- 成果(47354)
- 重点(44639)
- 部(43844)
- 发(41750)
- 创(41719)
- 课题(39512)
- 科研(39052)
- 创新(38862)
- 教育部(37291)
- 大学(37264)
- 期刊
- 济(107618)
- 经济(107618)
- 研究(77342)
- 学报(49999)
- 中国(48534)
- 科学(43687)
- 农(42493)
- 管理(39291)
- 大学(36545)
- 财(35055)
- 学学(34263)
- 教育(30796)
- 农业(30005)
- 技术(23120)
- 融(19794)
- 金融(19794)
- 图书(19082)
- 财经(18285)
- 业经(17861)
- 经济研究(17147)
- 经(15451)
- 业(15274)
- 理论(14871)
- 科技(14551)
- 情报(14025)
- 问题(13949)
- 实践(13940)
- 践(13940)
- 版(13536)
- 技术经济(13186)
共检索到389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军 何雄奎 曾爱军 江树人 曹姗
介绍了瘿蚊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及其原因,讲述了瘿蚊性信息素的鉴定方法,分析了已发现的瘿蚊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总结出瘿蚊性信息素是含有1~2个酰基的烷烃取代物,讲述了瘿蚊性信息素的田间生物学测定方法,并展望了我国瘿蚊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瘿蚊 性信息素 进展 化学结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伟 陈粟 李维明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并指出了抗稻瘿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佳 何雄奎 刘庆然 刘旭 吴文良
为对菊花瘿蚊(Rhopalomyia longicauda)性信息素进行有效提取,本文对菊花瘿蚊成虫性行为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间诱捕试验,研究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释放和求偶的行为规律,并用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提取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结果表明:菊花瘿蚊雌蚊羽化高峰期迟于雄蚊1-2 h,雌蚊羽化后5 min左右即外伸产卵器吸引雄蚊交配。活体雌蚊诱捕器田间诱捕雄蚊(233±16.3)头/24 h,活体雄蚊诱捕器诱捕雌蚊0头/24 h、雄蚊(1±0.6)头/24 h,说明雌蚊对雄蚊有引诱作用,而雄蚊对雌蚊、雄蚊均无引诱作用,菊花瘿蚊由雌蚊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蚊交配。"Y"型嗅觉仪测定表明,雌蚊溶剂浸提和空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荣兰 汪建平 林夏珍
近几年,浙江省很多地方危害梨树的梨卷叶瘿蚊大发生。幼虫取食叶汁液形成虫瘿。本文报道了此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梨卷叶瘿蚊在浙江临安l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卵产在未展开或刚展开的叶芽上。由于幼虫的取食导致叶的两个边缘沿中脉向内卷褶,使1片叶子形成两个虫瘿。每个虫瘿里有20~50条幼虫。由于幼虫的危害,使梨刚抽出的叶芽嫩枝枯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菊乐合酯、50%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初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俊宝 李镇宇 沈熙环
油松球果瘿蚊(Cecidomyiaweni)Jiang严重危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一年生小球果,并可在雄球花序上取食;该虫在辽宁兴城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地表越冬。发现其蛹寄生蜂天敌3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新种1种:球果瘿蚊短喙金小蜂(Capeliaconi)Yang。越冬代油松球果瘿蚊蛹总寄生率可达209%。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均对杀灭其成虫有效,可降低一年生球果受害率44%~5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仁海 刘红彦 尹新明 王飞 鲁传涛
以单株虫瘿量作为指标就我国常见的14种药用菊花对菊花瘿蚊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祁菊为高感品种;怀小白菊、小亳菊为感虫品种;温茶菊、杭菊、大亳菊、贡黄菊为抗虫品种;贡白菊及3种野菊花等为高抗品种。抗性机制研究表明,菊花瘿蚊对不同菊花资源的产卵存在选择性差异。各菊花品种瘿蚊蛹重差异不大,但死亡率差异较大,存在抗生性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旭 刘亚佳 刘庆然 何雄奎
菊花瘿蚊是菊科植物一种重要害虫,其大规模发生严重影响我国药用菊花的产量和品质。主要研究菊花瘿蚊形态特征、年生活史、饲养条件、孵化规律和交配规律,为菊花瘿蚊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菊花瘿蚊 生活史 孵化规律 交配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王艳军 孔庆辉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
枯叶蛾科 松毛虫 性信息素 生殖隔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汪传雷 胡雅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用户信息的行为日益更新。通过对国内信息行为进行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深入研究信息行为,有效改善用户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两类对象的属性,提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绩效,实现信息增值奠定基础。
关键词:
信息行为 用户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光
昆虫性信息素在森林保护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该文评述了美国及加拿大昆虫性信息素诱捕系统在虫情调查和预报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并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鳞翅目害虫性信息素应用于调查与预报的例子。
关键词:
性信息素,诱捕器,预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宏 蒋芝云 蒋惠中 吴晓峰 梁细弟
柿伪安瘿蚊主要危害浙江省兰溪市的本地品种大红柿。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层下取食并形成虫瘿,严重影响柿子产量。柿伪安瘿蚊在兰溪1a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正常年份5月上旬成虫羽化,降雨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发生量,多雨湿润的年份发生量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尤其是春季干旱可以明显降低虫口数量。实生苗上虫口数量很少,以野柿实生苗为砧木,大红柿为接穗的嫁接苗上虫口数量最多;春梢上虫口数量较夏梢、秋梢上多。发现柿伪安瘿蚊上有3种寄生蜂,即黑色广肩小蜂、瘿蚊旋小蜂和一种旋小蜂。防治策略应采用抓住成虫高峰期用药,结合检疫与栽培防治,协调生防与化防措施。还讨论了其发生规律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柿树 柿伪安瘿蚊 瘿蚊 害虫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家仕 徐晶 苏建睦 袁红娟 何龙飞 于梅花 王爱勤 李创珍 韦善清
以多个稻瘿蚊抗性和敏感种质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细胞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水稻叶片细胞特征与抗稻瘿蚊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稻瘿蚊和敏感稻瘿蚊水稻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形态、细胞类型和排列类似,硅相对含量(wt.%)与稻瘿蚊抗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62;气孔宽、气孔宽/长比、气孔密度与稻瘿蚊抗性负相关;硅细胞大小、面积、密度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气孔长、气孔边缘上的乳突数与稻瘿蚊抗性关系不大;长细胞大小和面积、栓细胞面积及刺毛密度与稻瘿蚊抗性相关不大。说明部分叶片细胞特征与稻瘿蚊抗性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对水稻品种ARC5833进行抗稻瘿蚊不同生物型抗性评价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RC5833高抗稻瘿蚊中国Ⅱ型和Ⅳ型;ARC5833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基因与IET2911(Gm2)、BG404-1(Gm3)、ARC5984(Gm5)和多抗一号(Gm6)的抗性基因等位,与OB677(Gm4)的抗性基因不等位;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基因则与IET2911、BG404-1、OB677、多抗一号的抗性基因均不等位,但与ARC5984的抗性基因等位。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生物型 抗虫性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农春莲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