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3)
- 2023(7637)
- 2022(6865)
- 2021(6350)
- 2020(5936)
- 2019(12696)
- 2018(12693)
- 2017(24401)
- 2016(13914)
- 2015(15821)
- 2014(16066)
- 2013(16048)
- 2012(15226)
- 2011(13799)
- 2010(14032)
- 2009(12960)
- 2008(13167)
- 2007(12262)
- 2006(10186)
- 2005(9131)
- 学科
- 济(54412)
- 经济(54359)
- 管理(35971)
- 业(35895)
- 方法(28640)
- 企(28465)
- 企业(28465)
- 数学(25420)
- 数学方法(25171)
- 财(15177)
- 农(15098)
- 学(14938)
- 中国(13471)
- 制(10507)
- 贸(10383)
- 贸易(10381)
- 业经(10249)
- 地方(10195)
- 易(10079)
- 农业(9781)
- 务(9735)
- 财务(9714)
- 财务管理(9685)
- 企业财务(9185)
- 银(8940)
- 银行(8900)
- 和(8725)
- 理论(8678)
- 融(8472)
- 金融(8466)
- 机构
- 大学(205065)
- 学院(204615)
- 济(78149)
- 经济(76301)
- 管理(72687)
- 研究(71788)
- 理学(62914)
- 理学院(62106)
- 管理学(60747)
- 管理学院(60370)
- 中国(52115)
- 科学(49222)
- 农(46803)
- 京(43434)
- 所(39317)
- 农业(37704)
- 业大(37228)
- 财(36529)
- 研究所(36253)
- 中心(33392)
- 江(31506)
- 财经(29243)
- 北京(26640)
- 经(26452)
- 范(26325)
- 师范(25918)
- 州(24996)
- 院(24984)
- 农业大学(24506)
- 技术(24355)
- 基金
- 项目(139114)
- 科学(106612)
- 基金(99271)
- 研究(94844)
- 家(89338)
- 国家(88619)
- 科学基金(73301)
- 社会(57372)
- 省(56341)
- 社会科(54270)
- 社会科学(54249)
- 基金项目(52679)
- 自然(49863)
- 自然科(48717)
- 自然科学(48692)
- 自然科学基金(47828)
- 划(47776)
- 教育(44503)
- 资助(41247)
- 编号(38234)
- 重点(32189)
- 成果(31787)
- 部(30297)
- 发(29598)
- 计划(28731)
- 创(28676)
- 科研(27754)
- 课题(26966)
- 创新(26946)
- 科技(25653)
共检索到292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晓梅 许向阳 李景富 陈秀玲 徐艳辉
【目的】挖掘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番茄抗晚疫病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含番茄晚疫病抗性基因ph-1,2,3的L3708(Lycopersicon.pimpinellifolium)为父本,感病的优良品系04968(L.esculentum)为母本培育的260个F2单株为图谱构建群体,通过AFLP、SSR2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根据苗期接种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理小种T1,2的抗性反应,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包含12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含3个SSR标记和149个AFLP标记。该图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媛媛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吕书文 杨国栋
将番茄抗晚疫病ph-3基因已有的RAPD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该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对抗病亲本、感病亲本、抗病池、感病池、F1个体进行扩增,均获得一条592bp的特异片段。感病基因型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Xba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261bp、193bp和95bp以及592bp、261bp、193bp和95bp的特异性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此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仍为592bp的产物。这些片段能成功区分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和F1个体,很有可能是与ph-3基因连锁的CAPS标记。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ph-3基因 CAPS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晓艳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通过对4份亲本材料完全双列杂交后代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较大,其二者比值为(GCA/SCA)18.7,说明番茄对晚疫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利用Haym an双列杂交法,对各亲本和杂交组合后代间的方差(Vr)、协方差(W r)进行回归分析,抗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广义遗传力为96.8%,狭义遗传力85.6%,进一步说明了在番茄抗晚疫病的遗传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抗性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光辉 杨琦凤 尹贤贵 汝雪娟 张赟 史抒
比较了重庆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的差异,进行了晚疫病抗性材料CLN2037B对晚疫菌生理小种T1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及后代分离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与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一致,在重庆春季露地进行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是可行的;②番茄抗晚疫病材料CLN2037B对生理小种T1的抗性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抗性遗传中不存在细胞质基因效应,抗性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 抗病性鉴定 配合力 抗性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文舫 姜慧芳 任小平 吕建伟 赵新燕 黄莉
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能为花生抗青枯病育种提供辅助选择技术,以抗青枯病品种远杂9102与感病品种Chico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用66对具多态性的引物(EcoR I/MseI引物组合35对,MluI/MseI引物组合14对,PstI/MseI引物组合17对)对其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24个多态性位点。应用JoinMap(3.0软件对这些多态性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栽培种花生的AFLP遗传连锁图。该图谱包含98个AFLP标记,涉及20个连锁群,覆盖总距离28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90 cM。结合RIL群体的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利用分析软件QTLNetwork(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芝 刘磊 孙玉燕 周龙溪 杨宇红 谢丙炎 李君明
【目的】利用来自番茄近缘野生种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LA2951的渐渗系群体,挖掘LA2951中潜在的抗晚疫病基因。【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每片小叶背面接种10μL菌液(2×104孢子囊/mL),在温度19℃和相对湿度70%—100%的条件下,第6天测量叶片病斑面积(lesion size,LS)和发病率(diseaseincidence,DI)。【结果】LA2951对晚疫病的抗性受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控制。接种番茄晚疫病T1,2小种,鉴定出Rpiq1b、Rpiq2b、Rpiq4b、Rpiq8a和Rpiq11等5个QT...
关键词:
类番茄茄 渐渗系 晚疫病 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杨 陈火英 魏毓棠
以每序花数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番茄与野生醋栗番茄杂交产生的F2为作图群体,应用SSR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共包含120个标记,总长度为879.1 cM,标记平均间距7.33 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第2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每序花数有关的QTLs,其贡献值分别为5.22%和8.3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文才 陈佳 张晓敏 Francis David M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育种家筛选、聚合或累加对多个小种的抗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前的综述对1997年以前在病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综合防治、遗传分析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近年来,在病原菌种与小种的鉴定、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的分子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分子标记在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丁一 张晓萝 康立茹 赵君 张之为
为了探究来源于马铃薯中的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抗性建立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功能,以夏坡蒂马铃薯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马铃薯的瞬时表达体系对StBAG3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瞬时表达StBAG3基因的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24,48,72,96 h后接种位置病斑的相对面积较对照病斑显著减少了1.92~39.15百分点,说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性水平。这一结果也从对接种部位坏死细胞的染色中得到了证实。H_2O_2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接种部位H_20_2积累量在接种后0~48 h差异不显著,接种后72,96 h与对照差异显著,二者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6,0.086μmol/g。ROS清除酶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接种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部位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接种时间推移,变化的模式有所差异,但二者在0~96 h均高于对照叶片,而POD的活性在接种后0~72 h与对照叶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接种后96 h显著高于对照叶片,间接证明了H_2O_2参与了StBAG3基因介导的正向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建立过程。由此可见,StBAG3基因能够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宝玺 王立浩 黄三文 郭家珍 杨桂梅 堵玫珍
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Yolowonder、恢复系Perennial及其F1构建的DH群体与不育系 770 13A测交的群体为供试材料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 43个标记 8个连锁群的辣椒分子遗传图谱。在对测交群体育性调查的基础上 ,把控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初步定位到第 1、3、6、8个连锁群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婷婷 赵凯 朱海山
以番茄抗病品系(CLN2037E)为研究材料,应用SMART技术构建晚疫病诱导的番茄叶片cDNA表达文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构建的cDNA文库的克隆数为2.3×109,重组率为96%,通过PCR检测,插入片段范围在0.1~2.0 kb之间。从文库中随机挑取110个克隆进行测序,最终得到107条差异表达ESTs序列。GenBank提交的序列号为GT742146-GT742150;GT865998-GT866099。利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75条ESTs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视为已知基因,功能涉及能量代谢的占42.7%、细胞内生命活动与信号传导的占10.7%、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占9.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柴敏 于拴仓 姜立纲
番茄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开展番茄晚疫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对番茄抗病品种选育和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现象,且致病性分化变异频繁。2001年,从北京地区采集并获得了一份番茄晚疫病新菌株,以番茄晚疫病菌的5个鉴别寄主品种为材料,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致病性表现初步得出结论,该菌株属于晚疫病生理小种T1.3。同时,利用该菌株对7份番茄一代杂种和10份育种材料接种鉴定表明,7份一代杂种品种均高度感病;而10份番茄育种材料中,7份表现感病或高感病,3份耐病。另外,在2份耐病品系和3份感病材料中均存在一定...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新菌株 致病性 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云容 张培欣 邓明华 杨正安 朱海山 张宏 鲍继艳 胡文岩 汤晓倩 马仲飞 文玲 赵凯
为提供番茄晚疫病抗病育种候选基因,本研究以高抗晚疫病的CLN2037E自交系和感病5#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在前期使用分子标记将CLN2037E中存在的抗晚疫病基因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的基础上,利用晚疫病病菌诱导CLN2037E的CDNA文库、番茄基因组CDS数据库、本地BLASt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掘与第9号染色体上ESt最佳匹配的CDS以及对晚疫病病菌的响应模式。结果发掘出6条抗晚疫病的候选基因,其中SoLyC09g097960、SoLyC09g082810和SoLyC09g065760在5#自交系和CLN2037E自交系中均响应晚疫病病菌,SoLyC09g092030和SoLyC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艳 李海涛 张子君 邹庆道
为探索适宜番茄晚疫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番茄晚疫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番茄晚疫病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是孢子囊悬浮液喷雾法和涂抹法,6~8叶期是植株适宜的接种时期,适宜接种的保湿时间和孢子囊浓度分别为24h和5×104孢子囊.mL-1。采用孢子囊悬浮液喷雾法和离体叶片涂抹法对20份番茄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筛选出6份抗病试材,以CLN2037G、CLN2307H和CLN2037I抗性最好,表现为高抗;喷雾法和离体叶片涂抹法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人工接种 抗病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倩男 王晓敏 芮文婧 胡学义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张亚红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
关键词:
番茄 遗传多样性 抗病标记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