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9)
- 2023(2762)
- 2022(2444)
- 2021(2331)
- 2020(2146)
- 2019(4885)
- 2018(4744)
- 2017(8741)
- 2016(5125)
- 2015(5737)
- 2014(5822)
- 2013(5829)
- 2012(5629)
- 2011(5221)
- 2010(5354)
- 2009(5115)
- 2008(5272)
- 2007(4648)
- 2006(4191)
- 2005(3709)
- 学科
- 济(21938)
- 经济(21911)
- 业(12678)
- 学(12318)
- 管理(12267)
- 企(11041)
- 企业(11041)
- 方法(10344)
- 数学(8566)
- 数学方法(8441)
- 中国(4828)
- 理论(4720)
- 农(4533)
- 财(4524)
- 业经(3738)
- 经济学(3575)
- 和(3502)
- 地方(3458)
- 贸(3307)
- 贸易(3306)
- 制(3169)
- 易(3130)
- 教育(3078)
- 农业(3075)
- 融(2990)
- 金融(2989)
- 银(2804)
- 银行(2777)
- 技术(2733)
- 环境(2727)
- 机构
- 大学(84963)
- 学院(80576)
- 研究(32190)
- 济(28142)
- 经济(27535)
- 管理(26451)
- 科学(23637)
- 理学(22961)
- 理学院(22554)
- 中国(22058)
- 管理学(21835)
- 管理学院(21702)
- 农(19548)
- 所(18535)
- 京(18337)
- 研究所(17390)
- 农业(15778)
- 业大(15282)
- 财(12963)
- 范(12924)
- 中心(12903)
- 江(12853)
- 师范(12698)
- 北京(11399)
- 院(11126)
- 财经(10752)
- 师范大学(10573)
- 农业大学(10285)
- 省(10018)
- 科学院(10013)
- 基金
- 项目(54410)
- 科学(41662)
- 基金(39661)
- 家(36852)
- 国家(36580)
- 研究(34589)
- 科学基金(29524)
- 自然(21169)
- 省(20912)
- 社会(20901)
- 基金项目(20786)
- 自然科(20678)
- 自然科学(20665)
- 自然科学基金(20323)
- 社会科(19563)
- 社会科学(19554)
- 划(18649)
- 资助(16700)
- 教育(16580)
- 重点(13140)
- 编号(12542)
- 计划(11878)
- 部(11782)
- 成果(11577)
- 发(11157)
- 科研(10979)
- 创(10941)
- 科技(10930)
- 创新(10262)
- 大学(9887)
共检索到118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王问学 莫建初
记述了我国金小蜂科长角金小蜂属一新种——竹瘿长角金小蜂Norbanusaiolomorphi sp.nov.。新种寄生在我国南方为害毛竹的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的幼虫及蛹上,寄生率达36.6%,在控制这种害虫上具有重要意义。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林学院天敌昆虫室及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国艳 徐志宏 郎学军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 ,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 Wu 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薛爽 张元臣 高姗姗 王景顺 张坤朋
【目的】盛冈纹瘿蜂是在栎树上形成虫瘿危害的重要害虫。明确盛冈纹瘿蜂雌虫的超微形态,主要包括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为瘿蜂综合防治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虫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盛冈纹瘿蜂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其间有锥形感器。雌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为11亚节,柄节呈漏斗状,梗节较短呈球状。鞭节1—3亚节呈长圆柱状,末节粗壮、端部渐尖,其余呈短圆柱状。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5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板形感器较为特殊,形状宽长,表面光滑,分布在第3—11亚鞭节上。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下颚须发达,密被毛形感器。足上有许多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火山形感器。【结论】盛冈纹瘿蜂雌虫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器,感器的功能与瘿蜂栖息、取食、繁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
盛冈纹瘿蜂 触角 口器 产卵器 感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元臣 鲍梦楠 薛爽 王璞 王兴云 张坤朋 王景顺
【目的】明确汤川瘿蜂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研究其优势天敌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汤川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汤川瘿蜂虫瘿进行林间调查、室内解剖和室内试验,明确虫瘿内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长尾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主要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长尾小蜂为优势天敌。长尾小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越冬成虫10月下旬开始出瘿,产卵于无性虫瘿内。2019和2020年连续2年虫瘿调查发现,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无性世代寄生率分别为18.00%和21.86%。寄生蜂羽化期持续81~85天,雌雄虫羽化高峰期分别在11月下旬和11月中旬,羽化时间集中在上午8:00―12:00,雌雄性比为1∶2。长尾小蜂善跳跃,有假死性,雌雄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有多次交配现象。补充蜂蜜水可显著延长雄性长尾小蜂寿命,对雌性长尾小蜂寿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汤川瘿蜂无性世代虫瘿内有长尾小蜂、金小蜂和啮小蜂3种寄生性天敌,长尾小蜂对汤川瘿蜂寄生率最高,为优势寄生蜂种,可作为防治汤川瘿蜂的重要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欣 王瀚棠 郭春晖 杨振德 周静 王雪 丁芷柔
【目的】对入侵性致瘿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进行EST-SSR引物开发和隐种鉴定,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平台对3个地理种群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和Primer Premier 3软件进行EST-SSR标记的搜索、挖掘和引物设计。选取400对EST-SSR引物,结合国外报道的14对多态性G-SSR引物,应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率,并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引物多态性。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数据对我国14个地理种群320个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成虫样本进行隐种鉴定。【结果】1)共获得277 048 525条clean reads,包括82.86 G个核苷酸,组装后得到44 878个unigene,平均长度1 082.76 bp,N50为1 976 bp;利用MISA软件搜索到EST-SSR位点14 190个,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占总EST-SSR的69.63%),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总EST-SSR的16.17%、13.51%)。2) 400对EST-SSR引物中有205对引物可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扩增效率51.25%,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3)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SSR引物多态性,最终筛选出10对多态性良好的EST-SSR引物,国外报道的14对G-SSR引物中仅有LiSS2、LiSS5、LiSS13在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样本中存在多态性;4)从我国14个桉树枝瘿姬小蜂地理种群中共获得320条605 bp的COI基因序列,基于桉树枝瘿姬小蜂COI基因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我国仅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样本比例约为1∶2。【结论】筛选出10对适合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遗传学研究的EST-SSR引物。我国存在A、B 2种类型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其中隐种A首次在我国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隐种鉴定可为该害虫在生物防治中采用正确的生物型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浩杰 徐天森 林长春 刘若平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是竹林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小枝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上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内壁组织为食。长尾小蜂1a一代,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出瘿,产卵于已被广肩小蜂产卵的芽中;幼虫孵化后占据广肩小蜂的虫瘿,幼龄时可食广肩小蜂幼虫虫体,但以植食为主;幼虫5龄,发生期5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11月后渐渐老熟、越冬。
关键词:
竹广肩小蜂,竹长尾小蜂,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宏 何俊华
本文报道产自湖北,寄生天牛卵的跳小蜂一新种,即短跗皂莫跳小蜂,新种Zaommoen-cyrtusbrachytarsussp.nov.,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新种及我国已知另两种寄生天牛卵的跳小蜂:桑天牛澳洲跳小蜂和云斑天牛卵跳小蜂的检索表,附新种特征图。
关键词:
天牛,寄生蜂,跳小蜂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艳霞 杨忠岐 阎家河
记述毛链金小蜂属(膜翅目:金小蜂科)1新种:叶瘿蚊毛链金小蜂,对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该种寄生于刺槐叶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幼虫-蛹。刺槐叶瘿蚊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刺槐林造成重大危害。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耀军 蒋学建 李德伟 罗基同 周国福 常明山 杨忠岐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Salle,an invasive gall-making wasp on trees of Eucalyptus spp.,was newly found in Guangxi,China.In this paper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The pest formed galls on the twigs,midribs and leaf petioles of the host trees.Those caused deformation of twigs and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春晖 王蕊蕊 马洪轩 彭欣 王瀚棠 周静 丁芷柔 王雪 杨振德
[目的]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相似性,明确内生细菌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过程中的作用,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和爆发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巨园桉DH201-2叶柄和叶脉,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南宁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雌成虫,四川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桉树及其天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共发现24个门,55个纲,126个目,225个科和497个属的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巨园桉DH201-2和无羽化孔虫瘿组织体内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和成虫体内菌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与孟氏胯姬小蜂成虫体内菌群组成相似。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所有样本的优势菌门;甲基杆菌属(Methylbacillus)为巨园桉DH201-2的优势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无羽化孔虫瘿组织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成虫和孟氏胯姬小蜂成虫内生菌的优势菌属。[结论]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和孟氏胯姬小蜂三者体内细菌具有一定相似性,表明三者在共有细菌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祖基 杨伟 曾垂惠 杨德敏 叶伟军
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膜翅目:肿腿蜂科)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永川632100)(四川省国营沪县林场沪县646100)关键词川硬皮肿腿蜂,生物学,粗鞘双条杉天牛,生物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艳霞 杨忠岐
对北京市密云县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甲科)寄生蜂进行调查,发现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共3种,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包括1新种与1中国新记录种):密云金小蜂新种,皮金小蜂新记录种及瑟茅金小蜂。寄生蜂总自然寄生率达12.27%(±2.16%),是杨潜叶跳象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资源。详细描述3种寄生蜂的外部形态特征,附有新种部分特征图,并列出寄生杨潜叶跳象3种金小蜂及新种近缘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乌兰巴特尔 段立清 冯淑军 王晓玲
枸杞瘿螨姬小蜂(Enderus sp.)是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可高达78.4%。通过培养皿法测定了枸杞瘿螨姬小蜂对13种不同氨基酸的行为反应,结果证明枸杞瘿螨姬小蜂对苏氨酸(Thr)、脯氨酸(L-Pro)、酪氨酸(L-Tyr)、丝氨酸(L-Ser)、组氨酸(L-His)、谷氨酸(L-Glu)、苯丙氨酸(L-Phe)、甘氨酸(Gly)、缬氨酸(L-Val)、色氨酸(L-Trp)等10种氨基酸有显著趋性。
关键词:
枸杞瘿螨 枸杞瘿螨姬小峰 寄生率 氨基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赞安 游兰韶 梁广文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茧蜂科 刻绒茧蜂属 新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足象Mecysolobus erro(鞘翅目:象虫科)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寄生于美国白蛾的黑棒啮小蜂中国二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寄生美国白蛾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果树介壳虫寄生蜂一新记录属二新种(膜翅目:跳小蜂科)
白蛾周氏啮小蜂转主寄主的研究
寄生和捕食元宝枫种子瘿蚊的重要天敌——毛链金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
角胚跳小蜂属在我国的首次记录及其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跳小蜂科)
寄生吐伦球坚蚧(半翅目:蚧科)的蚧盾金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金小蜂科)
愈腹茧蜂属Phanerotoma Weasmael(膜翅目:茧蜂科)一新种记述
大兴安岭落叶松毛虫的卵寄生蜂(膜翅目:细蜂总科;小蜂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