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1)
- 2023(8462)
- 2022(7252)
- 2021(6710)
- 2020(5693)
- 2019(11740)
- 2018(11463)
- 2017(21497)
- 2016(11370)
- 2015(12250)
- 2014(11468)
- 2013(10628)
- 2012(9451)
- 2011(8382)
- 2010(8862)
- 2009(8830)
- 2008(7803)
- 2007(7078)
- 2006(6421)
- 2005(6070)
- 学科
- 济(36682)
- 经济(36639)
- 管理(34390)
- 业(30176)
- 企(25989)
- 企业(25989)
- 融(25364)
- 金融(25360)
- 银(23388)
- 银行(23385)
- 行(22708)
- 中国(18749)
- 财(13625)
- 方法(13049)
- 制(12380)
- 农(11551)
- 业经(11125)
- 环境(11081)
- 中国金融(10998)
- 数学(10935)
- 数学方法(10659)
- 地方(10333)
- 务(9791)
- 财务(9758)
- 财务管理(9741)
- 企业财务(9239)
- 理论(8718)
- 学(8153)
- 农业(7891)
- 贸(7879)
- 机构
- 学院(143409)
- 大学(138433)
- 济(55233)
- 经济(53771)
- 管理(51341)
- 研究(44686)
- 中国(43283)
- 理学(42977)
- 理学院(42572)
- 管理学(41607)
- 管理学院(41367)
- 财(29488)
- 京(28952)
- 科学(26120)
- 中心(24585)
- 江(23438)
- 财经(22543)
- 所(21497)
- 农(20986)
- 经(20139)
- 州(19979)
- 银(19772)
- 研究所(19141)
- 银行(19074)
- 北京(18195)
- 业大(18190)
- 范(18109)
- 行(17948)
- 师范(17895)
- 经济学(17507)
- 基金
- 项目(91126)
- 科学(70959)
- 研究(70308)
- 基金(64024)
- 家(54329)
- 国家(53790)
- 科学基金(46922)
- 社会(44095)
- 社会科(41907)
- 社会科学(41901)
- 省(37903)
- 基金项目(32713)
- 教育(32186)
- 划(30305)
- 编号(30141)
- 自然(28525)
- 自然科(27874)
- 自然科学(27868)
- 自然科学基金(27319)
- 资助(26560)
- 成果(24631)
- 课题(20896)
- 重点(20769)
- 发(20585)
- 创(19928)
- 项目编号(19089)
- 部(18677)
- 年(18604)
- 创新(18596)
- 性(18354)
共检索到230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强化金融支持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从业机构加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渠道线上化、服务全时化、运营平台化、流程自动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提供了有力支持。互联网金融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洋帆 郭颖逸 陈东侨 李楚涵 米运生
为应对新冠肺炎所采取的物理隔离等管制措施,无需人际接触的数字金融特别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理论上说,就业和收入相对不稳定的农民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依赖性更强。本文利用广东地区219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农民工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物理隔离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的影响程度大幅度减弱甚至为负面作用。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需要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进行数字赋能,增强他们通过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数字手段缓解外生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农民工 互联网消费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卞永祖 王玉娟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如果说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心脏,那么金融信息服务则充当了神经网络的作用。它产生并反馈于金融活动,引导着资金流向,影响着个人、企业的投资决策,对整个国家的战略和经济有重大影响,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家间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金融信息服务既有金融行业的专业性特点,也具有媒体行业的传播性特点,同时又需要借助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是横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新型现代化高端服务业。并且,围绕金融信息的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 服务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敏 张丽琼
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其普适性的特征,为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的爆发,整个行业在疫情后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制度尚不规范,个人征信体系还未形成,加上居民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导致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透支风险的出现。面对疫情后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风险管控的需要,应该在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强化行业内部规范,以金融科技赋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有效支持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是当前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发挥牵头作用,迅速组织推动以优惠低息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为核心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组合拳"在贵州省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实地调研发现,低息贷款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资金支持,金融政策为地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也还存在贷款投放秩序需规范、银行内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庆龙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在这期间,武汉爆发了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的蔓延,全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要求避免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聚集,隔离防控等措施将大大降低消费需求。工人全面返城、工厂全面复工都会出现延迟。疫情改变了我们个人和组织原先的节奏,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极大挑战。目前我们还无法预知疫情何时结束,事实本身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继尊
本文针对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从多维视角探究成因,研判走向,揭示了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之所在。总的看,互联网金融具有"草根"和普惠特征,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便捷,核心竞争力在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强大。同时,火爆的背后也有风险和隐忧。建议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宜粗不宜细,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邱冬阳 肖瑶
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并深入剖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呈现的支付、融资、理财三大类业务的运行与盈利模式,通过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中存在问题的理性辨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后,其与传统金融将互利共生,相互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余额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志云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日益加深。然而,互联网金融虽然创新了金融模式,但是也诱发许多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市场可谓险象环生。由此,相关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开展治理行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整治"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应构建一套符合互联网金融属性与发展规律,包括效率面向、公平面向以及稳定面向等层面的制度体系。同时,在立法中,保持每一种价值面向的"适度性"以及与其他价值面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关照、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整治 法律体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孟秋晴 熊回香 杨滋荣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步入后疫情时期,以互联网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后疫情时期民众的健康信息需求,以期为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和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以社会化问答平台“知乎”为例,利用LDA主题模型与人工标注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编码体系,并通过周期划分,结合内容分析、主题分析、需求强度分析等,从时间和需求主题的维度揭示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后疫情时期互联网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疫情防控、社会影响三个方面。用户的核心需求是“疫情防控”,独特性需求表现为“新冠疫苗关注”。研究表明,后疫情时期互联网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依然具有较强的疫情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疫情发展及防控状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和毅
目前,商业银行正面临"资本与技术"双重"脱媒"考验,互联网金融对目前商业银行传统经营和服务模式形成重大挑战,银行若不进行自主的内部创新,必然会被外部突破。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思路和战略,主动适应和驾驭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战场掌握主动权才能占得市场先机。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出发,通过分析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指出在这一新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而得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建宇
分析新形势、新金融业态下人才需求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当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构逻辑,构建"一体两翼三保障四用户"的资源体系,并就资源库建设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荣芳 闫晓梅 颜永嘉
本文首先概要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近年来票据市场的新发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并藉此规范与发展票据市场的两条可能路径—尝试推进纸质票据电子化和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并从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考虑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观条件两方面对两条路径进行了深入辨析。本文认为,大力推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使之逐步取代纸质票据,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票据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管部门应当从制度、技术、功能层面为此创造条件,以达成规范和发展票据市场的目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票据市场 规范 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傅剑舜
移动互联网在很多方面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互联网金融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只有做好应对、顺势转型网点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文章从界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内涵及目的等概念出发,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影响及应把握的方向,进而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网点转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玺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相关行业对信用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征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加快征信标准化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征信监管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以推动我国征信业在更广阔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