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2)
2023(12378)
2022(10849)
2021(10242)
2020(8633)
2019(19910)
2018(19898)
2017(38825)
2016(21167)
2015(23588)
2014(23554)
2013(23294)
2012(21219)
2011(19065)
2010(19026)
2009(17507)
2008(17135)
2007(15022)
2006(13168)
2005(11797)
作者
(60861)
(50567)
(50276)
(47886)
(32127)
(24303)
(22756)
(19846)
(19194)
(18046)
(17337)
(17022)
(16098)
(16023)
(15619)
(15524)
(15150)
(15149)
(14393)
(14361)
(12547)
(12507)
(12096)
(11436)
(11255)
(11250)
(11214)
(11145)
(10169)
(9828)
学科
(81412)
经济(81293)
管理(66162)
(60550)
(52247)
企业(52247)
方法(37113)
数学(31777)
数学方法(31424)
(24218)
(21232)
中国(20884)
(20326)
业经(19178)
(18441)
地方(15965)
(15310)
财务(15242)
财务管理(15211)
(14502)
企业财务(14480)
理论(13962)
(13866)
贸易(13857)
农业(13712)
(13460)
(13423)
技术(13342)
环境(13310)
(13199)
机构
大学(301808)
学院(298412)
管理(120215)
(117102)
经济(114481)
理学(104692)
理学院(103488)
管理学(101739)
管理学院(101196)
研究(98636)
中国(72216)
(64377)
科学(61426)
(56316)
(49144)
(46755)
业大(44937)
财经(44744)
研究所(44697)
中心(43794)
(43006)
北京(40632)
(40600)
(38896)
师范(38522)
农业(36427)
(36060)
经济学(34832)
(34728)
财经大学(33363)
基金
项目(206852)
科学(163097)
研究(151494)
基金(150870)
(131012)
国家(129939)
科学基金(112127)
社会(95223)
社会科(90156)
社会科学(90130)
基金项目(80777)
(80510)
自然(73535)
自然科(71790)
自然科学(71774)
自然科学基金(70508)
教育(69467)
(67693)
资助(61746)
编号(61501)
成果(50381)
重点(46144)
(45873)
(43235)
(43175)
课题(42331)
(40661)
创新(40306)
教育部(39539)
科研(39399)
期刊
(128865)
经济(128865)
研究(89259)
中国(55900)
学报(48181)
管理(44733)
科学(44145)
(43305)
(42587)
大学(36744)
学学(34565)
教育(32934)
农业(29222)
技术(25010)
(24606)
金融(24606)
财经(22029)
业经(20811)
经济研究(20028)
(18664)
问题(16746)
图书(15280)
理论(15258)
科技(15135)
(14193)
技术经济(14031)
实践(13976)
(13976)
(13822)
现代(13678)
共检索到431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帅  曾鑫年  黄田福  黎卓莹  
简述了邻双四氢呋喃环(THF)型、非邻双THF型、单THF型和无THF型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特 点,分析了其活性基因THF环、γ-内酯环、环间碳链和环上侧碳链的构效关系,指出环间碳链是比γ-内酯环和THF 更重要的结构因子,最后综述了番荔枝内酯的作用机制。结果认为,结构因子对番荔枝内酯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番 荔枝内酯在细胞中的溶解性、膜的构象和运载特性将成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厚彬  苏钻贤  张荣  张红娜  丁峰  周碧燕  
亚热带常绿果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经济栽培区域局限于南、北半球17°—32°两个狭窄的纬度带内。在基于多品种的产业结构中,几乎所有荔枝品种均出现过成花障碍。文中从品种成花状况、花芽分化阶段性表现、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成花机理及成花调控等方面做了综合评述。认为:荔枝必须具备完全成熟的末端枝梢,在停长状态下接受为时相当长的冬季低温成花诱导,之后在冬末或初春气温回升和解除水分胁迫时发生花发端,在暖和而不酷热(表现为昼温高而夜温低)的天气下才能完成花穗与花的分化;花芽分化过程表现明显的阶段性和节奏性,任一阶段条件不满足均可导致花芽分化失败;影响荔枝花芽分化的外因主要包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金凤  刘锴栋  袁长春  黎海利  刘静婷  
【目的】研究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对AP番荔枝新梢生长、成花等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AP番荔枝成花的生理基础。【方法】以AP番荔枝为试材,在2013-03-30进行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2种人工催花处理,测定AP番荔枝不同部位枝条侧芽萌发率、新梢生长量、叶片特性、成花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指标。【结果】经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处理后,枝条顶部去叶节位都有一定的侧芽萌发,但短截去叶处理的侧芽萌芽率显著大于去顶去叶处理。与去顶去叶处理相比,短截去叶处理24d后上部枝条的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及处理32d后的中、下部枝条新梢生长量均显著减小,处理32d后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和比叶重均显著增加,且短截去叶处理24d后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华山  吕柳新  
综述了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和光照以及内源激素、多胺等对荔枝花芽和花性别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伟雄  安振宇  方仁  尧金燕  龙兴  
【目的】探究感染根腐病番荔枝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为筛选鉴定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感染根腐病的番荔枝根际土壤(感病根际土壤)和健康番荔枝根际土壤(健康根际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其真菌ITS1区和细菌V3+V4区进行扩增测序,在门、纲、目、属和种水平上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感病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明显增多,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感病根际土壤中的真菌隶属于2界5门16纲36目48科81属96种,健康根际土壤中的真菌隶属于3界7门17纲43目73科113属160种。感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较健康根际土壤下降,真菌种类较少但均匀度上升。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 d后真菌类菌株形成中等量、呈放射状的气生菌丝;菌落直径4.5 cm,菌落平铺,全缘,呈圆形,白色,气生菌丝绒状。采用供试引物对根际土壤病原菌菌株进行扩增,显示菌株的ITS序列与Fusarium acutatum(登录号AY569567.1)同源性达99.45%,说明扩增出的ITS序列(RRD-1)为F.acutatum的基因片段。【结论】感染根腐病番荔枝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较健康荔枝根际土壤明显下降,而真菌种类较少,均匀度上升。经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生物比对鉴定,初步确定引起广西地区番荔枝根腐病的病原菌可能为真菌镰刀属的F.acutatu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锴栋  黎海利  钟舒婷  袁长春  陈燕  刘金祥  钟军弟  
【目的】从番荔枝中分离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AGAMOUS,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基因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参与调控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及解决番荔枝花发育异常问题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荔枝成熟花为材料,通过试剂盒提取总RNA,并以RACE方法克隆获得基因AG的全长序列。序列拼接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采用DNAMAN软件;相似性分析通过BLASTN和BLASTp程序进行;进化树构建采用MEGA 5.1软件;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与3D结构建模分别采用Ex pA Sy的SOpMA和phyRE2程序进行;亚细胞定位表达采用烟草上皮细胞瞬时转染系统和基因枪轰击洋葱表皮细胞方法;AG在花发育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及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光旭  刘爱媛  陈维信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μ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竺俊全  杨万喜  焦海峰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疣荔枝螺精子的超微结构。成熟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头部由顶体和核构成,顶体细长锥状;核呈长圆筒状,核内沟从核后端中央向前伸至核的近前端,位于核近前端的核内沟顶端有一单个中心粒形成的基体,由基体向后发出“9+2”结构的轴丝贯穿整个精子。尾部分中段、主段和末段,中段“9+2”结构外包丝状线粒体螺旋环绕形成的线粒体鞘;主段线粒体鞘消失,“9+2”结构外包糖元颗粒鞘;末段仅“9+2”轴丝结构外包质膜。比较了疣荔枝螺与前鳃亚纲其它动物精子结构的异同,进一步证明了顶体的有无及其形态、精核的长短与形态、尾部线粒体的形态与数目及其排列方式、糖元颗粒鞘结构的有无等是前鳃亚纲动物精子结构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凤茹  王志勇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拟南芥中,广泛的分子遗传和生化研究使得BR信号转导途径从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到核内基因的表达基本清晰,很多信号转导组分也已被鉴定,但已知的BR信号转导组分还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信号转导途径,还有一些问题尚待阐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衍章  江世宏  杨长举  薛东  
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对深圳市荔枝园昆虫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园昆虫群落种类(包括蛛形纲)共有369种,其中害虫有63种,天敌79种,中性昆虫227种。在植食营养层中,咀嚼式害虫以鳞翅目为主,关键种类为荔枝蛀蒂虫、三角新小卷叶蛾;在捕食性营养层中,以草蛉、瓢虫为主,关键种类为中华草蛉与食螨瓢虫;在寄生性营养层中,关键种类为蛀蒂虫显茧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从林间采集的自然感染白僵菌的荔枝蝽僵虫,分离纯化菌株,进行不同菌株生长性状培养比较,以及在室内和果园中对荔枝蝽毒力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生长性状优良,对荔枝蝽毒力最强的菌株Bh1,应用该优良菌株的菌剂与农药混用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荔枝枝蝽的严重危害,适宜菌厂大规模生产和在闽中、南地区大面积防治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贺梅英  
该文以广东主产区的香蕉、荔枝为例,研究热带水果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证分析表明:1996~2009年广东荔枝科技贡献率为29.26%、香蕉科技贡献率为54.84%,远远低于1991~2007年中国柑橘科技贡献率65.58%、美国柑橘科技贡献率89.57%。广东荔枝生产需要加大单位面积用工投入及农药的使用,提高荔枝单位面积化肥、农家肥利用效率;香蕉生产需要加大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投入量,提高香蕉单位面积用工效率及农家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位荣  张昭其  蒋跃明  季作梁  
通过测定中国8 个主栽荔枝品种和泰国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和过冷点,确定了荔枝冰温贮藏的适宜条件,并研究了荔枝果实在冰温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果实的结冰点在-2.14~-2.87℃之间,结冰点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环境冻结温度有关,而与果实大小、成熟期、果型关系不大。荔枝果实经过护色处理后,可将荔枝果实冰温贮藏的适宜温度确定为-1.0℃。冰温贮藏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花色素苷酶活性,延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果皮褐变,果实可保鲜60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惠聪  黄旭明  胡桂兵  黄辉白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酶活性变化,同时研究套袋和生长调节剂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酶中只有UFGT活性与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关系密切。UFGT活性的变化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妃子笑’果皮中UFGT活性的增加,花青苷含量上升;套袋处理抑制UFGT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的合成,除袋后UFGT活性和花青苷含量都迅速增加;6-BA处理抑制UFGT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合成,ABA和茉莉酸处理提高了UFGT...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浅  赖钟雄  赖呈纯  顾金玲  吴金寿  
以荔枝转基因原生质体再生的胚性愈伤组织(TPEC)细胞系和龙眼‘红核子’品种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EC)为材料,采用PA-4000电融合仪进行原生质体电融合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荔枝TPEC与龙眼EC原生质体融合的适宜电融合参数为原生质体密度5×105个·mL-1,交流电场频率1.0 MHz、交变电场场强50 V·cm-1,作用时间60 s,直流脉冲强度600 V·cm-1、脉冲持续时间10 ms,脉冲2-3次.在此条件下,融合率可达30%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