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6)
2023(17813)
2022(15178)
2021(14085)
2020(12073)
2019(26968)
2018(26731)
2017(51525)
2016(27929)
2015(31132)
2014(30649)
2013(29931)
2012(27384)
2011(24357)
2010(24309)
2009(23132)
2008(22712)
2007(20315)
2006(17604)
2005(15835)
作者
(77603)
(64878)
(64852)
(61674)
(41527)
(31013)
(29513)
(25233)
(24511)
(23346)
(21854)
(21771)
(20585)
(20283)
(20136)
(20084)
(19686)
(19261)
(18837)
(18773)
(16162)
(15833)
(15692)
(14899)
(14604)
(14484)
(14468)
(14296)
(12981)
(12950)
学科
(114859)
经济(114727)
(102639)
管理(92291)
(90094)
企业(90094)
方法(53198)
数学(43853)
数学方法(43264)
(37674)
(36658)
业经(33698)
中国(28709)
农业(25860)
(25687)
财务(25628)
财务管理(25589)
企业财务(24249)
(23399)
(22264)
贸易(22252)
(21586)
技术(21161)
地方(20841)
理论(20357)
(20190)
(19613)
(19265)
(18440)
(17271)
机构
学院(392692)
大学(384635)
(163027)
经济(159775)
管理(157222)
理学(135217)
理学院(133911)
管理学(131687)
管理学院(130957)
研究(122789)
中国(96819)
(78696)
(77487)
科学(73399)
(66100)
财经(61059)
(60719)
(60701)
中心(59238)
业大(56730)
(55348)
研究所(54612)
农业(51911)
经济学(49126)
北京(48474)
(48138)
(47884)
师范(47633)
财经大学(44845)
经济学院(44485)
基金
项目(258757)
科学(205640)
研究(191920)
基金(188361)
(162117)
国家(160667)
科学基金(140412)
社会(122162)
社会科(115875)
社会科学(115845)
(103692)
基金项目(99057)
自然(90661)
教育(89302)
自然科(88642)
自然科学(88616)
自然科学基金(87067)
(85367)
编号(79284)
资助(76973)
成果(63260)
重点(57791)
(57262)
(56316)
(56108)
课题(53976)
创新(52042)
国家社会(50075)
科研(50022)
教育部(49586)
期刊
(181691)
经济(181691)
研究(110813)
中国(74486)
(64195)
(61315)
管理(61112)
学报(54869)
科学(52823)
大学(42417)
农业(41836)
学学(40321)
教育(40107)
(37787)
金融(37787)
技术(37542)
业经(33004)
财经(30107)
经济研究(28687)
(25928)
(24184)
问题(23577)
技术经济(21319)
统计(19470)
(19396)
财会(18994)
商业(18799)
现代(18579)
(18359)
(18261)
共检索到581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武祥  张平  李鹏飞  王子阳  
本文针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状况、对政策的诉求等问题,以及政府救助政策落地情况,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1)85%的中小微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不了3个月,说明中小微企业财务脆弱性风险较高。(2)中央及地方政府快速密集出台了纾困中小微企业的组合政策,凸显了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应对实体经济困难的快速响应和救助的优势。(3)政策短期落地效果与企业诉求有比较大的偏差,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的惠及率及现金流缓解状况比较低,企业遇到复工障碍导致复工困难。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及时和长效服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芊霖  王世权  
针对辽宁省中小企业复工困境与政策诉求仍未明晰的现实问题,以中小企业所有者及实际负责人为调研对象,以企业复工情况、损失评估、困难类型、政策诉求等问题为调研内容,对辽宁省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情况及政策诉求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发现,仍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担心疫情扩散、地方政府要求延迟复工以及员工无法按时返岗等原因尚未复工。不同类型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但面临困境与政策诉求大体相近。面向未来,一方面,政府有必要持续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出台"行业定制化"政策,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载体的扶持作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企业坚持积极自救,增强企业"免疫力",厘清业务定位,以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伟贤  吕函枰  沈小源  陈彦辰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疫情期间中国财税扶持政策的类型、内容及其有效性。然后根据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ESIEC),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对疫情冲击下我国财税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和稳岗政策分别使企业正常经营的概率显著提高约4.6和3.9个百分点,而金融支持和租金减免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且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效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文从持续稳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杨耀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论是在各区域的传播,还是对各行业和企业的影响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其扩散与冲击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但从各地复工情况看,尽管政府出台了不少支持性政策,但复工仍被整体性推后,很难实现差别复工,这一方面凸显出经济活动的系统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与社会存在高度互动制衡机制。本文依据中小企业复工数据与宏观总量数据进行了估测性对接,讨论了复工时间延后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偏移的可能影响,同时基于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了疫情冲击下企业所受影响的差异性,尝试探索中国面对疫情冲击时的企业与政府政策互动,从而更好把握疫情冲击所造成的经济增长路径偏移,并给出了相应的提升政策效率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胡兴存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支撑与活力来源。在疫情冲击下,加大金融供给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梳理了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现阶段金融供给更"慢"、更"难"、更"贵"的困境,建议短期内加大干预,强化政策刺激,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能得以生存并有序复工复产;中期保持警惕,持续合理引导,持续改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判断;长期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变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可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凸显了国际合作的缺失。面对疫情冲击,不仅以G20为主要平台的大国协调机制和以WHO为中心的全球健康治理框架乏善可陈,欧盟、东盟、非盟、阿盟等众多地区合作框架也无所作为,各国重新回到国家主义的框架。大国间抗击疫情的合作不仅难以开展,还频频出现了责任转嫁、物资劫持、"脱钩"等现象。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治理机制设计存在赤字,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国家手中,国际机制缺乏调动国内资源的合法手段,造成治理能力不足。这一赤字在应对小规模的疫情方面尚可支撑,在应对全球性疫情方面明显不足,由此决定了各国在疫情冲击下除了回到国家治理轨道外别无他途。因此,疫情治理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求全球治理合作走向深度全球化的新阶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必将对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延龙  王明哲  曾钶雅  冯伟  
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新冠疫情冲击下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新冠疫情冲击下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激发农业企业的生产信心,促进农业企业增加投资规模,使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约6.4%;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特征农业企业投资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能够刺激民营农业企业以及养殖业、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企业增加投资规模,对于受新冠疫情冲击程度低、采用电子商务交易、入驻农业产业园、储藏能力和运输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的农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作用更强;第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通过减少上缴税金和改善企业经营绩效两个渠道来促进农业企业增加投资规模。本文认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下,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为农业企业纾困、促进农业企业恢复生产信心,有助于保证重要农产品稳定充足供给、稳固农业“基本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好  吴国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提供便利化的国际贸易融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帮助企业提升贸易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西对东盟贸易融资增长迅速,但作为主力军的区内广大中小微型外贸企业却并没有成为贸易融资的主要受益者。2011年6月,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区内1009家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调查测算,发现平均每家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洪卫  
疫情冲击是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维护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关系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验观察,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重点从供给、需求视角以及区域、行业和企业规模维度对疫情冲击的影响展开分析,综合对疫情期间金融、财税和就业等相关纾困政策的简要述评,提出"后疫情时代",通过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制造业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亚雄  苟延峰  
通过对广东省中小私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受到月收入、克扣工资、病假工资、工伤请假工资等物质环境要素以及工作环境、工会等人文环境要素的制约和影响。当下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尽管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但也要看到,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依旧是非均衡的,面临着诸如劳动关系主体发育不成熟,劳动关系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低,工人合法权益受损严重,劳动关系冲突无序化等多维困境。上述困境需要培育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主体成长,提升规范水平,革新工会体制以及规范冲突程序等机制加以化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徐悦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我国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合理选择对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包含异质性家庭和企业的非线性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中引入服务消费效用冲击,量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比疫情冲击下各项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乘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方面作用于服务部门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引起失业率上升导致家庭借贷违约率提升,进而加剧了金融风险与经济衰退。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经济衰退。通过对比增加政府购买、减免税收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的调控效果发现,在稳定家庭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减税政策应对疫情冲击最有效,而在促进产出和就业方面,增加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更有效。研究结论为疫情防控的财政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蓉  
文章基于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样本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制约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需做好企业层面、金融层面、中介层面、政府层面四个层面的工作,以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方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国际营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从地区、行业、性质等方面对影响企业出口营销的各种因素、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企业绩效等进行了分类比较,提出了提升中小企业经理素质、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合作研发、政府支持等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汉祥   汪子昊  
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财务韧性对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能够率先实现业绩复苏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财务韧性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财务韧性的形成机制并非唯一而是殊途同归,梳理出“非集权下的周转能力互补配合机制”与“集中归核下的单项周转能力支撑机制”两种主要的财务韧性形成机制;同时,深入讨论了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触发效应与配合效应,并且对相关被认为是可以无差别自由选择的财务策略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在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财务策略具体配合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