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2)
2023(3714)
2022(3444)
2021(3414)
2020(2660)
2019(6746)
2018(6333)
2017(11281)
2016(6364)
2015(7254)
2014(7213)
2013(7257)
2012(7087)
2011(6733)
2010(6818)
2009(6576)
2008(6714)
2007(6075)
2006(5647)
2005(5488)
作者
(18690)
(15702)
(15397)
(14830)
(10185)
(7689)
(7190)
(6030)
(6015)
(5936)
(5453)
(5349)
(5320)
(5299)
(5044)
(4762)
(4619)
(4589)
(4425)
(4421)
(4135)
(3832)
(3788)
(3683)
(3618)
(3581)
(3561)
(3344)
(3161)
(3134)
学科
(30961)
经济(30940)
(18968)
管理(18241)
(15702)
企业(15702)
中国(9896)
地方(9611)
方法(9400)
(8814)
数学(7391)
数学方法(7278)
业经(7023)
(6309)
(6170)
(6047)
农业(5941)
(5839)
贸易(5834)
(5629)
地方经济(5519)
(5417)
理论(5150)
(5008)
(4794)
教育(4686)
(4530)
金融(4529)
(4280)
银行(4278)
机构
大学(97782)
学院(95799)
(41696)
经济(40866)
研究(38925)
管理(33687)
中国(29080)
理学(27706)
理学院(27275)
管理学(26877)
管理学院(26649)
科学(21890)
(21804)
(20300)
(19094)
研究所(18124)
中心(16569)
(16444)
师范(16359)
(15486)
财经(14687)
北京(14259)
(13524)
(13376)
师范大学(13252)
(13178)
(13094)
经济学(12250)
科学院(11598)
业大(10809)
基金
项目(56157)
科学(44223)
研究(43648)
基金(40243)
(34884)
国家(34561)
科学基金(28654)
社会(27957)
社会科(26386)
社会科学(26378)
(20621)
基金项目(20615)
教育(20429)
(18492)
编号(18218)
自然(16848)
成果(16431)
自然科(16420)
自然科学(16419)
资助(16296)
自然科学基金(16144)
课题(13547)
(13418)
重点(13348)
(13051)
国家社会(11548)
(11507)
教育部(11383)
(11157)
发展(11088)
期刊
(54882)
经济(54882)
研究(36676)
中国(23675)
(15534)
教育(15328)
管理(14959)
学报(14701)
科学(14544)
(13068)
大学(11186)
学学(9959)
(9396)
金融(9396)
技术(8851)
财经(8812)
农业(8644)
经济研究(8197)
业经(7915)
(7730)
(7402)
图书(7360)
问题(7002)
国际(6979)
(6185)
论坛(6185)
世界(5897)
书馆(5861)
图书馆(5861)
技术经济(5356)
共检索到168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建国  
"大跃进"的发动与持续,使得东北工业中各种矛盾不断积累,国民经济困难局面逐步加剧。这表现为工业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农轻重关系比例失调;严重短缺成为经济常态等,从而不得不开始经济的调整工作。东北工业调整采取关停并转厂矿企业、精简职工、加强支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生产、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逐步使畸形的国民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此次调整主要是从压缩工业生产尤其是"五小"工业入手的,同时,这段时期并没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设备、技术实行大规模的更新和升级。从国际范围看,调整后的东北工业生产总体水平仍处在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在国内也落后于上海。调整后的工业状况是东北十年"文革"的经济起点,也成为改革开放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璐阳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工业和交通领域试办托拉斯制,这是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短暂尝试,也是建国后第一次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工业。尽管试行时间不足五年,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间,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自1965年起先后组建了烟草、医药、橡胶和纺织机械等4家全国性的托拉斯公司以及轻工业机械、标准紧固件和丝绸等3家地方性的工业托拉斯。受"文革"影响,从1966年底到1967年,上海试办工作托拉斯的工作逐渐停止。通过对相关档案资料的梳理分析可见,在试办工业托拉斯的两年时间内,这七家上海工业托拉斯对原有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托拉斯制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果。同时,也确实存在许多比较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海壮  栾维新  
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海港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产出,可大体划归为港城关系、港口地域演化、港城一体规划和港城空间结构等研究主题,尽管前人曾对某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过评述性的工作,但仍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海港城市研究综述。本文搜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研究主旨对其进行归类,而后按时间顺序对各个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再现其研究脉络,找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全球对海港城市的关注度在增强,但国内缺乏连贯性;关注重点从港城演化转向港城关系,但国内港城关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方法从定性转向定量,但仍缺少跨学科的综合手段;空间分析一直是海港城市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尺度与指标需要完善;海港城市过程及现状研究较多,缺少对未来新建港城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原元  
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赴美华裔学者,到美后失去了在中国社会中的支援系统,但得到美国的研究环境,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20世纪40年代赴美的这一代华裔学者,可称之为协力培育和造就美国汉学的先驱者,他们对美国汉学有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引领美国汉学研究新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长青  
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过程中,开放集市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被实施。集市贸易对经济调整工作的成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等对集市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制约,集市贸易日渐式微;国家牌价与集市价格的差距不断缩小,也减少了集市贸易存在的大量投机。集市贸易式微的背后实质是集市贸易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冲击以及对其属性界定不恰当等所造成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超超  
在苏联的影响下,1949年以后的中国很快走上了计划体制下的工业发展道路。"大跃进"遭遇挫折之后,国家开始了对工业发展问题的新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受到重视,一场有关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举措——试办托拉斯,拉开了大幕。托拉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诞生,并非是个别国家领导人的探索和助力使然,而是诞生于"大跃进"之后国家对工业发展的整体反思与重新规划之中。这场改制最终无疾而终,固然是由于"文革"的出现加速了其内部矛盾的爆发,但托拉斯所面临的体制性困境才是问题的关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田青  
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收藏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大调查"留下的一批照片资料,文章介绍了这批照片的基本情况和价值,探讨该照片数据库的研制意义及研制过程中涉及检索系统的重要环节,介绍该数据库建设的一些实践经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陆颖   王世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人口观念的变化,英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总人口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趋势凸显;移民人口增加,成为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不同区域人口规模差距大,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女性成为重要社会劳动力。英国人口变化对学龄人口和学校规模、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社会文化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英国主要通过保障基础教育资源、坚持小班化教学、追求公平与卓越打造基础教育体系,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改革移民制度、实施人才流动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留学生满足英国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补贴新生儿父母、增加育儿假、提供优惠托儿服务鼓励生育。英国适应人口变化的教育策略值得关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阮一帆  傅安洲  束永睿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勇  周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发展和巩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疆地方政府的请求下,国家将内地的一些工厂迁移到新疆。这些迁新工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且有些工厂在内地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但它们搬迁到工业落后的新疆后,为新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人才的引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正值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大学校园里却孕育着反叛的情绪,在越南战争和种族问题的激发下,大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反抗形式表达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体制的不满,学生运动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校园里多元文化浪潮的兴起,也促使大学思考其自身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20 世纪20 年代初,为维护银行信用及促进银行业务开展,上海银行公会成立汇兑经纪员公会并制订该会章程,使得汇兑经纪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则既可促进会员行外汇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上海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设立公共准备金制度,在安定市面、稳定物价及协助政府救济民众生活等方面发挥过一定作用。20年代银行公会的银行业务制度建设,不仅成为该会为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建设所做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有益于上海乃至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序化及上海华商银行业务的改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明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随后的"改革文学",其对形成苦难的昨日威权与极左路线进行的鞭挞和倒戈都是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劲松  
本文包括理论构筑和实证分析两部分 ,在理论部分论述了市场价值与价值的异同 ,市场价值三种形式的存在条件 ,指出了西方对市场类型传统划分的缺陷 ,提出了新的划分标准。在实证部分 ,运用市场价值理论 ,对 8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格局的演变作了判研 ,最后 ,作者对中国市场未来作了展望 ,进一步提出了个人见解 ,以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