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4)
- 2023(5022)
- 2022(4623)
- 2021(4211)
- 2020(4026)
- 2019(9282)
- 2018(9289)
- 2017(17682)
- 2016(10541)
- 2015(11982)
- 2014(12382)
- 2013(12488)
- 2012(12056)
- 2011(10958)
- 2010(11119)
- 2009(10547)
- 2008(10787)
- 2007(10003)
- 2006(8298)
- 2005(7426)
- 学科
- 济(42573)
- 经济(42536)
- 业(25483)
- 管理(25002)
- 方法(23379)
- 数学(21039)
- 数学方法(20862)
- 企(19646)
- 企业(19646)
- 农(12151)
- 学(11976)
- 财(10955)
- 中国(9542)
- 贸(8396)
- 贸易(8395)
- 易(8143)
- 地方(8066)
- 农业(7931)
- 业经(7464)
- 制(7241)
- 务(6939)
- 财务(6924)
- 财务管理(6903)
- 和(6777)
- 企业财务(6498)
- 银(5934)
- 银行(5877)
- 理论(5728)
- 融(5647)
- 环境(5642)
- 机构
- 大学(160026)
- 学院(158622)
- 济(59510)
- 研究(58247)
- 经济(58097)
- 管理(54350)
- 理学(46945)
- 理学院(46330)
- 管理学(45200)
- 管理学院(44932)
- 农(43812)
- 科学(42238)
- 中国(41057)
- 农业(35834)
- 京(34597)
- 所(33886)
- 业大(33717)
- 研究所(31367)
- 中心(26531)
- 财(26474)
- 江(25290)
- 农业大学(23592)
- 财经(21330)
- 北京(21216)
- 省(21123)
- 技术(19630)
- 院(19620)
- 范(19545)
- 科学院(19533)
- 州(19514)
- 基金
- 项目(107704)
- 科学(80647)
- 基金(75944)
- 家(70027)
- 国家(69494)
- 研究(69335)
- 科学基金(55864)
- 省(44527)
- 基金项目(40466)
- 社会(40281)
- 自然(39587)
- 自然科(38628)
- 自然科学(38607)
- 社会科(38015)
- 社会科学(37998)
- 自然科学基金(37915)
- 划(37819)
- 教育(32229)
- 资助(32118)
- 编号(27614)
- 重点(25201)
- 计划(24528)
- 发(23358)
- 部(23025)
- 科技(22902)
- 成果(22839)
- 科研(21969)
- 创(21744)
- 创新(20535)
- 农(20302)
共检索到225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广磊 付坚 和志娇 白现广 蔺忠龙 黄兴奇 杨和生 程在全
以从疣粒野生稻受白叶枯病菌诱导所建的差减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具有CC-NBS-LRR抗病结构域的基因(克隆号为ME281),用半定量RT-PCR法,以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研究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ME28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对PCR体系中循环次数及Mg2+浓度的优化,最终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通过ME281基因与β-actin基因PCR产物的灰度之比,确定ME281为诱导性表达,并进一步推测其为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甚至为抗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嗣斌 张端品 林兴华
【目的】将小粒野生稻(Acc.No.10113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导入栽培稻IR24,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小粒野生稻和栽培稻IR24的BC2F2群体及其F3、F4家系为材料,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标记对Xa35(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通过对抗病基因进行抗谱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白叶枯病菌株PXO86和PXO99表现感病,而对PXO61、PXO112和PXO339表现抗病,初步将其定位于水稻的第11染色体长臂上,同标记RM144共分离,并位于标记RM7654和RM6293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cM和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源达 钟巧芳 王波 张敦宇 殷富有 王玲仙 程在全 陈玲
元江普通野生稻(YP)是一份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种质材料,同时其也拥有大量的抗性(R)基因。为了鉴定元江普通野生稻中含有目前已知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情况。以元江普通野生稻(YP)、渗入系后代(L214和G252)及其渗入系的感病亲本栽培稻合系35(HX35)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接菌鉴定、功能标记检测、同源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来评价这些材料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接菌鉴定结果显示,YP、L214、G252对供试的白叶枯病菌C1、C2、C3、C4、C5、C6、C7、C9和PXO99~A均表现出抗性且病斑长度均小于2 cm;而HX35对供试的9个菌株均表现出感病且病斑长度远超6 cm。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YP中含有Xa10的同源基因,HX35、L214、G252中含有xa23的感病同源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抗病基因Xa10与YP中的Xa10启动子的效应因子结合元件(EBE_(AvrXa10))区域序列差异较大。同样地,隐性感病基因xa23与HX35、L214和G252中的xa23启动子的效应因子结合元件(EBE_(AvrXa23))区域序列一致。qRT-PCR结果显示,在接了PXO99~A菌株24 h后,YP、HX35、L214和G252中的免疫反应被激活,而YP中的Xa10和HX35、L214、G252中的xa23在所有处理时间段内均未被诱导表达。由此推测,YP、L214和G252中可能含有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丙良 杨国才 陈志军 牟同敏 陈其志
pTA2 48是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紧密连锁的 1个PCR标记 ,采用多个Xa2 1基因供体和受体水稻亲本以及抗 (Xa2 1)×感组合的F1 、F2 、F3 群体 ,对利用pTA2 48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的有关问题 ,包括抗感亲本间的遗传多态性、pTA2 48标记与Xa2 1位点的连锁关系 ,以及pTA2 48标记选择的准确性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pTA2 48标记在亲本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与Xa2 1基因位点紧密连锁 ,二者间重组率为 0 %~1.3% ,根据该标记的多态性表现可对抗 (Xa2 1)×感组合后代材料中Xa2 1基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阎勇 马增凤 陈远孟 秦媛媛 岑贞陆 罗同平 刘驰 张月雄 黄大辉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细条病 资源筛选 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卫 余功新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本研究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5个品种所带抗白叶枯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中白米、黄牛尾香糯对“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相同的显性基因控制,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中白米等5个品种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a)、X_(a-c)、X_(a-e)和X_(a-f)不等位。中白米和黄牛尾香糯的显性基因与X_(a-g)相同,而安宁早、鲁士谷和毫梅的显性基因分别与X_(a-g)不同。安宁早和鲁士谷可能各带有一对新的抗性基因。中白米等5...
关键词:
云南稻,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清 陈立勇 陈尚武 张文 马会勤
本试验以无花果的根、茎、叶、果作为材料,比较了CTAB法和Trizol法对无花果材料RNA的提取效果。以CTAB法提取的不同无花果材料的RNA为模板,反转成cDNA第一链,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植物常用内参基因18SrRNA、Actin和Tubulin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CTAB法是适合不同无花果材料的RNA提取法;18SrRNA在无花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相对稳定,Tubulin在无花果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且相对稳定,是研究无花果不同组织基因表达水平较为适宜的内参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李道远 李杨瑞 梁海福 莫海玲 于松保 唐梅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a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a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a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a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导入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学延 朱立宏
系统分析中国育成的158个抗白叶枯病品种(系)的抗源系谱,并推断其抗病基因,比较了主要抗源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在育成抗病品种(系)中,籼稻抗源主要为 IR 系统,部分抗性中等的地方品种如矮种水田谷、花龙水田谷、玻璃占等也具有一定育种效果。IR 品种中,以 IR20,IR29转育品种(系)最多.粳稻主体抗源为农垦58、农垦57及其衍生抗病品种南粳11和南粳15。籼稻抗病基因多为 Xa-4,部分粳稻品种带有 Xa-3基因。BG90—2、IR29、农垦58具较好的直接转育效果,而 IR20则间接转育效果较强。抗病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对抗源利用途径和价值均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系谱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晓 马会勤 陈尚武 徐海英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关键影响因素。本试验以雷司令葡萄品种花后50、75和95 d的果实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常用持家基因Actin、Tubulin、GAPDH1、8 S r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作为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基因表达半定量分析内参基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8 S rRNA的表达水平高,且最稳定,其次是Actin,而Tubulin和GADPH的相对表达水平较低;对VvTLP、GHF17 P和VvASR3个功能基因在不同果实材料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RT-PCR,VvTLP和VvASR的相对表达水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观水 潘大仁 周以飞 林生 高丽华 杨志伟
为进一步研究甘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对甘薯病程相关非表达子1基因(NPR1)表达的影响,以甘薯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基因,提取甘薯叶片总RNA,反转录为cDNA,同批异管对该2个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对循环数的优化和对体系重复性、准确性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馨宇 戚华彩 董向向 李贺 张志宏
micro rNA(mirNA)是来自真核生物自身基因组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负调控基因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以栽培草莓艳丽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克隆草莓叶片中5种新mirNA的前体及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结果表明:草莓mi r-6,mi r-12,mi r-13,mi r-14,mi r-29的前体长度分别为513 bP,309 bP,464bP,334 bP和343 bP,均能形成典型的茎环结构,其中mi r-12、mi r-13的成熟mirNA序列在茎环3'端臂上,mi r-6、mi r-14、mi r-29成熟mirNA序列...
关键词:
草莓 miRNA 前体 靶基因 功能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丽丽 王春连 郑崇珂 车晋英 高英 温义昌 李贵全 赵开军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Xa36(t) 基因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水稻白叶枯病隐性抗病基因xa13的分离与鉴定的研究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RT-PCR分析和快速检测
RT-PCR法半定量检测不同逆境胁迫下TaGSK1基因的表达
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初报)
建立以lipA和purH为靶基因的RTQ-PCR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受白叶枯病菌诱导的水稻抗病相关基因rgi97的部分序列克隆
利用水稻C_0t-1DNA和基因组DNA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B型和ZHJ-1型烟粉虱热休克基因hsp70和hsp90的表达
水稻不同抗白叶枯病基因抗谱鉴定及在杂种F_1代的表达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脂蛋白酯酶mRNA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