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7)
2023(12189)
2022(10548)
2021(9716)
2020(8572)
2019(19922)
2018(19646)
2017(37891)
2016(20597)
2015(23319)
2014(23256)
2013(22712)
2012(20874)
2011(18619)
2010(18340)
2009(16954)
2008(16729)
2007(14854)
2006(12502)
2005(10800)
作者
(60564)
(50771)
(50477)
(48017)
(31899)
(24579)
(23274)
(20118)
(19255)
(18029)
(17267)
(17101)
(16009)
(15949)
(15874)
(15776)
(15757)
(15194)
(14593)
(14574)
(12624)
(12463)
(12298)
(11659)
(11538)
(11208)
(11203)
(11202)
(10299)
(10162)
学科
(83910)
经济(83815)
管理(58043)
(56558)
(46196)
企业(46196)
方法(43813)
数学(39394)
数学方法(38896)
(23334)
(22088)
中国(21173)
(18218)
业经(16751)
地方(15857)
(15467)
财务(15425)
(15418)
贸易(15414)
财务管理(15385)
(14929)
农业(14818)
企业财务(14412)
(14014)
理论(12339)
环境(12324)
(12236)
技术(11817)
(11298)
银行(11243)
机构
大学(293199)
学院(290762)
(118603)
经济(116251)
管理(112710)
理学(98480)
研究(97544)
理学院(97347)
管理学(95420)
管理学院(94895)
中国(71850)
(63776)
科学(62535)
(55069)
(52584)
(50022)
业大(48848)
中心(45996)
研究所(45917)
农业(44009)
财经(42667)
(42505)
北京(39631)
(38901)
经济学(36869)
(36545)
师范(36034)
(34977)
经济学院(33599)
(32936)
基金
项目(204228)
科学(160335)
基金(149769)
研究(142087)
(132826)
国家(131752)
科学基金(112765)
社会(90093)
社会科(85455)
社会科学(85428)
(79675)
基金项目(79661)
自然(76112)
自然科(74392)
自然科学(74365)
自然科学基金(73050)
(68317)
教育(66280)
资助(62058)
编号(55931)
重点(46626)
(45219)
成果(44346)
(43474)
(42557)
科研(40554)
创新(39870)
计划(39677)
课题(38602)
教育部(38416)
期刊
(119311)
经济(119311)
研究(78660)
中国(52270)
学报(52149)
(48059)
科学(46093)
(42828)
大学(39238)
管理(39032)
学学(37158)
农业(32833)
教育(26793)
技术(25701)
(21968)
金融(21968)
财经(20934)
经济研究(19763)
业经(19152)
(18177)
(17996)
问题(16348)
(15415)
统计(14752)
技术经济(14463)
业大(13643)
理论(13214)
(13115)
科技(13078)
(12745)
共检索到410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吉力  杨明  张宇  伍毅敏  游鸿  
疏解和集聚是城市发展和政策制定中的一对核心议题,北京目前仍处于推动功能疏解的阶段。但从国际大城市的经验看,都经历了"先推动疏解、再引导集聚"的过程。哪些关键要素影响了政策演变?研究对东京2000年前后从疏解到再集聚的演变进行了整体回顾,分析了规划事权、人口结构、实施成本三要素的变化与政策思路的演变关系。同时,结合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背景,认为北京相关要素呈现了规划事权调整同时"下放"和"上收"、人口结构同时"变稳"和"变老"、规划实施同时"变贵"和"变难"的特征,并开展对比讨论,提出四点认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周燕  
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已成为首都调控人口的基本思路。以制造业为例,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特点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路径较为清晰,北京多数衰退产业都可以在天津和河北找到选择区位。北京制造业的转移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且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产业转移的就业负面效应微小。产出和工资水平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短期来看,产业转移对京津冀各自的就业存在负面效应;但从长远看,增加了天津和河北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就业。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减少区域差距、促进津冀经济发展、放缓北京经济增长速度或提高工资水平以实现北京人口调控目标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戚本超  赵勇  
论文分析和总结了首尔人口限制和疏解的策略,认为北京在人口发展过程中要细化地带功能并保证严格实施,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机构外迁,发展轨道交通提高卫星城市通勤效率,加强区域联合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晓男  王宇飞  
人口疏解能够通过消费和就业传导机制产生乘数效应。外生疏解一定数量的人口后,会内生、间接带来就业需求和人口的进一步疏解,导致实际疏解人数大于初次疏解人数。通过改进的标准劳瑞模型,可推导出人口疏解乘数,而该乘数与就业人员带眷系数、劳动生产率等参数密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人口疏解乘数为1.5302,每疏解10000人,将间接促使人口数量降低5302人,即人口疏解总量可达15302人;人口疏解降低了对各部门的就业需求,租赁和商务服务、房地产、金融、教育以及住宿餐饮等部门的就业需求缩减量占缩减总量的60.4%,是受人口疏解乘数效应影响较大的部门。基于此,建议在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中,重点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全社  李林君  王海南  
明确北京市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角色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概念—原则—依据"的思路,对北京针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一国家战略的事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京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调整应遵循服务首都、基本公共服务先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合理补偿成本等五方面原则。同时提出地理空间维度下的北京事权匹配和阶段时间维度下的事权匹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李瑶  
通过对北京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所得数据,采取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展开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北京居民生活影响的异质性决定了居民对于该项政策的态度,对该项政策持反对态度的多是认为疏解对其生活产生影响的居民;(3)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有北京户口、月收入和居住地点等因素与疏解对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的逐渐加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注意把握疏解尺度,要以不影响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前提,加快后续服务设施的建立;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要以产城融合为重点,适度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由于疏解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绝不能为了疏解而疏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的5点要求,首都的发展要集中在核心功能上,提高发展质量,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这将直接影响到北京市地税收入的总量和结构。产业疏解将会使北京地税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加重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依赖,并可能拉大各区县的税收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储君  牛强  
新城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反磁力"中心,从而达到疏解中心城功能的作用。但如果新城的居住就业错位,配套服务存在缺口,严重依赖老城,则大量居民将返流老城,反而加剧老城的负担。本文从北京新城规划编制的回顾、疏解与返流现象的分析、形成机理的讨论三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新城对北京功能疏解的作用是有限的,城市人口一产业的重心仍未彻底转移,同时,存在返流现象。最后建议在北京新版总规落实与分区规划编制中,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在更大范围谋划功能疏解,将规划实施嵌入既有制度环境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恩全  
北京中心城功能过度集聚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北京中心城功能的疏解涉及多方利益,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北京发展与城市性质功能定位协调适应、核心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重、城市整体价值和效率提升的原则,北京中心城功能疏解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严控、升级、整合、外迁和统筹;中长期的工作重点是争取中央支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通州副中心建设,创新功能疏解的对接机制和完善综合配套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可云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宋金平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了北京市分行业门类的产业关联度状况,以期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难易程度和对未疏解行业的影响大小的判别依据之一。研究发现:首先,从分行业门类的完全消耗系数来看,多数行业在其行业内部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其次,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现状和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交叉分析,分四种类型:Ⅰ强辐射、强制约型(4个),Ⅱ弱辐射、强制约型(5个),Ⅲ弱辐射、弱制约型(9个),Ⅳ强辐射、弱制约型(1个),2002—2012年,仅4个行业发生类型改变。最后,从功能疏解角度,对不同类型行业的疏解难易程度和对未疏解行业影响大小进行探讨,其中Ⅰ强辐射、强制约型因其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较高,Ⅱ弱辐射、强制约型是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疏解对其他行业的制约作用较强,这两种类型疏解对未疏解产业影响相对较大;Ⅲ弱辐射、弱制约型因其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和制约作用相对都较弱,Ⅳ强辐射、弱制约型虽其发展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带动较强,但其他行业对其需求引力不高,故而这两种类型疏解对未疏解产业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宋金平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了北京市分行业门类的产业关联度状况,以期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难易程度和对未疏解行业的影响大小的判别依据之一。研究发现:首先,从分行业门类的完全消耗系数来看,多数行业在其行业内部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其次,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现状和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交叉分析,分四种类型:Ⅰ强辐射、强制约型(4个),Ⅱ弱辐射、强制约型(5个),Ⅲ弱辐射、弱制约型(9个),Ⅳ强辐射、弱制约型(1个),2002—2012年,仅4个行业发生类型改变。最后,从功能疏解角度,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可云  董静媚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秀池  
文章分析了北京市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现状,并提出实现中心城人口疏解的相应对策。指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种优质公共资源的吸引。北京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在中心城高度聚集是导致人口在中心城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疏解中心城人口,需采取如下措施:政府主导,在新城高标准配置优质公共资源;优先疏解中心城教育、医疗资源;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降低新城居民出行的成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昌耀  李国平  罗心然  
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对象。北京产业疏解存在以行政手段为主、企业迁移动力不足等问题。企业迁移成本可分为信息成本、评估成本、搬迁成本、重置成本和区位损失。基于企业迁移成本构建承接地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东部滨海发展区、中部核心功能区是北京产业疏解过程中企业迁移成本较低的地区;天津、沧州、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是企业迁移成本较低的城市。以降低企业迁移成本为目标提出北京产业疏解的对策,这将有助于减少北京产业疏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