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4)
- 2023(18494)
- 2022(15508)
- 2021(14384)
- 2020(12239)
- 2019(27249)
- 2018(27045)
- 2017(52738)
- 2016(28598)
- 2015(31555)
- 2014(31320)
- 2013(30484)
- 2012(27812)
- 2011(24665)
- 2010(24662)
- 2009(23344)
- 2008(22969)
- 2007(20546)
- 2006(17813)
- 2005(15862)
- 学科
- 济(119976)
- 经济(119850)
- 业(103480)
- 管理(93725)
- 企(90439)
- 企业(90439)
- 方法(55105)
- 数学(45720)
- 数学方法(45130)
- 农(38504)
- 财(37772)
- 业经(34305)
- 中国(29337)
- 农业(26713)
- 务(25764)
- 财务(25702)
- 财务管理(25662)
- 企业财务(24314)
- 制(23604)
- 贸(22603)
- 贸易(22591)
- 地方(22534)
- 易(22001)
- 技术(21295)
- 策(20570)
- 理论(20536)
- 和(19937)
- 学(19195)
- 划(18796)
- 银(17766)
- 机构
- 学院(401440)
- 大学(392094)
- 济(168462)
- 经济(165161)
- 管理(160650)
- 理学(138359)
- 理学院(137027)
- 管理学(134756)
- 管理学院(134017)
- 研究(125309)
- 中国(98277)
- 财(80033)
- 京(79930)
- 科学(74185)
- 农(65463)
- 财经(63123)
- 所(61549)
- 江(61192)
- 中心(60061)
- 经(57230)
- 业大(56869)
- 研究所(55419)
- 农业(51439)
- 经济学(51122)
- 北京(49192)
- 范(48620)
- 州(48232)
- 师范(48143)
- 经济学院(46389)
- 财经大学(46378)
- 基金
- 项目(264706)
- 科学(210766)
- 研究(196721)
- 基金(192968)
- 家(165772)
- 国家(164291)
- 科学基金(143715)
- 社会(126031)
- 社会科(119572)
- 社会科学(119543)
- 省(105713)
- 基金项目(101364)
- 自然(92290)
- 教育(91416)
- 自然科(90211)
- 自然科学(90190)
- 自然科学基金(88635)
- 划(86922)
- 编号(81313)
- 资助(78940)
- 成果(64818)
- 重点(59151)
- 部(58578)
- 发(57681)
- 创(57347)
- 课题(55266)
- 创新(53011)
- 国家社会(51741)
- 教育部(50890)
- 科研(50758)
- 期刊
- 济(187026)
- 经济(187026)
- 研究(112896)
- 中国(73144)
- 财(65970)
- 管理(62605)
- 农(60950)
- 学报(54628)
- 科学(53286)
- 大学(42482)
- 农业(41660)
- 学学(40574)
- 教育(38940)
- 技术(38219)
- 融(38000)
- 金融(38000)
- 业经(33584)
- 财经(31125)
- 经济研究(30122)
- 经(26859)
- 问题(24392)
- 业(23784)
- 技术经济(21964)
- 贸(20161)
- 统计(20047)
- 财会(19261)
- 商业(19257)
- 现代(19109)
- 策(18928)
- 版(18341)
共检索到58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杨耀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论是在各区域的传播,还是对各行业和企业的影响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其扩散与冲击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但从各地复工情况看,尽管政府出台了不少支持性政策,但复工仍被整体性推后,很难实现差别复工,这一方面凸显出经济活动的系统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与社会存在高度互动制衡机制。本文依据中小企业复工数据与宏观总量数据进行了估测性对接,讨论了复工时间延后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偏移的可能影响,同时基于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疫情冲击下企业所受影响的差异性,尝试探索中国面对疫情冲击时的企业与政府政策互动,从而更好把握疫情冲击所造成的经济增长路径偏移,并给出了相应的提升政策效率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四万亿投资虽已接近收官,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后危机时期经济调整任务艰巨而且复杂。基于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探究四万亿投资对经济稳态路径的调整作用后发现,四万亿投资冲击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较好的熨平周期的作用,在投资冲击下经济均衡恢复的半衰期为20.6年;四万亿投资的筹资方式、投资方向将对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形成不同影响,更多吸纳民间资本和科学的投资方向能提高经济的均衡福利水平。
关键词:
均衡路径 收敛 稳态 社会福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韩阳 王大伟
本文通过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投入产出体系,将我国各省经济部门及部门间关系转化为宏观经济网络内的"节点"和"弧",从区域间、经济部门间"层层传导"的传播视角分析了疫情的经济冲击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湖北省具有较强的"内向型"特征,疫情对湖北省内带来的经济冲击大于省外。(2)江苏、广东、浙江、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与湖北省的经济依存度较高,面临较为直接的经济冲击风险。(3)在经济恢复发展中应对上下游影响力较大、或处于核心战略位置、或自身稳定性不强的3类行业给予特别关注,例如湖北省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结合疫情冲击路径特征,提出湖北省和相关省区经济恢复发展、通过改革激发新增长动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胡兴存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支撑与活力来源。在疫情冲击下,加大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梳理了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现阶段金融供给更"慢"、更"难"、更"贵"的困境,建议短期内加大干预,强化政策刺激,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能得以生存并有序复工复产;中期保持警惕,持续合理引导,持续改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判断;长期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变迁。
关键词:
疫情冲击 中小微企业 金融供给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武祥 张平 李鹏飞 王子阳
本文针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状况、对政策的诉求等问题,以及政府救助政策落地情况,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1)85%的中小微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不了3个月,说明中小微企业财务脆弱性风险较高。(2)中央及地方政府快速密集出台了纾困中小微企业的组合政策,凸显了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应对实体经济困难的快速响应和救助的优势。(3)政策短期落地效果与企业诉求有比较大的偏差,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的惠及率及现金流缓解状况比较低,企业遇到复工障碍导致复工困难。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及时和长效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中小企业 政府政策 问卷调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褚子晔 李依韩 何婧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农业产业受到强烈冲击,特别是因疫情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造成农业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不便,使得农业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断裂。论文将农业产业链划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分析疫情对全产业链中的种子业、粮食种植业、果蔬业、花卉业等产业以及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造成的冲击,其主要表现为耽误农时、造成农资短缺、导致农产品滞销、供需难以平衡等产业链运转受阻所带来的问题。为降低疫情对农业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部门可以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疫情期间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大力推广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业产业链 金融服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洪卫
疫情冲击是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维护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关系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验观察,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重点从供给、需求视角以及区域、行业和企业规模维度对疫情冲击的影响展开分析,综合对疫情期间金融、财税和就业等相关纾困政策的简要述评,提出"后疫情时代",通过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制造业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无论是800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年共上升100个百分点。2017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年名义GDP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关键词:
债务周期 宏观杠杆率 疫情冲击 稳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伟贤 吕函枰 沈小源 陈彦辰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疫情期间中国财税扶持政策的类型、内容及其有效性。然后根据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ESIEC),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对疫情冲击下我国财税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和稳岗政策分别使企业正常经营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6和3.9个百分点,而金融支持和租金减免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且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文从持续稳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徐悦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合理选择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包含异质性家庭和企业的非线性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中引入服务消费效用冲击,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比疫情冲击下各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方面作用于服务部门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起失业率上升导致家庭借贷违约率提升,进而加剧了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通过对比增加政府购买、减免税收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在稳定家庭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减税政策应对疫情冲击最有效,而在促进产出和就业方面,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更有效。研究结论为疫情防控的财政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桑百川 王萱
新冠疫情割裂了国际分工网络,全球出口贸易骤降,而中国出口贸易则超预期地逆势增长。文章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提供的国家-商品贸易数据,探析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逆势增长这一事实。基于出口增长动因分析发现,需求端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供给端的国内供应链的产品“性价比”优势、供应链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供需连通网络方面的物流体系优势,“三维”发力,构成了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基本动因。此外,制度优势对疫情冲击下的出口贸易增长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揭示了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原因,对稳定外贸基本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疫情冲击 出口增长 稳出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汉祥 汪子昊
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财务韧性对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能够率先实现业绩复苏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财务韧性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财务韧性的形成机制并非唯一而是殊途同归,梳理出“非集权下的周转能力互补配合机制”与“集中归核下的单项周转能力支撑机制”两种主要的财务韧性形成机制;同时,深入讨论了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触发效应与配合效应,并且对相关被认为是可以无差别自由选择的财务策略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在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财务策略具体配合关系。
关键词:
财务韧性 形成机制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稳经济保就业课题组
当前,对冲新冠肺炎疫情所引致的经济下行,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以保促稳的核心是就业,关键是企业,基础是产业。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民生保卫战"的双重胜利,文章提出,要治理实体经济的"断点""痛点""堵点""难点",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通过保企业促就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激发灵活就业增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大力开展多种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以训稳岗",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强化对非正规就业的政策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鼓励国内制造业在转移过程中把产业发展的"根"留住;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璇 张亚平
在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凭借免疫力摆脱困境,绩效实现逆势增长。本文基于2018~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财务、制度以及文化3个维度构建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免疫力指标,实证检验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免疫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随着企业免疫力水平的提高,疫情冲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缓解,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缓解作用在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