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1)
- 2023(10706)
- 2022(9589)
- 2021(9051)
- 2020(7626)
- 2019(17585)
- 2018(17564)
- 2017(34013)
- 2016(18852)
- 2015(20904)
- 2014(20935)
- 2013(20778)
- 2012(18996)
- 2011(16985)
- 2010(16765)
- 2009(15065)
- 2008(14549)
- 2007(12617)
- 2006(10668)
- 2005(9262)
- 学科
- 济(68651)
- 经济(68574)
- 管理(52017)
- 业(50143)
- 企(41665)
- 企业(41665)
- 方法(34063)
- 数学(29469)
- 数学方法(29121)
- 农(18402)
- 财(17592)
- 中国(17452)
- 学(17414)
- 业经(15282)
- 地方(14050)
- 贸(12538)
- 贸易(12534)
- 农业(12419)
- 理论(12354)
- 易(12172)
- 制(12074)
- 务(11797)
- 技术(11751)
- 财务(11737)
- 财务管理(11719)
- 和(11674)
- 企业财务(11179)
- 环境(10816)
- 银(10336)
- 银行(10290)
- 机构
- 大学(262201)
- 学院(260473)
- 管理(104325)
- 济(96610)
- 经济(94306)
- 理学(91353)
- 理学院(90311)
- 管理学(88653)
- 管理学院(88192)
- 研究(87698)
- 中国(61977)
- 科学(58361)
- 京(55954)
- 农(47175)
- 所(45232)
- 财(43221)
- 业大(43166)
- 研究所(41893)
- 中心(39319)
- 农业(37474)
- 江(36484)
- 财经(35568)
- 北京(35078)
- 范(34648)
- 师范(34265)
- 经(32448)
- 院(31872)
- 州(30283)
- 技术(28695)
- 经济学(27904)
- 基金
- 项目(187532)
- 科学(145607)
- 基金(134694)
- 研究(133860)
- 家(119198)
- 国家(118205)
- 科学基金(100139)
- 社会(81552)
- 社会科(77153)
- 社会科学(77132)
- 省(74188)
- 基金项目(72469)
- 自然(67616)
- 自然科(66033)
- 自然科学(66016)
- 自然科学基金(64816)
- 划(62960)
- 教育(61105)
- 资助(55787)
- 编号(54344)
- 成果(43894)
- 重点(41817)
- 部(40793)
- 发(39538)
- 创(39116)
- 课题(37428)
- 科研(36446)
- 创新(36436)
- 计划(35631)
- 大学(34454)
- 期刊
- 济(100485)
- 经济(100485)
- 研究(72808)
- 学报(47625)
- 中国(45298)
- 农(42469)
- 科学(41714)
- 管理(36450)
- 大学(34594)
- 学学(32631)
- 财(31217)
- 农业(30125)
- 教育(29261)
- 技术(21247)
- 融(19258)
- 金融(19258)
- 业经(16888)
- 财经(16504)
- 经济研究(15750)
- 业(15541)
- 图书(15063)
- 经(13892)
- 科技(13839)
- 问题(13125)
- 理论(13069)
- 版(12887)
- 业大(12607)
- 实践(12246)
- 践(12246)
- 技术经济(11764)
共检索到362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俊 夏时云 张要武 金凤媚 刘仲齐
以美国和欧洲种植的11份番茄地方品种、国内部分地区1950-1980年种植过的21份常规品种和12份自育自交系为材料,对它们的主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被测性状在基因型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但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和欧美品种相比,国内品种的果型偏大、果肉偏软、果酱含量和可溶物含量偏少、番茄红素偏低。对品质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 品质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静 王苓 江卫 叶仕伦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番茄资源材料的亲缘关系及它们的遗传多样性,挖掘与番茄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选用37对SSR多态性引物对30份番茄资源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3.0GLM方法进行标记位点与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SSR结果显示,3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变异位点,各种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0.97。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品种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有9个。供试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背景较狭窄。【结论】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0份番茄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30份
关键词:
番茄 遗传多样性 SSR 关联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倩男 王晓敏 芮文婧 胡学义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张亚红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
关键词:
番茄 遗传多样性 抗病标记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政 巩振辉 梁燕
以5个樱桃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第一种设计方法,对其7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β-胡萝卜素由非加性基因控制;番茄红素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最高,分别为84.23%和67.76%;Q03是选配高品质组合的理想亲本,Q01×Q03是品质较好的组合。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
关键词:
串番茄 株型 遗传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凌侠 李景富 唐克轩 许向阳 开国银
对番茄属 9个种的 43份材料进行了 RAPD分析 ,用 2 6条随机引物 (1 0碱基 )共检测到 1 99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1 46个 ,占总扩增位点的 73 .3 6% ,依此进行聚类分析将番茄属分为 4个类群 .遗传丰度、遗传离散度、基因杂合度和 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 ,遗传多样性均有野生类群大于普通番茄类群的趋势 ,说明野生类群中存在着更为丰富的可用于番茄遗传改良遗传变异类型
关键词:
番茄属 RAPD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亚菊 吴丽艳 黎志彬 鲍锐 钟利
为了解大果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关系,对收集到的49份大果番茄资源的果形、果色、单果重等13个相关性状进行评价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9份材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13个性状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在6.61%~65.69%,其中,胎座胶状物质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大,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49份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的8、15、23号材料和第II类群的36、40、43号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可进一步应用于大果番茄的育种和生产中。本研究理清了大果番茄遗传多样性,为加快种质资源的利用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果番茄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刘婧仪 梁燕
【目的】探索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番茄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萼片形态性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萼片包被(TI1101-1,P_1)和萼片上卷番茄(J53,P_2)材料为亲本,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用游标卡尺对4个世代番茄萼片形态及其形态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进行测量和统计,从而对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中亲优势、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番茄F_1代正反交萼片形态一致,均为基平,说明萼片形态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在F_2代分离群体中,萼片形态包被、基平、上翘、上卷的分离比为1∶34.4∶9∶1.6,即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数量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55%,-6.77%,-9.90%,0.51%,-32.42%,-62.02%。同时,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对6个萼片形态性状测量值的分析得出:萼片长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EAED-AD),萼片厚度、面积、卷曲度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萼片宽度、上翘度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I)。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2.59%~77.15%,多基因遗传率为0%~39.89%。【结论】该组合6个番茄萼片形态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关键词:
番茄萼片 番茄育种 萼片形态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跃艳 董家红 徐兴阳 端永明 张仲凯
2009年至2011年对昆明地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发生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21个TSWV昆明分离物S RNA 3'-末端长861nt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包括N基因部分序列(710nt)。测序分析表明,所获得的21个TSWV昆明分离物N基因序列氨基酸同源性较高(97.5%~100%);构建系统进化树,昆明21个TSWV分离物与TSWV韩国分离物(TSWV-Korea)聚为1支;而在21个分离物中,鬼针草分离物与其它分离物聚为不同分支。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核壳体蛋白基因 遗传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杨 陈火英 魏毓棠
以每序花数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番茄与野生醋栗番茄杂交产生的F2为作图群体,应用SSR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共包含120个标记,总长度为879.1 cM,标记平均间距7.33 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第2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每序花数有关的QTLs,其贡献值分别为5.22%和8.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王有琼 郑益兴 马李一 张燕平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印楝实生株系的种子品质存在广泛变异,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和印楝素A与印楝素B含量比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8%~0.85%、0.04%~0.39%、0.37%~1.15%和1.69~8.25;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分为3个类型:高含量型(Az A≥0.69%、Az B≥0.25%、Az AB≥0.92%)、低含量型(Az A≤0.44%、Az B≤0.10%、Az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晓艳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通过对4份亲本材料完全双列杂交后代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较大,其二者比值为(GCA/SCA)18.7,说明番茄对晚疫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利用Haym an双列杂交法,对各亲本和杂交组合后代间的方差(Vr)、协方差(W r)进行回归分析,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为96.8%,狭义遗传力85.6%,进一步说明了在番茄抗晚疫病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抗性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师 刘祖昕 樊帆 韩立朴 谢光辉
本研究对国内9份和国外15份甜高粱自交系品种的45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目的是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为新疆干旱区甜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1 9,明显高于分级性状的0.779 6。其中,茎秆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817 2,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46 9。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其中,叶鞘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50.3%,播种-出苗期变异系数最小为5.7%,总体平均为23.9%。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农艺性状平均广义遗传率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乔乔 周希希 王业文 李培江 王胜宝 张羽
为探究籼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以198份籼稻种质资源为试材,进行SNP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种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从198份样本中共识别91 421个SNPs,杂合位点占5.85%。基于Nei’s的遗传距离在0.014~0.596,平均遗传距离为0.284。Bayes算法把198个样本聚为3个亚类。91 421个SNPs构成的总变异中,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10.98%、10.47%、4.81%。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33%和1.95。15个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55~0.92。15个表型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群体变异的29.44%、16.63%、10.59%,对第一主成分贡献大的性状包括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性状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值绝对值都在0.6以上,是籼稻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表型的前5个主成分反映总信息量的73.003%,前2个主成分将198份资源分为2个亚组。Mantel检验表明,SNPs和表型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r为0.041。综上,SNPs和15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之间相关性很低,SNPs聚类比表型性状聚类更接近系谱分析。秦巴地区198份籼稻种质资源SNPs构成的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简单。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综上,穗长、株高、穗总粒数、播始历期、穗实粒数、叶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这8个性状可作为秦巴地区籼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定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超华 陆鑫 马丽 刘新龙 刘洪博 苏火生 林秀琴 蔡青
为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以162份斑茅种质资源(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0.762 4)最高,广西斑茅的(0.294 2)最低;②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
关键词:
斑茅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