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8)
2023(12952)
2022(11110)
2021(10573)
2020(9038)
2019(19943)
2018(20006)
2017(38377)
2016(21487)
2015(24133)
2014(24386)
2013(23845)
2012(22353)
2011(20012)
2010(20760)
2009(19834)
2008(20006)
2007(18096)
2006(16499)
2005(15373)
作者
(62148)
(51328)
(51198)
(49454)
(32849)
(24428)
(23402)
(19686)
(19509)
(18955)
(17739)
(17185)
(16883)
(16754)
(16753)
(15976)
(15426)
(15224)
(15031)
(14817)
(13228)
(12906)
(12677)
(11868)
(11747)
(11684)
(11677)
(11490)
(10598)
(10275)
学科
(74152)
经济(74034)
管理(68649)
(60629)
(51309)
企业(51309)
(38269)
方法(27656)
(26383)
中国(26330)
数学(23757)
数学方法(23432)
(23002)
(22156)
税收(20686)
(20511)
(19579)
财务(19527)
财务管理(19476)
企业财务(18475)
(18231)
(17796)
银行(17752)
业经(17655)
(16908)
(16829)
财政(16557)
(15203)
金融(15196)
(14961)
机构
学院(299258)
大学(299093)
(121630)
经济(118761)
研究(107319)
管理(106633)
理学(88962)
理学院(87959)
管理学(86496)
管理学院(85917)
中国(85363)
(74219)
(65026)
科学(62834)
(56170)
财经(52584)
(51186)
(50090)
研究所(49445)
中心(48020)
(47354)
北京(41970)
业大(41446)
农业(40134)
(38922)
(38576)
财经大学(38349)
(38055)
师范(37560)
经济学(37411)
基金
项目(181746)
科学(140721)
研究(136319)
基金(128838)
(112497)
国家(111502)
科学基金(93296)
社会(83856)
社会科(79296)
社会科学(79276)
(70991)
基金项目(65614)
教育(63891)
(60423)
自然(58644)
自然科(57196)
自然科学(57175)
编号(56791)
自然科学基金(56164)
资助(54326)
成果(50553)
重点(41653)
课题(41618)
(41163)
(38893)
(38154)
(37393)
(37380)
项目编号(35218)
教育部(35119)
期刊
(146468)
经济(146468)
研究(103535)
中国(71810)
(63081)
学报(47722)
(47167)
管理(43087)
科学(41252)
教育(40121)
大学(36474)
(35929)
金融(35929)
学学(34084)
农业(31046)
财经(27121)
技术(25099)
经济研究(23982)
(23252)
业经(22734)
(19478)
问题(18894)
(16964)
(16506)
会计(15673)
国际(15528)
(15473)
财会(14826)
税务(14706)
(14565)
共检索到49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张璿璿  赵剑治  
疫情冲击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了国家治理中的一些短板。针对疫情影响及暴露的问题,中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研究制定有力政策措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的财政政策怎样才能更加积极有为,要匹配怎样的财税体制才能确保政策行稳致远,需要深入探讨。结合财政功能和运行经验,本文建议,未来我国财政政策应明确以补短板为重心,敢于退、勇于进,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主体积极布局,着重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释放青年群体活力,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社区治理基础。相应地,财税体制要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落实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新方向的实质,是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稳增长和治理水平攀升良性循环。本研究丰富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政策工具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项怀诚  
一、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多次改革。比较起来,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影响最深远,成效最明显,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康  马晓玲  
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和配合中央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加以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对于把握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中要适当调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改进原来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实施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工具组合,根据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投向和重点。特别是应注重结合财政政策调整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税费制度,构建内需平稳增长机制,强化财政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健全分税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缩小后,发展新的财政支出方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陆百甫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且鲜明地提出,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完善财税体制,推进依法征管和依法理财的重大改革任务。本文根据《决定》精神,重点论述了今后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旭人  
本文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职能几乎覆盖了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后,财政统收统支的格局被打破,财政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职能不规范、公共保障能力下降、调节社会分配能力弱化等问题。鉴于此,作者提出财政职能应界定为:公共保障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调控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要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有的职能,还必须加快改革现行的财税体制,以便从机制上保证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上午举行记者会,邀请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副部长张少春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问: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以每一项举措都广受关注。请问围绕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今年财政部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都有什么具体的考虑?楼继伟:十八届三中全会给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明确了很重的任务,把财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三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预算改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宏繁  李安东  
199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回复和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经常运用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也是我国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一项特殊政策。从分析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入手,本文将阐述如何采取更有力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发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振宇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改革呈明显加速之势,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整体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分税制作为处理多级政府间财政关系最为有效的实现形式,理应成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不二选择。鉴于当下的分税制模式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初的环境条件、目标取向存有巨大差异,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分税制要注入新概念、新内涵、新形式,打造“升级版”。
关键词: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高阳  
2014年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3/2014——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发布会。会议由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主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对报告做了点评。该报告立足于中国财税体制运行的实践,围绕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重点和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改革的行动路线、行动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措施。报告认为,围绕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威  
2020年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联合举办了"疫情对财政经济冲击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如何积极作为视频会"。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河北省财政厅、河南省财政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京东数字科技、阿里研究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隆国强、高培勇、樊丽明、陈昌盛等15位专家作了发言。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研判、抗击疫情的财政政策、疫情防范与财政改革、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疫情对中国财政经济形势的冲击及对策等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德旭  于树一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落地,特别是支持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大规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补上了多项民生短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升级,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新增的财政能力外,统筹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支出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的空间有限,对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说,还需在战略战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