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1)
2023(6088)
2022(4961)
2021(4541)
2020(3746)
2019(8246)
2018(7830)
2017(14593)
2016(7977)
2015(8524)
2014(8076)
2013(7806)
2012(7174)
2011(6385)
2010(6153)
2009(5526)
2008(5313)
2007(4608)
2006(3824)
2005(3155)
作者
(26062)
(22100)
(21805)
(20380)
(13798)
(10948)
(9681)
(8848)
(8342)
(7605)
(7462)
(7141)
(7129)
(7127)
(6794)
(6746)
(6617)
(6581)
(6225)
(6192)
(5819)
(5323)
(5075)
(5014)
(4876)
(4840)
(4824)
(4743)
(4540)
(4476)
学科
(31055)
经济(31020)
管理(22575)
(22513)
(17197)
企业(17197)
方法(13202)
数学(11937)
数学方法(11861)
(9675)
(7573)
贸易(7570)
(7566)
(7550)
(7362)
中国(7333)
业经(6988)
农业(6859)
技术(6149)
(5580)
环境(5032)
地方(5011)
(4956)
(4712)
财务(4709)
财务管理(4702)
关系(4676)
企业财务(4479)
(4312)
产业(4292)
机构
学院(113254)
大学(113084)
(45070)
经济(44316)
管理(42551)
研究(41194)
理学(38349)
理学院(37882)
管理学(37139)
管理学院(36974)
(33422)
科学(29578)
中国(28663)
农业(26941)
业大(25802)
(22831)
(22500)
研究所(21207)
农业大学(18248)
中心(18154)
(17555)
(15617)
财经(14751)
(14530)
(14106)
(14085)
科学院(13905)
(13619)
北京(13545)
(13380)
基金
项目(87121)
科学(67656)
基金(64615)
(60760)
国家(60273)
研究(54200)
科学基金(50121)
自然(35760)
社会(35557)
基金项目(35171)
自然科(34991)
自然科学(34974)
(34429)
自然科学基金(34396)
社会科(33716)
社会科学(33707)
(29781)
资助(25004)
教育(24267)
重点(20073)
计划(19378)
编号(19197)
(19008)
(18511)
(18365)
创新(17831)
科技(17781)
(17694)
科研(17639)
(16319)
期刊
(43132)
经济(43132)
(29633)
学报(29224)
研究(25372)
科学(23726)
大学(20466)
学学(20039)
农业(19975)
中国(19938)
管理(13340)
(12257)
(11238)
业大(9270)
业经(8357)
农业大学(8074)
(7948)
金融(7948)
(7634)
经济研究(7580)
科技(7308)
技术(7158)
财经(6789)
教育(6718)
问题(6099)
(5778)
商业(5761)
中国农业(5553)
林业(5455)
国际(5344)
共检索到15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婷婷  王晓瑜  段廷玉  
病害是牧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可降低牧草产量、影响牧草品质,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引致草地早衰和退化,甚至导致家畜中毒,降低家畜生产性能。为此,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霜霉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对豆科(Leguminosae)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等光合作用、营养成分及其根瘤影响的研究结果。总体上,病原菌侵染会破坏叶片和根瘤的正常结构,降低牧草的光合和固氮能力,植株代谢功能失调和病原菌毒力物质的合成、释放也会改变植株营养成分,同时分析了病害对豆科牧草生理生长、营养成分、根瘤形成和固氮作用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今后豆科牧草病害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廖智毅  王敏  朱珏  易爱军  谭支良  王克林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牧草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产力、营养成分和氮循环的影响,并通过多样性效应(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揭示其内在机制。试验选择常见的6种牧草品种,采用随机牧草品种组合和区组试验设计,构建了不同多样性梯度的试验群落。测定指标包括: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土壤氮和多样性效应。结果表明:牧草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牧草生产力,对营养价值也有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增强了土壤-植被氮循环,体现为牧草蛋白质产量、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增多。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共同作用于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而选择效应是主体。选择效应有利于某些高产牧草如宽叶雀稗生长,对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及氮循环有较大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相娟  梁宇  沈世华  荆玉祥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遮光条件下,根瘤菌发挥不出其优越性,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接菌大豆的光合速率比不接菌的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光合作用恢复程度也不如不接菌对照。结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需要在合适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正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宏凯   程永钢   孙崇凤   郑普山   王玉   金辉   郑焘  
为探究不同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不同混贮比例对提高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大小,本研究以2个豆科牧草品种(‘汾豆牧绿2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主因素,以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4种混贮比例(90%全株玉米+10%豆科牧草;80%全株玉米+20%豆科牧草;70%全株玉米+30%豆科牧草;100%豆科牧草)为副因素,对照组为100%全株玉米青贮(CK),共9个混贮处理,3次重复。青贮发酵完成后对其进行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瘤胃发酵参数、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及产气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营养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干物质(DM)最低,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拉巴豆青贮的粗脂肪(EE)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全株玉米青贮的NDF、ADF和CP最低,EE最高。2)发酵品质方面:10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的pH和氨氮(A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00%拉巴豆处理下青贮乙酸(AA)最低;100%全株玉米青贮的pH和AN显著低于其他比例(P<0.05),AA显著高于其他比例(P<0.05)。3)瘤胃发酵参数方面:90%全株玉米+10%‘汾豆牧绿2号’处理下青贮在瘤胃发酵中AN、AA、丙酸以及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高;拉巴豆青贮的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汾豆牧绿2号’(P<0.05);100%豆科牧草的青贮在瘤胃发酵中pH最高,乙酸和体内干物质降解率最低。4)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和产气量方面:从48 h开始,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青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汾豆牧绿2号’较拉巴豆的青贮在体外产气量更多;提高豆科牧草的混贮比例可显著降低青贮72 h的产气量(P<0.05)。综上,一定比例的混合青贮较全株玉米青贮更有利于提高青贮营养品质,改善青贮发酵品质,促进青贮的消化吸收,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效应。70%全株玉米+30%‘汾豆牧绿2号’混贮模式为推荐混贮模式,为进一步在山西北部镰刀湾地区推广玉米-豆科牧草混贮技术及带状轮作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伟  邹长明  张晓红  何涛  
以7种豆科绿肥作物(绿豆、小豆、乌豇豆、大猪屎豆、合萌、望江南、决明)为材料,采用大田种植和盆栽种植法,记载7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测定其根瘤量、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作物在盛花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和氮、磷、钾、铁、锌养分含量,筛选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良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属半灌木状草本,茎秆直立,呈圆形、多棱角或纵向小沟纹;根属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合萌为偶数羽状复叶,望江南为偶数长椭圆形叶,大猪屎豆和决明为倒披针状叶,其他为披针状叶;大猪屎豆叶互生,其他叶对生;总状花序,浅黄色蝶形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小燕  李欣勇  张瑜  王文强  白昌军  丁西朋  
为了解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以30份豆科牧草种子为材料,研究硬实特性及划破种皮、浓硫酸处理、热水浸泡3种处理方法对种子硬实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0份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率为0.00%96.67%,平均为50.18%,不同豆科牧草种子间的硬实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雅欣   伍国强   魏明  
豆科牧草是饲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乳产业的重要基础。我国豆科牧草育种研究基础薄弱,干草和优质草种依赖进口,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因此,加强豆科牧草的育种,尤其是当前发展迅速的生物技术育种,是促进我国草业发展和“弯车道超车”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优质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因此,我国草产业对抗逆性强的优质牧草品种极其依赖。鉴于生物技术育种的巨大潜力,本文就豆科牧草组织培养体系、遗传转化方法及近年来豆科牧草在抗生物、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继春  杜贵锋  彭建宗  
为了筛选华南地区适宜的优质冬季青饲料草种,本研究比较了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大叶山蚂蟥(Desmodium laxiflorum)、异果山绿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显脉山绿豆(Desmodium reticulatum)、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var.strigosum)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6种热带亚热带豆科牧草在广州越冬期的抗寒性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除柱花草外,其它5种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天辉  常生华  莫本田  侯扶江  
对2012-2013年黄土高原种植的13个牧草品种、780份干草样品的营养成分建立了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的检测模型。豆科牧草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Ash)建模结果最好,其定标决定系数(RSQ)>0.94,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0.7最高,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在0.0710.713,交叉校验定标标准分析误差(SECV)在0.1602.751。禾本科牧草的EE和可溶性糖(WSC)建模结果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娜  刘增文  祝振华  杜良贞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树种枯落叶对几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为豆科牧草在人工纯林改造中的应用及林草复合植被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刺槐和辽东栎等人工林树种(供体)当年枯落叶,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和0.020g/mL)的枯落叶浸提液,定期浇灌胡枝子、沙打旺和小冠花等豆科牧草植物(受体)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观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结果】樟子松和华北落叶松枯落叶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其中樟子松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而对小冠花有微弱抑制作用;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对胡枝子和沙打旺种子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帆  杨正礼  文石林  苏子友  
 在橘园种植豆科牧草罗顿豆,研究其对橘园土壤水分、地温、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干旱期种植牧草罗顿豆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平均提高了5.3%,地表温度降低了9.98℃(2003-08-09观测值);种植牧草罗顿豆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其中土壤有机质提高19.5%,全P提高34.5%,速效N提高13.2%,速效K提高16.11%,且达显著差异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胜利  刘景辉  周宇  张海燕  云霞  扈学文  
文章对9个不同类型牧草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的生育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苜蓿在4月底之前播种时,播种后10~14d 出齐苗,6月底现蕾,7月中下旬开花,8月末到9月初期种子成熟。同期播种,禾本科牧草比苜蓿的生长速度慢。牧草刈割后的再生速度与牧草种类和品种有关。苜蓿刈割后的再生速度快于禾本科牧草。在4个苜蓿品种中,以 FGC301和 FGC201再生速度较快;4个禾本科牧草中,鸭茅再生速度最快。在9个供试牧草品种中,肇东苜蓿、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因抗病性差、越冬率低,不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紫花苜蓿FGC-301、FGC-201及无芒雀麦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如珍  彭玉红  
对23株从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分离出的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及1株热带根瘤菌标准菌株进行溶磷圈定性试验及溶磷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无机磷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内,有22株产生明显的溶磷圈;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超过平均值219.13mg·L-1的菌株有9株:caf333,caf443,caf336,caf278,caf344,caf444,caf276,caf436和caf341,溶磷能力最弱和最强的菌株分别为caf438和caf341,其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80和628.57mg·L-1;同一宿主、同一属种的根瘤菌不同菌株之间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丽娟  林汲  徐宋萍  唐莉娜  陈星峰  李延  
为阐明硅对低硅积累作物烟草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5个硅(Si O2)浓度:0(CK)、0.5、1.0、2.0、3.0 mmOl·l-1,以6叶龄的烟草K326进行硅处理,并在现蕾期测量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COntrOl(CK)处理相比,供硅处理烟草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提高20.18%~25.03%,水分利用率提高37.82%~43.27%,蒸腾速率降低12.15%~13.33%.与CK处理相比,除了类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了8.00%~18.00%外,加硅处理并不能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提高(各硅处理水平下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其他光合指标,即光饱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艳  马素洁  孙晶远  王向涛  孙磊  魏学红  
为了缓解西藏高寒牧区冬春季节蛋白草料营养不足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对12份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进行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相似优先比分析法4种评价模型对野生豆科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份西藏野生豆科牧草在林芝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其中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生育期最长(174 d),干草产量最大(4 665.89 kg·hm-2);‘羌纳’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Qiangna’)的株高最高,为114.75 cm;‘当雄’窄叶野豌豆(V. sativa ‘Dangxiong’)的日生长速率、鲜干比、粗纤维,粗灰分,钙含量最大,分别为1.60 cm·d-1、6.89、20.81%、13.58%、1.35%;‘察隅’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 ‘Chayu’)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8.85%;‘白玛当’西藏野豌豆(V. tibetica ‘Bamadang’)的粗纤维含量最低,为20.12%,无氮浸出物及干物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3.33%和97.78%;‘山南’小扁豆(Lablab purpureus ‘Shannan’)的磷含量最高,为2.76%。相关分析表明,12份野生豆科牧草的干草产量与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 <0.01)。4种评价模型综合表明,‘当雄’窄叶野豌豆、山野豌豆、‘察隅’西藏野豌豆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最佳,适宜在西藏林芝地区高寒牧区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