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2)
2023(5227)
2022(4435)
2021(4180)
2020(3550)
2019(7776)
2018(7521)
2017(14421)
2016(8174)
2015(9048)
2014(8888)
2013(9013)
2012(8524)
2011(7910)
2010(7803)
2009(7142)
2008(7265)
2007(6505)
2006(5718)
2005(5258)
作者
(29185)
(24530)
(24311)
(23142)
(15847)
(12149)
(11033)
(9584)
(9386)
(8946)
(8627)
(8319)
(8255)
(8246)
(7994)
(7668)
(7579)
(7308)
(7263)
(7065)
(6579)
(6388)
(6147)
(5841)
(5646)
(5545)
(5530)
(5312)
(5261)
(5112)
学科
(28338)
经济(28297)
(20539)
管理(19906)
(16706)
企业(16706)
方法(13412)
(11687)
数学(11454)
数学方法(11269)
(8234)
中国(7658)
(7308)
(6664)
业经(5737)
(5479)
银行(5440)
(5359)
金融(5355)
(5282)
财务(5272)
财务管理(5258)
(5238)
企业财务(5115)
理论(5004)
农业(4936)
技术(4829)
(4776)
贸易(4774)
(4665)
机构
大学(124183)
学院(121296)
研究(51356)
(43160)
经济(42101)
管理(38312)
科学(37831)
中国(35742)
(35704)
理学(33264)
理学院(32662)
管理学(31727)
管理学院(31527)
(29919)
农业(29019)
研究所(27874)
(27799)
业大(26075)
中心(21895)
(20726)
(19033)
(18489)
(18378)
农业大学(18335)
(18103)
北京(17146)
科学院(17075)
(16651)
实验(16511)
财经(16508)
基金
项目(87504)
科学(66564)
基金(64068)
(61622)
国家(61175)
研究(52437)
科学基金(49137)
自然(36605)
自然科(35780)
自然科学(35754)
自然科学基金(35154)
(34335)
基金项目(33097)
社会(31600)
(30731)
社会科(29877)
社会科学(29863)
资助(27600)
教育(24237)
重点(21204)
计划(21084)
科技(19325)
(18748)
(18485)
科研(17889)
(17884)
编号(17833)
创新(16899)
(16854)
专项(16106)
期刊
(45266)
经济(45266)
学报(35849)
研究(32471)
(32392)
科学(27855)
中国(25937)
大学(24770)
学学(23922)
农业(21751)
(15865)
管理(14752)
(11551)
业大(11197)
教育(11006)
(10601)
金融(10601)
农业大学(9563)
(8880)
财经(8574)
经济研究(7756)
技术(7618)
(7392)
林业(7148)
科技(6801)
中国农业(6595)
自然(6320)
业经(6138)
问题(5978)
自然科(5644)
共检索到179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文才  陈佳  张晓敏  Francis David M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育种家筛选、聚合或累加对多个小种的抗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前的综述对1997年以前在病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综合防治、遗传分析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近年来,在病原菌种与小种的鉴定、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的分子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分子标记在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敏  Francis David M  杨文才  
为了明确我国主栽品种对番茄疮痂病抗性状况,本研究以我国番茄疮痂病主要小种T1和T3的菌株接种我国目前种植的39个番茄品种,并通过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和辅助育种。结果表明,虽然有些品种具有了抗性材料的特征条带,但所有材料对T1和T3小种都不能产生过敏反应。采用与T1小种抗性位点Rx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成功地将抗病品种OH9834的抗性位点Rx3转移到9个不同的感病品种中,获得了抗病植株。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番茄品种缺乏对番茄疮痂病的抗性,同时也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用于番茄疮痂病的抗性育种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赵伟全  于秀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12株、S.galilaeus8株、S.bobili6株、S.turgidiscabies1株、S.acidiscabies1株、S.diastatochromogenes2株、S.setonii1株、S.enissocaesilis3株。其中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晓艳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通过对4份亲本材料完全双列杂交后代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较大,其二者比值为(GCA/SCA)18.7,说明番茄对晚疫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利用Haym an双列杂交法,对各亲本和杂交组合后代间的方差(Vr)、协方差(W r)进行回归分析,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为96.8%,狭义遗传力85.6%,进一步说明了在番茄抗晚疫病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峰  张士永  朱文银  曾生元  杨亚春  袁守江  杨连群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晓梅  许向阳  李景富  陈秀玲  徐艳辉  
【目的】挖掘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番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含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ph-1,2,3的L3708(Lycopersicon.pimpinellifolium)为父本,感病的优良品系04968(L.esculentum)为母本培育的260个F2单株为图谱构建群体,通过AFLP、SSR2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根据苗期接种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T1,2的抗性反应,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含3个SSR标记和149个AFLP标记。该图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姝  陈涛  骆名瑞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种质。以日本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供体,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改良高产、感病品种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将抗性基因Stv-bi转移到武运粳7号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BC3F3世代中筛选出14个具有Stv-bi纯合基因型的改良株系。其综合性状与武运粳7号十分相近,有的性状甚至优于武运粳7号。利用定向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可显著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升  张启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其对目标基因快速而精确的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运用分子标记辅助的回交育种方法 ,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迅速导入到杂交水稻的两个优良恢复系明恢 63和 60 78之中 ,成功地完成了其抗性改良 ,并通过配组而达到了改良杂交水稻抗性的目的。本研究所运用的分子标记辅助的水稻回交育种程序是 :通过一次杂交、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的育种程序 ,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待改良的杂交稻恢复系中 ;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对目标基因片段实施选择的MAS体系检测并选择与目标基因共分离和 /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基因型 ,使含有目标基因的转移片段小于 3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树民  王正荣  柯玉琴  陈玉森  黄春梅  于建兴  
【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聪  任西明  雷东阳  陈英  
为提高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谷梅4号为供体,C815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C815S中,经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3个携带纯合抗性基因的改良不育株系(7CS01、7CS02、7CS03)。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CS01病级为1级,表现为抗;7CS02和7CS03病级为3级,表现为中抗;改良不育株系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较C815S提高58.05%;改良不育系穗数平均比C815S提高26.4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设  宋曙辉  唐晓伟  陈贵林  
为了建立甜瓜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以杂交组合1A151/恒进红瓤酥的6个世代群体 P1,P2,F1,F2,BCr和BCs为材料,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和分群法,研究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抗源 1A151对白粉病菌的抗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并寻找到了1个与抗病基因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S329,其距离为6.81±1.67个遗传单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倩男  王晓敏  芮文婧  胡学义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张亚红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鑫  樊吴静  李丽淑  谭冠宁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广西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利用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测定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生理指,评价香菇多糖稀释液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结果】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800倍的香菇多糖稀释液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9. 98%。与对照处理相比,香菇多糖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POD、PAL和PPO酶活性均有所提高,MDA的含量降低,植株主茎数增加,产量和块茎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香菇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抗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降低疮痂病发病率,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淑娜  金光辉  李鑫  王鹏程  张春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