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2)
- 2023(12154)
- 2022(10736)
- 2021(10054)
- 2020(8440)
- 2019(19437)
- 2018(19335)
- 2017(37148)
- 2016(20657)
- 2015(23182)
- 2014(23220)
- 2013(22939)
- 2012(20836)
- 2011(18796)
- 2010(18612)
- 2009(17249)
- 2008(16811)
- 2007(14692)
- 2006(12920)
- 2005(11423)
- 学科
- 济(75745)
- 经济(75624)
- 管理(62309)
- 业(58046)
- 企(48649)
- 企业(48649)
- 方法(35018)
- 数学(29978)
- 数学方法(29641)
- 财(22177)
- 农(21172)
- 中国(20464)
- 学(19202)
- 制(18348)
- 业经(17997)
- 地方(14314)
- 农业(14308)
- 务(14038)
- 财务(13968)
- 财务管理(13940)
- 理论(13365)
- 贸(13244)
- 贸易(13238)
- 企业财务(13221)
- 和(12963)
- 环境(12910)
- 易(12865)
- 体(12719)
- 技术(12534)
- 银(12187)
- 机构
- 大学(294514)
- 学院(291112)
- 管理(114492)
- 济(110780)
- 经济(108245)
- 理学(99454)
- 理学院(98292)
- 研究(97462)
- 管理学(96586)
- 管理学院(96066)
- 中国(70346)
- 科学(62883)
- 京(62736)
- 财(53073)
- 农(50592)
- 所(49637)
- 业大(46889)
- 研究所(45327)
- 中心(43138)
- 江(42482)
- 财经(42338)
- 农业(39710)
- 北京(39452)
- 经(38418)
- 范(37653)
- 师范(37215)
- 院(35460)
- 州(34032)
- 经济学(33029)
- 财经大学(31567)
- 基金
- 项目(203586)
- 科学(158818)
- 基金(147308)
- 研究(146379)
- 家(128895)
- 国家(127844)
- 科学基金(109363)
- 社会(90531)
- 社会科(85622)
- 社会科学(85602)
- 省(79897)
- 基金项目(78729)
- 自然(72780)
- 自然科(71012)
- 自然科学(70988)
- 自然科学基金(69701)
- 划(67362)
- 教育(67026)
- 资助(60556)
- 编号(59246)
- 成果(48697)
- 重点(45611)
- 部(44463)
- 创(42440)
- 发(42382)
- 课题(41083)
- 创新(39668)
- 科研(39261)
- 制(39171)
- 大学(37887)
- 期刊
- 济(121279)
- 经济(121279)
- 研究(84370)
- 中国(56217)
- 学报(51958)
- 农(46468)
- 科学(45593)
- 管理(42287)
- 财(40781)
- 大学(39035)
- 学学(36946)
- 农业(32045)
- 教育(31722)
- 技术(23977)
- 融(22740)
- 金融(22740)
- 财经(20693)
- 业经(19395)
- 经济研究(18303)
- 经(17498)
- 业(15735)
- 问题(15714)
- 科技(15167)
- 图书(14995)
- 版(14756)
- 理论(14711)
- 业大(14083)
- 实践(13551)
- 践(13551)
- 技术经济(13027)
共检索到420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婷 文涛 赵梦丽 张媛 张超 袁军 沈其荣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茄科劳尔氏菌与番茄根际代谢物的互作关系,明确根际代谢物抵御茄科劳尔氏菌的入侵机制,为防控番茄青枯病和番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方法]收集健康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比较两者间根际代谢物的组分差异。分别在纯培养(作为辅助碳源和唯一基础碳源)和根际条件下,研究差异根际代谢物对茄科劳尔氏菌生长及定殖的影响。[结果]健康和发病番茄根际代谢物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番茄根际显著富集的代谢物有果糖、蔗糖、肌醇半乳糖苷、蜜二糖、龙胆二糖;发病番茄根际显著富集的代谢物有皮质醇、四氢皮质醇、明串珠菌二糖、2,3-二甲基琥珀酸、角鲨烯、葡萄糖酸。纯培养试验发现:蔗糖、果糖和蜜二糖作为辅助碳源时不会直接抑制茄科劳尔氏菌生长,而作为唯一碳源时无法供茄科劳尔氏菌生长。根际添加试验发现,蔗糖、果糖和蜜二糖处理显著降低茄科劳尔氏菌在番茄根部定殖数量,并同时显著增加番茄根部总细菌的数量。[结论]番茄根际代谢物组分和含量与番茄健康状况有关。健康番茄根际富集的蔗糖、果糖和蜜二糖可能通过大量培育其他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来抵御茄科劳尔氏菌的定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韦中 朱震 高雪莲 邓开英 冉炜 沈其荣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对于未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2.7%和142.4%,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2.8%和39.6%,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3.9%和53.1%,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对于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建华 宇克莉 陈宏 彭德良
利用Sr18真菌的代谢物在保护地 (大棚 )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施药后 2 8d取样调查 ,植株高度较对照增加 14 5 % ,证实该菌代谢物对番茄植株无毒害作用 ;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侵染幼虫的数量 ,线虫减退率为 6 8 2 %。收获末期调查 ,Sr18菌液处理的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 4 6~ 5 5个百分点 ,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并可显著增加番茄产量 ,增产率为 6 1 72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研究了番茄根际促生菌——假单胞菌在黄瓜根部的定殖能力以及对黄瓜灰霉病和枯萎病的生防作用。结果表明,假单胞菌在浸种和灌根两种情况下均能够定殖在黄瓜根部。拮抗测定表明,一些株系对黄瓜灰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89.1%和65.6%。离体及盆栽试验表明,CBT1、CBT3、CBT6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51.1%~62.4%和44.0%~67.7%;CBT1、CBT6、CBT7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55.3%~59.3%和47.7%~55.4%。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防作用 根际促生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娟 张树生 李岳峰 茆泽圣 冉炜 沈其荣
对盆栽试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计数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苏格兰球囊霉菌(Glomus caledonium)的番茄菌根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产几丁质酶细菌总数显著高于非菌根根际土壤。从番茄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几丁质酶细菌,该菌能够抑制黄瓜尖镰孢的生长。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菌株。该菌在pH 6~8范围几丁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装液量为1/5(250mL三角瓶)。在几丁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125 h后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达到平衡。表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产几丁质酶能力,因此具有潜在的生物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李志 李芹 阳路芳 吴翔 常伟
【目的】探索川西高原大棚番茄感病后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状况。【方法】利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和炉霍县高原大棚健康番茄和发病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①番茄发病状况可解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23%的总方差。②道孚县土壤样品的细菌物种数比炉霍县略高,发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的细菌物种数略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③暖发菌门、厚壁菌门、候选门GAL15、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在番茄发病后明显降低,而绿弯菌门、候选门RCP2-54、候选门SAR324、异常球菌门的相对丰度则在番茄发病后明显增加。④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7类功能参与了川西高原大棚番茄的健康管理,其中道孚县土壤细菌的铁呼吸功能减弱、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增强,而炉霍县的发酵功能得到较大提升。⑤番茄根际土壤中,道孚县有127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炉霍县有64个菌种显著响应发病。⑥道孚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pH的降低,而炉霍县根际细菌结构与功能变化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结论】川西高原大棚土壤微生物功能健全,且在番茄发病过程中能够主动招募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应对病害,如道孚县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 sp.)和炉霍县的异常球菌门细菌(Deinococcota)。
关键词:
高原 番茄 根际 微生物 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健 谭俊杰 林泽毅 林强 杨尚东 谭宏伟
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连续3 a常规种植于相同田块,设置木醋液稀释300倍(A)、稀释600倍(B)、稀释900倍(C)处理,以无菌去离子水为对照(CK),探究不同稀释度木醋液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连作番茄植株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木醋液应用于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对青枯病菌和枯萎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稀释度的木醋液中,稀释600倍的木醋液浇灌不仅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对照(CK)相比,不同稀释度木醋液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以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新赤壳属(Neocosmospor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木醋液具有显著抑制番茄青枯病及枯萎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浇灌稀释木醋液有利于连作番茄根系生长,改善连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环境生态的作用;其中,以稀释600倍(B)木醋液的改良效果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宝利 刘双双 靳晓冬 尚淼 李兴宝
以苦参提取物做为抑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不同浓度(1,5,10,20g·L-1)苦参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苦参提取物浓度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均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接菌后4d,20g·L-1苦参提取物处理的菌丝抑制率达92.14%;苦参提取物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萌发抑制作用增强。20g·L-1苦参提取物处理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46%,且均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温度、pH值、保存时间对苦参提取物抑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00℃,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其抑菌活性下降显著,100℃处理时抑菌率降至62...
关键词:
苦参 番茄灰霉菌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和永康 杨其长 张义 方慧 柯行林 魏晓然
针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所集热能利用率低,温室加温不足的问题,采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为集热系统,根际-空气加温为放热系统,对大跨度主动蓄能型温室在不同天气仅根际加温和根际与空气同时加温的加温效果,集、放热系统运行性能,集热效率,热能利用率,节能率和集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阴天和连续晴天,放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分别高于97.2%和92.7%;2)不同天气试验区的根际温度在17.9℃以上,比对照区高1.5℃,空气温度在11.6℃以上,比对照区高3.6℃,相对湿度在90.8%以下,比对照区低3.2%;3)不同天气整套系统的节能率R在47.2%以上,性能系数在1.9以上;4)不同天气集热系统均能在设定时间内达到设定集热温度目标,且其集热性能系数COPc在2.3以上,其集热效率在149.6%以上;5)9:30—11:30集热系统COPc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从1.4增大至3.0,11:30—14:50集热系统的集热性能系数均高于3.8,15:10以后,蓄热水池水温高于47℃时,集热性能系数由3.2最终降至0.8。该研究表明根际与空气结合的加温方式不仅提高了温室加温效果,还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和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集热性能。此外,根据集热条件调节集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可提高集热性能,达到温室加温节能的目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宇 刘建华 刘伟成 裘季燕 刘德文 段玉玺
利用利迪链霉菌生防菌株A02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提高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的活性,后者酶活性峰值最高,对番茄植株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也最明显,控制效果达94.9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泽华 蔡焕杰 王健 李志军
【目的】针对地下滴灌中作物根系集中在滴头周围出现的缺氧问题,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进行加气处理,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置苗期、开花期、坐果期、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时期加气5种处理,以不加气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加气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加气处理均对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加气效果不具有叠加性,即单独生育时期加气效果较全生育时期加气处理明显;相对于对照,苗期加气处理可提前首层开花时间;全生育时期加气处理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11.1%;开花后加气处理也可提前二、三层开花时间,并增高14.8%;坐果期加气处理可以促进干物质累积,提高根冠比,增粗5.6%,获得最大产量。【结论】地...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番茄 根际加气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岩 曾路生 李俊良 陈清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山东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优化施肥下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8 t/hm2+秸秆4 t/hm2,生育期追施150 kg/hm2化学氮肥处理是较优的施肥模式,宜在实践中推荐运用。番茄根际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要高于非根际,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非根际,碱解氮与速效钾在根际与非根际中差异不大。试验同时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对施肥影响比较敏感,其次是脱氢酶和磷酸酶,而过氧化氢酶则不敏感。番茄长期连作对多数土壤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和磷酸酶影响较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而对过氧化氢酶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优化施肥 设施农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亮 胡俊 高润蕾 苏高升
为了筛选出对番茄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从健康番茄茎样本中分离得到186株内生细菌。用抑菌圈法测定,其中9株内生细菌对番茄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 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作用较强的7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BM-31、BT-10、BT-9、BT-7、BT-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p.),QB-22和QB-8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
关键词:
番茄 内生细菌 溃疡病菌 拮抗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宁海 徐瑞富 吴利民 田雪亮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世纪、夏丰为高度感病品种,百果强丰和博爱15号为中抗品种,霸王、皖粉3号和皖粉4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的H.carposaprum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菌株培养10d时的致病力较强...
关键词:
番茄 褐斑病菌 侵染 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瀚墨 胡璋健 马巧梅 丁淑婷 王萍 王安然 师恺
【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农业生产。β型碳酸酐酶(β-carbonic anhydrase,βCA)是植物CO_2感应和浓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件,参与拟南芥和烟草的植物免疫过程,但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探究番茄SlβCA3在抵御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番茄生产中的抗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拟南芥AtβCA氨基酸系列为参考序列,在番茄Sol genomics network数据库中鉴定到4个SlβCA。进一步以野生型(wild-type,WT)番茄‘Ailsa Craig’(AC)为材料接种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Pst DC3000),利用q RT-PCR技术测定叶片中SlβCA的表达量,筛选出受Pst DC3000诱导表达的基因SlβCA3。在此基础上,以AC为背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番茄遗传转化,构建SlβCA3稳定过表达植株(OE-SlβCA3)。通过观察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的抗性表型,明确SlβCA3在番茄抵御Pst DC3000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SlβCA3调控植物抗病性的内在机制,比较WT和OE-SlβCA3植株接种Pst DC3000与对照条件下转录组的变化,并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推测糖代谢与SlβCA3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最后,通过测定WT和OE-SlβCA3植株糖代谢及其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对转录组结果进行验证及分析。【结果】OE-SlβCA3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增强,接种Pst DC3000后,叶片中的细菌生长量、病斑数以及死细胞积累量明显减少。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OE-SlβCA3植株转录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接种Pst DC3000后,在WT和OE-SlβCA3植株中检测到2 100个Pst DC3000诱导基因,其中有63.3%的基因在OE-SlβCA3植株中表达量更高。KEGG分析结果显示,依赖于SlβCA3过表达的Pst DC3000诱导基因富集在糖代谢相关路径中,包括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糖基化),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等路径。糖代谢与糖信号密不可分,q RT-PCR及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接种Pst DC3000后,OE-SlβCA3植株叶片中糖代谢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较WT更高。【结论】番茄SlβCA3的过表达增强了植株对Pst DC3000的抗性,该过程可能与糖代谢及其信号通路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