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5)
- 2023(16044)
- 2022(13863)
- 2021(13422)
- 2020(11268)
- 2019(25390)
- 2018(25625)
- 2017(46697)
- 2016(27015)
- 2015(31025)
- 2014(31243)
- 2013(29384)
- 2012(26947)
- 2011(24208)
- 2010(24349)
- 2009(22065)
- 2008(20915)
- 2007(18426)
- 2006(16103)
- 2005(13872)
- 学科
- 济(87094)
- 经济(86981)
- 管理(68868)
- 业(60832)
- 企(49882)
- 企业(49882)
- 方法(38686)
- 数学(33040)
- 数学方法(32583)
- 中国(31825)
- 教育(26434)
- 农(26110)
- 学(24708)
- 财(22891)
- 理论(20664)
- 业经(19959)
- 地方(19844)
- 制(17419)
- 农业(17257)
- 贸(15299)
- 贸易(15286)
- 和(15143)
- 技术(14794)
- 易(14788)
- 教学(14315)
- 环境(14284)
- 务(14152)
- 财务(14072)
- 财务管理(14046)
- 银(13596)
- 机构
- 大学(364055)
- 学院(356539)
- 管理(130893)
- 济(123371)
- 研究(123360)
- 经济(120082)
- 理学(113220)
- 理学院(111724)
- 管理学(109254)
- 管理学院(108614)
- 中国(85374)
- 科学(80592)
- 京(80099)
- 所(62761)
- 农(60448)
- 范(59590)
- 师范(59037)
- 财(58275)
- 研究所(57654)
- 业大(55790)
- 中心(54940)
- 江(54538)
- 北京(51006)
- 师范大学(47734)
- 农业(47610)
- 教育(46448)
- 财经(46267)
- 院(45303)
- 技术(44224)
- 州(43926)
- 基金
- 项目(246050)
- 科学(192709)
- 研究(184813)
- 基金(172260)
- 家(150064)
- 国家(148652)
- 科学基金(126215)
- 社会(109905)
- 社会科(103506)
- 社会科学(103480)
- 省(99316)
- 教育(92209)
- 基金项目(91510)
- 划(85573)
- 自然(82813)
- 自然科(80830)
- 自然科学(80812)
- 自然科学基金(79292)
- 编号(79225)
- 资助(70085)
- 成果(67699)
- 课题(58073)
- 重点(56531)
- 部(54250)
- 发(53044)
- 创(51140)
- 项目编号(48338)
- 年(47617)
- 创新(47326)
- 大学(47281)
共检索到533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刚 窦静雯
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教育部直属高校2020届和2021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仍维持了较高水平,但研究生的求职成本增加,就业效益和质量下降。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灵活就业和其他就业形式替代继续深造成为更受欢迎的就业选择,教育机构、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强劲的人才吸纳能力,疫情助推重灾区人才外流并加速毕业研究生流动的区域分化。认为未来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信息素养、通用能力和职业生涯教育,增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提前适应和精准对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的部门与行业的支持力度;人才净流出地区要注重升级优势产业、打造活力型城市等方式吸引高水平大学毕业的研究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小满 罗英姿
通过对2014—2016年27所部属高校博士生毕业质量报告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比例在降低,进入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初学校的比例在增长,就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为此,运用劳动力信号发送理论对博士毕业生就业趋势的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博士毕业生 就业领域 劳动力信号发送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永刚
当前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绝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了签约就业,继续深造的比例有所提高。与国外相比,我国博士毕业生在学术和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向上流动的比例偏低,流向非高校的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较高,流向工业部门的比例虽不高但流速较快。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呈现出以属地为圆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和态势。博士人才的环流过程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为博士人才净流入地,中部地区承担着同时向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输出优秀生源的角色,博士人才回流的比例较低。我国大学应进一步优化学术环境,提升学术职业的吸引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内外部门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中部省份应主动招揽区域科教中心溢出的博士毕业生,积极联络和吸纳本省籍博士毕业生回流就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术溢出 就业流动 职业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娟娟 魏利平 胡冰 王仕会
随着国家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整体绩效管理是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实施整体绩效管理不仅是落实国家预算管理改革的政策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文章从高校实施整体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梳理有关整体绩效管理的制度文件,分析教育部直属高校实施整体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难点,在综合整理中央及地方实践探索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实施整体绩效管理的五条路径,即建立体制机制、分层次建设整体绩效目标、协同搭建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多方参与评价模式以及实现绩效管理的线上流程。同时,提出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持续加强内控、将绩效评价纳入考核、建立绩效公开和报告机制以及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模式五项保障措施,不断推动高校整体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卫星 王煜
以6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201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效率。研究结果表明,63所高校中有15所达到DEA有效,其他为非DEA有效,非DEA有效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了探寻挖掘高校科研绩效潜力之路,进一步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高校科研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对外合作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计量检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人力资源、对外合作和创新能力为正影响因素,而财力资源未表现出应有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卫星 王煜
以6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201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效率。研究结果表明,63所高校中有15所达到DEA有效,其他为非DEA有效,非DEA有效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了探寻挖掘高校科研绩效潜力之路,进一步对高校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高校科研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对外合作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计量检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人力资源、对外合作和创新能力为正影响因素,而财力资源未表现出应有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勇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本已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拉美国家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相较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本次疫情冲击对拉美地区影响的维度、范围和程度均超出预期,这凸显拉美国家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外部冲击分析框架,从生产结构的异质性、参与世界经济的非对称性、社会结构的脆弱性、政府治理的薄弱性四个维度阐述拉美地区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构脆弱性,从而为后疫情时期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一个结构性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明月 陆迁
本文基于宁夏中卫沙坡区蛋鸡养殖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影响养殖户生产恢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禽流感疫情冲击下,95%的养殖户选择恢复生产,但有44.64%的养殖户缩小生产规模,27.54%的养殖户生产恢复速度较慢;外部支持、家庭特征正向影响养殖户生产恢复,风险感知负向影响养殖户生产恢复,其中,外部支持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特征和风险感知;在构成养殖户生产恢复的三个维度中,恢复速度对养殖户生产恢复的反映程度最大,其次是恢复规模和恢复时间。提高养殖户生产恢复速度、稳定生产规模需通过完善疫情损失补贴政策、加强正规金融渠道支持、提高养殖户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发挥社会资本在疫后生产恢复中的作用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
禽流感 养殖户 生产恢复 结构方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胡兴存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支撑与活力来源。在疫情冲击下,加大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梳理了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现阶段金融供给更"慢"、更"难"、更"贵"的困境,建议短期内加大干预,强化政策刺激,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能得以生存并有序复工复产;中期保持警惕,持续合理引导,持续改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判断;长期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变迁。
关键词:
疫情冲击 中小微企业 金融供给支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顺姬 张俊瑞 金玲 苏洋
本文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组织冗余对疫情冲击下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普遍下降,而组织冗余作为调节变量,缓解了疫情对股票收益率的冲击;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并且,当组织冗余水平达到当年同行业的49%时,这一缓冲作用才得以显现。由此可见,企业内部适当的冗余资源对有效防范、应对突发性的灾难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组织冗余 股票收益率 疫情冲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关键词:
疫情冲击 股市风险 溢出网络 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当下中国处于重要历史关口,一系列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但受疫情冲击,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重新归纳了财政职能与疫情冲击下财政政策应对方向,通过估算疫情对财政赤字率的冲击程度以及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本文认为疫情会导致我国财政形势更加严峻,但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较强。当前财政必须采取兼顾经济社会目标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双向兼顾"策略,为此,积极财政政策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增加收入来源,适当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二是提质增效,补短板和扩内需。同时,更要化危为机,要审时度势推进财政制度变革,包括建立中期预算框架、推动公共事业中政府与社会合作、合理定位税收功能并实施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改革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学超 戴明锋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跨境电商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应对疫情期间优势明显。文章深入分析了跨境电商的特点及应对疫情的优势,从组织货源、柔性生产、线上交易和本土化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疫情冲击下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困难,从构建生态圈、创新监管、合理布局海外仓、拓展新兴市场和加强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疫情冲击下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引导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强化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优势。
关键词:
跨境电商 疫情冲击 供应链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晓孟 马晓燕 周爱民
本文研究全球11个主要股指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收益率与波动率及其长期记忆性变化情况。通过干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股指收益率预期水平均受到新冠疫情的负向冲击,半数股指波动率预期水平受到疫情的正向冲击;通过长期记忆性突变检验,发现半数股指,尤其是美股的波动率在疫情暴发后出现显著的长期记忆性上升。各股指中,上证综指是唯一未出现波动明显加剧的股指,这从侧面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中国本次抗疫工作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中国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的信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