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
- 2023(2043)
- 2022(1689)
- 2021(1894)
- 2020(1587)
- 2019(2929)
- 2018(3057)
- 2017(3781)
- 2016(3375)
- 2015(3908)
- 2014(4121)
- 2013(3197)
- 2012(2925)
- 2011(2835)
- 2010(3112)
- 2009(2488)
- 2008(2301)
- 2007(2172)
- 2006(2023)
- 2005(1909)
- 学科
- 教育(18064)
- 中国(8184)
- 理论(5283)
- 教学(5241)
- 学(3738)
- 革(3116)
- 改革(3088)
- 发(3021)
- 发展(3000)
- 思想(2993)
- 高等(2972)
- 展(2878)
- 政治(2860)
- 研究(2816)
- 教育改革(2757)
- 思想政治(2753)
- 政治教育(2753)
- 治教(2753)
- 德育(2733)
- 学校(2462)
- 学法(2327)
- 教学法(2327)
- 生(2271)
- 管理(2218)
- 教育学(2189)
- 计算(2185)
- 算机(2181)
- 计算机(2181)
- 机化(2163)
- 计算机化(2163)
- 机构
- 大学(39162)
- 学院(34198)
- 教育(24773)
- 研究(16596)
- 范(16438)
- 师范(16391)
- 师范大学(13841)
- 京(10431)
- 职业(9885)
- 教育学(9614)
- 科学(9329)
- 技术(8848)
- 所(8137)
- 北京(7539)
- 研究所(7501)
- 教育学院(7041)
- 江(6978)
- 职业技术(6743)
- 中心(6039)
- 院(5999)
- 技术学院(5706)
- 管理(5483)
- 州(5207)
- 中国(5084)
- 教育科(5077)
- 研究院(5076)
- 教育科学(5041)
- 理学(4599)
- 济(4423)
- 理学院(4406)
共检索到63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我们几乎本能地希望青少年儿童能够在灿烂的阳光下成长,这种希望既是人自身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的体现。然而,这种希望支持下的教育很可能又无法实现人自己为教育所设定的目的。通俗地说,仅仅使教育具有体恤与肯定性的情感,在青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由温情呵护带来的柔弱或是任性。因此,在快乐、愉快教育思想的侧旁,从来就没有缺席过严厉和挫折教育的提醒。对于这一提醒,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教育思维辩证的现实效果,也可以说是人性之自然对教育完整性的客观需求。把这一切转换为教育理念,即是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的哺育,同样需要逆境的磨砺。
关键词:
疫情 灾疫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黄绍贵 李春林
加强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增强学校应对各种风险和处理公共应急卫生事件的能力。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农村初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鲜活素材。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积极探索疫情防控与农村初中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农村一线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农村初中 疫情防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道凯
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着广泛而又长期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强政府的治理模式、全球发展格局的全面博弈、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表象化、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与学龄人口剧增以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等都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扩大规模和精英教育、更加重视调整结构与方向引领、更加重视任务驱动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更加重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更加重视基于普及化和数字化的教育过程再造、更加重视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后疫情时代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统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全面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而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后疫情时代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君豪 杨一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老年人缺乏防疫意识的行为凸显出基层老年教育的缺失问题。同时,大量"云授课"平台的发展为实现老年教育均等化提供了契机。对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细致梳理后,认为管理机制和有效供给不足严重限制了老年教育的可及性。基于此,构建了基层老年教育均等化的路径,依托数字科技实现线下和线上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老年教育的发展成果由人人共享。
关键词:
老年教育 数字科技 疫情 教育均等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桑宁霞 李京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检验了风险社会中社区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正经历着全球化、多元化、防疫常态化的历史性变革,这一变革掀起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广大反响。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社区教育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丰富的经验,并在后疫情时代固定成模式,以提高社区抗击未来灾变的"免疫力"。本研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探讨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价值、人力资源、融合机制与多元主体的关联性,以期达到社区教育助益社区治理构筑幸福和谐、福祉共建、共同守望的社区的目的,也为社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紧急事件,迅速组织扩充各路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王嵩迪 王俐舟
新冠疫情对美国高等教育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入学率下降、国际学生与学术交流受阻等突发性危机,也加剧了大学财政困境、教育不公平等顽瘴痼疾,暴露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深层困境,成为其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长期挑战。对此,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发展、改善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服务的改革目标。同时,在少数族裔教育权利、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的公共使命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世杰 陈军 刘娜
首先,从物流企业的业务环节、经济运行和供应链结构等方面采集数据,得到物流企业疫情影响评估实践指标。针对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冗余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物流企业疫情影响的评估指标模型。其次,针对物流企业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小数据特点,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评估指标模型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结果评估疫情对物流企业业务环节、经济运行和供应链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评估验证了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物流企业针对疫情影响的应对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李少星 汪意成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疫情防控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出现紧急状态下的爆发式增长。但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这些"疫情产业"开始面临市场需求的快速调整,急需通过前瞻性和针对性政策推动其健康平稳发展。本文基于需求的应急性、需求的直接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三方面基本特征,对"疫情产业"的概念及其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以口罩这一典型产品为例,探讨了"疫情产业"增长的空间不均衡性等实际特点以及后疫情时期的分化态势。为了避免"疫情产业"应急性增长的后遗症,中国应按照"淘汰退出一批、高标准建设一批、整治改造提标升级一批、多种形式整合一批"的总体思路,尽快引导和促进"疫情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笔者提出,应推进常规防疫产品和企业的分类调控、构建新型防疫产业生态、加大对高端战略性防疫产品的支持力度和加强"疫情产业"的国际合作。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疫情产业"的规范定义,指明了后疫情时期"疫情产业"的分化趋势与政策框架,对公共卫生危机影响下的"疫情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具有一般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纪宣羽
进入新时代,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也应随着国家进步继续提升,作为提升公民素质关键手段的公民教育,也应贴合新时代要求有所加强。在新冠肺炎当中,我国全国上下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认可,而全民抗疫更是能够令我们发现公民教育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公民教育进行分析与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公民教育,丰富理论,提升实践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疫情 中国公民 公民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翟双庆 焦楠 闫永红 谷晓红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社会各界对医务工作者、医学、医学教育、中医药空前关注。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医疗卫生体系存在人员缺口,整体规模不足,公共卫生、中医药等人才匮乏;二是中医药优势未充分发挥;三是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药等知识与能力存在短板。疫情之下也暴露出医学院校线上教学改革有待深化。建议: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加大公共卫生、中医等人才比例,补齐医学人才知识能力短板;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加强政策力度,落实"中西医并重";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院育人职能,提升医学生关键核心能力;坚定中医文化自信,考虑中医教育共性与特性,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探索高层次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疫情 医学 中医药 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美德 滕珺 杨雅晴
印度学者拉杰尼·科塔里提出"倾听的智慧",这一概念在后疫情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不断丰富与扩展,为比较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思路。倾听的智慧使我们能够深入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思想和观点。我们要重新审视亚非文化的重要性,利用文明对话中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充实比较教育和比较高等教育的理论,早日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倾听的智慧 比较教育 文明对话 文化遗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玉婷 周鹭 朱俊国
后疫情时代充满更大的机遇与更多的挑战,大学生如何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实现高质量就业,这需要向外探索,了解市场需求,更需要加强自我成长,提升自我能力。文章基于学生主体的角度,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主体性因素中分析影响了大学生“慢就业”或“不就业”的原因,并围绕“坚持一个意识,营造两种氛围,解决三个问题”提出对大学就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主体 就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