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3367)
- 2022(11798)
- 2021(11308)
- 2020(9605)
- 2019(21202)
- 2018(21011)
- 2017(40278)
- 2016(22106)
- 2015(24512)
- 2014(24308)
- 2013(23919)
- 2012(21633)
- 2011(19091)
- 2010(19060)
- 2009(17638)
- 2008(16877)
- 2007(14237)
- 2006(12230)
- 2005(10450)
- 学科
- 济(79289)
- 经济(79197)
- 管理(66273)
- 业(60780)
- 企(51801)
- 企业(51801)
- 方法(37968)
- 财(32844)
- 数学(32627)
- 数学方法(32239)
- 中国(21918)
- 农(21859)
- 学(19240)
- 业经(18073)
- 务(17834)
- 财务(17768)
- 财务管理(17714)
- 地方(17044)
- 企业财务(16831)
- 制(16431)
- 理论(15067)
- 贸(14461)
- 贸易(14454)
- 农业(14238)
- 易(14052)
- 和(13443)
- 财政(13422)
- 环境(13137)
- 技术(12955)
- 银(12696)
- 机构
- 学院(298619)
- 大学(298194)
- 管理(118118)
- 济(111988)
- 经济(109366)
- 理学(103028)
- 理学院(101912)
- 管理学(100033)
- 管理学院(99518)
- 研究(97186)
- 中国(71537)
- 科学(62998)
- 京(62791)
- 财(59367)
- 所(49074)
- 农(47668)
- 业大(45386)
- 研究所(44678)
- 财经(44599)
- 中心(43795)
- 江(42478)
- 经(40524)
- 范(39215)
- 北京(39198)
- 师范(38820)
- 农业(37549)
- 院(35558)
- 州(34801)
- 财经大学(33170)
- 经济学(32949)
- 基金
- 项目(209129)
- 科学(163389)
- 研究(152514)
- 基金(150863)
- 家(131482)
- 国家(130374)
- 科学基金(111961)
- 社会(94111)
- 社会科(89078)
- 社会科学(89053)
- 省(82355)
- 基金项目(80462)
- 自然(73918)
- 自然科(72207)
- 自然科学(72190)
- 自然科学基金(70866)
- 教育(70193)
- 划(69082)
- 编号(63005)
- 资助(62151)
- 成果(51000)
- 重点(46537)
- 部(45408)
- 发(43708)
- 创(43621)
- 课题(42849)
- 创新(40615)
- 科研(40511)
- 项目编号(39466)
- 大学(39023)
- 期刊
- 济(120236)
- 经济(120236)
- 研究(86750)
- 中国(55644)
- 学报(49469)
- 财(49026)
- 科学(44035)
- 农(42880)
- 管理(41701)
- 大学(36839)
- 学学(34834)
- 教育(33871)
- 农业(30320)
- 技术(24280)
- 融(23122)
- 金融(23122)
- 财经(21166)
- 业经(20572)
- 经济研究(19933)
- 经(17919)
- 图书(15755)
- 问题(15222)
- 业(15181)
- 科技(14540)
- 版(14493)
- 理论(14456)
- 财会(13685)
- 实践(13416)
- 践(13416)
- 技术经济(13292)
共检索到426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当下中国处于重要历史关口,一系列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但受疫情冲击,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重新归纳了财政职能与疫情冲击下财政政策应对方向,通过估算疫情对财政赤字率的冲击程度以及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本文认为疫情会导致我国财政形势更加严峻,但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较强。当前财政必须采取兼顾经济社会目标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双向兼顾"策略,为此,积极财政政策可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增加收入来源,适当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二是提质增效,补短板和扩内需。同时,更要化危为机,要审时度势推进财政制度变革,包括建立中期预算框架、推动公共事业中政府与社会合作、合理定位税收功能并实施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改革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恢林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影响。本文研究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疫情冲击会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出、投资、消费和工资下降,然而疫情冲击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就业居民收入的影响,使得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第二,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破产概率、劳动边际产出和投资转换能力差异是造成此次疫情冲击对异质性企业就业居民收入影响的根本原因;第三,福利分析发现疫情冲击使得总福利下降,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居民福利损失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居民福利损失。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对低收入居民进行工资补贴或发放消费券和鼓励及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徐悦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合理选择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包含异质性家庭和企业的非线性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中引入服务消费效用冲击,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比疫情冲击下各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方面作用于服务部门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起失业率上升导致家庭借贷违约率提升,进而加剧了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通过对比增加政府购买、减免税收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在稳定家庭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减税政策应对疫情冲击最有效,而在促进产出和就业方面,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更有效。研究结论为疫情防控的财政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拴友
本文提出了评价公共部门可持续性的一般理论框架 ,指出与稳态国债负担率相一致的可持续赤字的时间路径 ,取决于经济增长、出口依存度、出口增长、汇率变动、内外债利率、基础货币、国内外通货膨胀等变量。并按财政风险矩阵估计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债务 ,测算发现目前公共部门只有很小的赤字扩张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负担率时间路径和财政偿债能力的影响显示 ,财政以后也必须及时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可持续性
关键词:
公共部门、基本赤字、可持续性、债务负担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鑫 荆新
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本文分析了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在反映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会计三元系统,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并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构建财政可持续性报表的建议,以全面反映我国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国艳 王元 王蕴 刘雪燕 许生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
关键词:
积极财政 政策转型 可持续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成威
2020年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联合举办了"疫情对财政经济冲击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如何积极作为视频会"。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河北省财政厅、河南省财政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京东数字科技、阿里研究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隆国强、高培勇、樊丽明、陈昌盛等15位专家作了发言。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研判、抗击疫情的财政政策、疫情防范与财政改革、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疫情对中国财政经济形势的冲击及对策等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政策组合 确定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美洲 韩兆洲
财政赤字可持续性检验往往采用线性协整技术来验证跨期预算约束是否成立,但这一检验方法是基于财政政策效应是线性效应理论之上的。在现实中,财政政策既具有凯恩斯效应也具有非凯恩斯效应,财政政策效应是非线性的,财政收支的调整过程也是非线性非对称的。用传统的线性协整技术难以描述财政赤字可持续性过程,本文分析探讨一种用于揭示非平稳时间序列非线性调整过程的模型———两机制门限协整模型,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统计量,并通过自助法(bootstrap)模拟计算其检验统计量临界值及P值。最后利用该模型,揭示了我国财政收支调整是非线性调整过程,并证实了我国财政赤字具有可持续性,但财政赤字规模不应进一步扩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汪红驹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情景模拟方法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政府部门存在较好的财政纪律有助于避免债务负担率的无限上升;同时,目前债务和赤字率的上升会随着未来经济增速的恢复自动下降,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情景模拟的结论也显示,随着未来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推行,未来五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处在4%—5%的范围,而政府部门债务率将处于60%—70%高负债区间,但我国政府部门债务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汪红驹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情景模拟方法对我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我国政府部门存在较好的财政纪律有助于避免债务负担率的无限上升;同时,目前债务和赤字率的上升会随着未来经济增速的恢复自动下降,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损害。情景模拟的结论也显示,随着未来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推行,未来五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将处在4%—5%的范围,而政府部门债务率将处于60%—70%高负债区间,但我国政府部门债务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面对"新常态"的挑战,未来我国扩张型财政政策应以实现结构性调整和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目标,同时注重防范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的蔓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茂荣 骆传朋
近年来欧盟成员国财政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引起了人们对欧盟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别对相关经济因素给定和相关经济因素可变条件下欧盟成员国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经济因素对欧盟财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关经济因素可变的条件下,欧盟成员国财政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欧盟 财政可持续性 实证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可持续性 土地制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向钰 赵静梅
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债务累积、地方财政不断承压的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2015—2020年中国2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越强。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源于数字经济可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特别地,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的效果更强;而地方更高的财政透明度和更丰富的金融资源是增强数字经济积极作用的支撑条件。研究验证了数字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涛
本文从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出发,从理论上区分了FTPL与传统理论对政府预算等式的实现机理。通过基本盈余率与债务负担率的关系分析,对我国1978~2010年间的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论表明,我国的经验证据并不能证实FTPL的有效性,同时得到了我国财政是可持续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