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9)
- 2023(5450)
- 2022(4560)
- 2021(4206)
- 2020(3548)
- 2019(7687)
- 2018(7382)
- 2017(13423)
- 2016(7410)
- 2015(8205)
- 2014(7433)
- 2013(7406)
- 2012(6993)
- 2011(6538)
- 2010(6677)
- 2009(6400)
- 2008(6412)
- 2007(5955)
- 2006(5255)
- 2005(4847)
- 学科
- 济(27059)
- 经济(27019)
- 管理(24427)
- 业(23070)
- 企(21243)
- 企业(21243)
- 学(13606)
- 技术(11384)
- 方法(9836)
- 技术管理(8939)
- 中国(7866)
- 数学(7204)
- 业经(7189)
- 数学方法(7066)
- 农(6774)
- 理论(6513)
- 财(6038)
- 制(5979)
- 银(4926)
- 和(4908)
- 银行(4880)
- 行(4735)
- 融(4695)
- 金融(4694)
- 教育(4680)
- 体(4641)
- 农业(4464)
- 划(4302)
- 地方(4294)
- 策(4286)
- 机构
- 大学(110547)
- 学院(106689)
- 研究(43415)
- 济(40346)
- 经济(39538)
- 管理(37530)
- 理学(31719)
- 理学院(31309)
- 中国(31159)
- 管理学(30633)
- 管理学院(30436)
- 科学(29712)
- 农(25150)
- 京(24477)
- 所(23860)
- 研究所(22013)
- 农业(20225)
- 业大(19558)
- 中心(18378)
- 财(18110)
- 江(17747)
- 院(16122)
- 北京(15441)
- 省(14769)
- 范(14359)
- 师范(14046)
- 财经(14026)
- 州(13681)
- 技术(13050)
- 科学院(13018)
- 基金
- 项目(73313)
- 科学(56617)
- 基金(52533)
- 家(49313)
- 国家(48937)
- 研究(48614)
- 科学基金(39947)
- 社会(30196)
- 省(29225)
- 社会科(28403)
- 社会科学(28395)
- 自然(27459)
- 自然科(26854)
- 自然科学(26838)
- 基金项目(26731)
- 自然科学基金(26386)
- 划(25422)
- 教育(21900)
- 资助(21302)
- 创(18324)
- 创新(17432)
- 重点(17414)
- 编号(17258)
- 发(15915)
- 计划(15892)
- 部(15291)
- 成果(15198)
- 科技(15070)
- 业(14592)
- 科研(14349)
共检索到16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辉 陈开健 佘曙明 刘建波 林曙 苏建民 徐灿 肖业雄
对采自湖南花垣的一种小鲵活体样本进行了形态学和性腺组织学研究.样本与小鲵属的其他种相比,尾长与头体长的比例相近,肋沟11条,掌突不明显,腹部有云斑.但它们又有明显的不同:1)样本前后肢贴体相向相距2个肋沟,而小鲵属的其他种则相遇;2)样本的眼间距明显大于鼻间距,几乎是鼻间距的2倍,而小鲵属的其他种的眼间距与鼻间距基本相等;3)样本体形明显大于小鲵属其他种的体形;4)精卵细胞组织学的形态相比,样本和可比小鲵科其他种不仅在精巢数目上,而且在形态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样本有8个卵圆形精巢呈圆筒形,而小鲵属的其他种则各只有一对精巢.样本的卵巢扁平,带状,曲折,而小鲵属的其他种的卵巢位于体腔腹部,呈囊状...
关键词:
小鲵科 花垣小鲵 形态 组织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钢春 张呈祥 聂志娟 张守领 顾若波
对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性腺组织进行周年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似刺鳊卵巢、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年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似刺鳊性成熟年龄为1龄,卵巢发育属于部分同步性,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时间始于3月底,持续到5月初,在整个生殖周期内,性腺发育分六个时期,雌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1.01%~16.50%,雄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0.08%~0.93%。精巢属于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君 王开顺 邵明瑜 张全启 张志峰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
关键词:
石鲽 原生殖细胞 性腺发育 组织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游秀容 蔡明夷 姜永华 王志勇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
关键词:
大黄鱼 性腺分化 发育 组织学观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学坤 柳学周 温海深 徐永江 张立敬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学杰 田媛 刘奕 牟希东 刘超 胡隐昌 罗建仁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
关键词:
双须骨舌鱼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小珍 韦嫔媛 陈晓汉 彭敏 蒋伟明 李咏梅 彭金霞
卵形鲳鲹雌雄鱼不具备性别特异的外形特征,发展一种可以简便鉴定卵形鲳鲹性别的技术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一龄商品规格鱼性腺解剖学观察,发现商品规格鱼性腺已出现形态学上的明显差异,根据其形态学差异,建立了一种卵形鲳鲹早期的性别判定方法。进一步对性腺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发现上述形态学判定方法判断性别准确率达100%。形态学判定为雌鱼的性腺为典型的卵巢组织结构,有大量卵母细胞分布,而形态学判定为雄鱼的性腺观察到精小囊和精小叶等精巢典型结构。研究建立并验证的基于性腺解剖形态的卵形鲳鲹早期性别判定简易方法,可为下一步卵形鲳鲹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基于分子标记的早期性别鉴定方法建立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
卵形鲳鲹 精巢 卵巢 性别判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佟春萌 陈乃松 季振尧 徐祥泰 苟仕潘
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口黑鲈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经H-E染色和G-醛复红染色了的切片显示:大口黑鲈腹腔中10多个肉眼可见的黄白色颗粒物其实是被一层结缔组织和外分泌胰腺包裹着的胰岛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即为主岛;还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胰岛结构被埋藏于总胆管的管壁中;肝脏中有外分泌胰腺的存在与分布。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切片和图像分析显示:B细胞主要集中胰岛的中央区;A细胞分布于胰岛的全部。本研究的结论为:大口黑鲈的内分泌胰腺主要分布于总胆管周围,外分泌胰腺除了包裹于胰岛之外也分布于肝脏中,胰腺的分布属于弥散型。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胰腺 胰岛 组织学观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美平 庄平 张涛 颜世伟 章龙珍 刘婷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繁育、养殖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幼、成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的迁移,生殖褶的生成,性腺雌雄分化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于3dph(Days post-hatch)时,PGC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仔鱼卵黄囊上方两中肾管之间,10dph时其迁移到背侧的腹膜上皮上,13dph时其沿腹膜上皮朝肾管区下方迁移,22dph时生殖嵴形成,31dph时原始性腺形成,40~60dph时原始性腺发育形成裂腔,PGCs沿腔壁排列,裂腔经过进一步发育并从背离腹膜上皮的底端慢慢愈合成实体,90dph时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鱼 性别分化 组织切片 基因表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鱼 性别分化 组织切片 基因表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鹏飞 王嫣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对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消化道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消化道由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四周着生有触手形成口盘,咽短与口分界不明显,食道随翻吻伸缩,肠道极长,通过3个回折及螺旋缠绕成肠索,直肠上附有直肠盲囊。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没有连续的肌肉层,只有数量不等的肌纤维在黏膜下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组成。除肠外,消化道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消化道各部位的褶皱形态、黏膜下层和肌纤维数量都具有差异。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自豪 易建华 陈冬明 王志坚
通过形态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大鳍异鮡(Creteuchiloglanis macropteru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大鳍异鮡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口下位,口咽腔大,颌齿发达,鳃耙稀疏;食道粗短,肌层发达,黏膜层具有大量杯状细胞;U型胃,包括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具胃腺;肠道系数为0.93±0.11,肠长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腔内有密集的肠绒毛;肝脏与胰脏分离,肝脏分为两叶,具有"腹腔外肝",胰脏弥散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周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