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6)
- 2023(18419)
- 2022(16016)
- 2021(14782)
- 2020(12811)
- 2019(28655)
- 2018(28289)
- 2017(54665)
- 2016(29578)
- 2015(33004)
- 2014(32393)
- 2013(31986)
- 2012(28977)
- 2011(25960)
- 2010(25948)
- 2009(23732)
- 2008(22756)
- 2007(19526)
- 2006(16738)
- 2005(14100)
- 学科
- 济(117817)
- 经济(117699)
- 管理(83355)
- 业(80448)
- 企(67588)
- 企业(67588)
- 方法(56585)
- 数学(49516)
- 数学方法(48688)
- 农(30473)
- 中国(28849)
- 财(28329)
- 业经(26437)
- 学(26368)
- 地方(22831)
- 贸(21170)
- 贸易(21160)
- 易(20551)
- 理论(20348)
- 农业(20227)
- 技术(19062)
- 制(18897)
- 务(18336)
- 财务(18238)
- 财务管理(18205)
- 和(17881)
- 环境(17469)
- 企业财务(17204)
- 划(15877)
- 产业(15620)
- 机构
- 学院(411409)
- 大学(411358)
- 管理(162505)
- 济(159827)
- 经济(156564)
- 理学(142765)
- 理学院(141193)
- 管理学(138039)
- 管理学院(137328)
- 研究(135939)
- 中国(97716)
- 科学(88438)
- 京(87117)
- 农(72727)
- 财(69740)
- 所(68304)
- 业大(67742)
- 研究所(63109)
- 中心(61512)
- 江(58138)
- 农业(57605)
- 财经(57285)
- 北京(54071)
- 范(53437)
- 师范(52776)
- 经(52274)
- 院(50009)
- 经济学(47810)
- 州(47033)
- 技术(45226)
- 基金
- 项目(294553)
- 科学(230612)
- 基金(213405)
- 研究(207544)
- 家(189212)
- 国家(187705)
- 科学基金(160575)
- 社会(129766)
- 社会科(123097)
- 社会科学(123063)
- 省(116240)
- 基金项目(112842)
- 自然(108142)
- 自然科(105694)
- 自然科学(105664)
- 自然科学基金(103715)
- 划(98255)
- 教育(96687)
- 资助(88856)
- 编号(83287)
- 重点(66530)
- 成果(65384)
- 部(63618)
- 发(62591)
- 创(61597)
- 课题(57687)
- 创新(57453)
- 科研(57102)
- 计划(55595)
- 大学(54273)
- 期刊
- 济(164135)
- 经济(164135)
- 研究(111579)
- 中国(73538)
- 学报(72864)
- 农(64338)
- 科学(64139)
- 管理(58625)
- 大学(54621)
- 财(52675)
- 学学(51811)
- 教育(44855)
- 农业(44539)
- 技术(37110)
- 融(28750)
- 金融(28750)
- 业经(28403)
- 经济研究(27750)
- 财经(26817)
- 业(24031)
- 经(23014)
- 科技(21242)
- 问题(21239)
- 版(20679)
- 统计(20136)
- 业大(19726)
- 技术经济(19675)
- 图书(19491)
- 商业(18776)
- 策(18759)
共检索到576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娟 程宝栋 杨军
本文通过评估疫情对就业、家庭最终消费、投资及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并作为冲击引入全球价值链一般均衡模型(GVCs_CGE),以刻画疫情对全球经济系统的影响,进而对2020—2035年木材产业经济发展及全球价值链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传统角度或增加值角度来看,疫情对全球木材产业冲击主要集中于国际市场,各国产能转向国内;全球价值链整体受冲击严重,但产业布局结构趋向紧密,区域价值链发展势头明显。其中,中国木材产业传统贸易部分与全球贸易联系逐渐萎缩,但全球价值链的供需能力相对提升,产业区域价值链分工趋势明显。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加强中国木材产业上游供给能力和区域间贸易便利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魏如青 苏慧 王思语 郑乐凯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分解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会对经常账户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全球失衡,且采用上游供给的前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存在正向作用,而采取下游需求的后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具有负向作用,即不同参与方式对全球失衡具有差异化影响。本文还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深浅复杂程度差异、产业类型参与差别对全球失衡均具有差别化影响。本研究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家间不必要贸易争端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必雄 顾阿伦 陈向东 左鹏 翁玉艳 陈奕名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成为欧盟的正式法律,开展其对全球经济、贸易和产业格局的深度影响评估确有必要。该文采用全球多区域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分析,评估了其对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出口和产业的影响,讨论了该机制下国际产业格局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由于俄罗斯对欧盟出口钢铁等产品较多,因此其GDP将受到较大负面冲击,预计2025年和2030年俄罗斯GDP变化率分别达-0.12%和-0.32%,而欧盟通过本土替代生产将增加自身GDP;俄罗斯的出口总额下降最多,预计2025年和2030年出口总额变化率分别达-0.86%和-2.48%,而欧盟具体行业中,与碳边境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出口均会明显受益;俄罗斯、土耳其和中国等经济体的钢铁、非金属、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产出均将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反而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竞争力优势。全球重点行业产出呈现从高碳产品出口依赖度高的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或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中经济体转移的趋势。建议加强多边合作,优化产业与贸易结构,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贸易等领域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兰宜生 徐小锋
实证检验关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一般制造业,中间品关税和最终产品关税税率对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产生负面影响更大。因而应当适当降低关税税率,特别是中间产品关税税率和高技术产业的关税税率。除此以外,还应当对高技术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实施有差异化的关税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盛丹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可能冲击场景进行模拟,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部门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程度的冲击情景之下,GDP增速分别为-4.52%、-8.48%、-11.96%,各经济主体和各行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冲击对于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尤甚;财政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策组合实施之后,GDP增速分别为0.09%、-3.80%、-7.20%,并且政策对各经济主体和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振效果,对居民消费和就业的提振效果较弱。本文建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发力、精准施策,同时要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投资;多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和全面强化稳就业措施应当作为目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加快发展培育新业态产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丁媛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构建了GVC就业效应分析模型,对中国参与GVC不同模式的就业拉动量进行测算,并通过结构分解法分析不同参与模式下拉动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后向参与率高于前向参与率,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及服务业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主要以后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是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拉动行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对总体和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能力最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拉动能力最强;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是就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密集型制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竞科 王小苑
2020年初,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采取了严苛的防控措施。短期内的社会停摆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排放模块的开放经济CGE模型,根据冲击来源设定不同情境,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产业扩散以及CO_2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GDP的影响约为-2.74%,从冲击路径看,供给侧冲击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主导冲击路径,从冲击来源看,防控措施的影响远大于疾病本身的影响。在碳排放方面,虽然疫情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量,但经济代价极大,具有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最后,基于后疫情时代,为经济恢复与碳减排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米歇尔·鲁塔 齐藤美香 李想
787梦想客机——波音公司的最新产品,是闻名的美国产品,它在华盛顿州组装并销往世界各地。然而,梦想客机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许多部件都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制造:中央机身来自意大利,飞行舱的座位来自英国,轮胎来自日本,起落装置来自法国,货舱门来自瑞典。飞机只是跨国制造的例子之一,汽车、手机和医疗器械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一个地方最终生产,但其投入品却来自其他许多地区。这归因于过去二十多年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瑶 程聪
本文基于2006—2016年BVD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和BVD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库的数据,把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类型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市场运营型、生产制造型和研究开发型,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考察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类型与企业特征和国别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类型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市场运营型价值链,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企业选择生产制造型价值链的概率越大,但全要素生产率对研究开发型价值链的影响则不显著;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越大、劳动力成本越低和自然资源越丰裕,企业选择生产制造型价值链的概率越大;相对于国有企业样本和发达国家样本,全要素生产率对非国有企业、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与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林学军 梁媛 韩佳旭 肖叶芬
中国虽是全球的贸易大国,但贸易附加值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急需改变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全球创新链是创新的新发展。通过全球创新链,利用全球先进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中国应当加速构建全球创新链,加强全球创新链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双重螺旋关系,以创新提升国际分工的地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孝松 陈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世界各国纷纷实施边境封锁限制措施,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给经济全球化和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与重组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分析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与重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在总结梳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重构原因及重构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本轮全球化中保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巩固中国在价值链中的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向阳 朱有为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要介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治理 产业升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晓飞 陈超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农业价值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产品供需问题导致全球农业价值链萎缩,农业价值链的调整和转移加速了全球农业价值链的重构进程。本文研究发现全球各个国家都开始显现全球农业价值链重构的趋势,新冠疫情从全球农业经济、农产品供需与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三个角度对全球农业价值链造成冲击,全球农业价值链开始出现地域化与周边化、特色化与个性化、垂直化与集群化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主要趋势。对此,中国重新构建全球农业价值链应该注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合作发展、农产品品牌特色发展及农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发展。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全球农业价值链 集群化 数字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形势和新变化,其中就包括全球价值链重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蔓延和扩散,会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过程,即在短期内通过生产、消费、贸易和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形成冲击,进而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中长期看仍将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伸展,并将伴随深刻的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虽在外资、外贸和"走出去"等方面遭遇挑战,从而影响价值链分工,但考虑到疫情暴发的国内外时间错位及中国已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等因素,相比较而言,即便是在价值链呈现收缩的短期内,中国也具有进一步留住产业链、扎根价值链和巩固分工地位的机遇;而从中长期看,疫情倒逼创新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调整等,也将有助于在新一轮价值链深度演进中赢得竞争新优势。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作用和角色,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国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更大的开放应对疫情冲击,既要采取有效的短期应对举措,也要做好有利的长期发展预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