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8)
- 2023(10708)
- 2022(8802)
- 2021(8422)
- 2020(6951)
- 2019(15896)
- 2018(15259)
- 2017(27837)
- 2016(15235)
- 2015(17098)
- 2014(16428)
- 2013(16409)
- 2012(15322)
- 2011(14285)
- 2010(14112)
- 2009(13388)
- 2008(13227)
- 2007(11490)
- 2006(10150)
- 2005(9381)
- 学科
- 济(64588)
- 经济(64523)
- 管理(40533)
- 业(40226)
- 企(31962)
- 企业(31962)
- 方法(26781)
- 数学(23239)
- 数学方法(23072)
- 中国(21714)
- 农(16981)
- 学(16526)
- 贸(16441)
- 贸易(16432)
- 易(16109)
- 财(14683)
- 业经(13426)
- 制(12101)
- 农业(11378)
- 银(10698)
- 银行(10659)
- 融(10348)
- 金融(10347)
- 行(10287)
- 地方(9867)
- 技术(9555)
- 环境(9500)
- 和(9297)
- 策(9168)
- 划(9107)
- 机构
- 大学(230544)
- 学院(222482)
- 济(99818)
- 经济(98315)
- 研究(86718)
- 管理(80920)
- 理学(69583)
- 理学院(68677)
- 管理学(67759)
- 管理学院(67315)
- 中国(64962)
- 科学(51253)
- 京(49599)
- 所(44601)
- 财(43136)
- 研究所(40956)
- 农(40855)
- 中心(36977)
- 财经(35021)
- 业大(33034)
- 农业(32510)
- 经济学(32337)
- 范(32274)
- 经(32242)
- 北京(32058)
- 师范(31916)
- 江(30830)
- 院(30039)
- 经济学院(29003)
- 师范大学(26551)
- 基金
- 项目(147022)
- 科学(115918)
- 基金(110192)
- 研究(103789)
- 家(98871)
- 国家(98070)
- 科学基金(81729)
- 社会(69792)
- 社会科(66281)
- 社会科学(66266)
- 基金项目(57209)
- 省(52348)
- 自然(51938)
- 自然科(50770)
- 自然科学(50752)
- 自然科学基金(49937)
- 教育(47998)
- 划(47268)
- 资助(44597)
- 编号(38856)
- 部(34472)
- 重点(34101)
- 成果(32698)
- 发(31697)
- 国家社会(30654)
- 创(30557)
- 教育部(29655)
- 中国(29425)
- 创新(28687)
- 科研(28350)
共检索到343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原元
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赴美华裔学者,到美后失去了在中国社会中的支援系统,但得到美国的研究环境,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20世纪40年代赴美的这一代华裔学者,可称之为协力培育和造就美国汉学的先驱者,他们对美国汉学有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引领美国汉学研究新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建国
"大跃进"的发动与持续,使得东北工业中各种矛盾不断积累,国民经济困难局面逐步加剧。这表现为工业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农轻重关系比例失调;严重短缺成为经济常态等,从而不得不开始经济的调整工作。东北工业调整采取关停并转厂矿企业、精简职工、加强支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生产、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逐步使畸形的国民经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此次调整主要是从压缩工业生产尤其是"五小"工业入手的,同时,这段时期并没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设备、技术实行大规模的更新和升级。从国际范围看,调整后的东北工业生产总体水平仍处在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在国内也落后于上海。调整后的工业状况是东北十年"文革"的经济起点,也成为改革开放后...
关键词:
东北 工业 调整 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程霖 谢瑶
目前围绕中国经济学社的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聚焦中国经济学社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关联性研究尚较薄弱。本文以中国经济学社1925年提出并被社员躬行践履的四条宗旨为出发点,基于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对该社关于中国经济学构建的思想与实践探索历程进行全景式剖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学社在推进中国经济学构建过程中,呈现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演进再到理论建构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逻辑层次和演变路径。首先,学社重视编译经济书籍,这既表现为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引进,也体现在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挖掘中,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学构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解析中国现实经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奠定实践基础,并在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问题方面呈现出经济学研究中国化与创新性特征;最终目标是通过精深经济学研究以实现中国经济学之构建。中国经济学社的有益探索可为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构建提供诸多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社 体系构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玉 程霖
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杰
中国统计学社的成立,由内外多元因素促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扩充社团成员,加强社团认同等。学社逐渐建成关乎共同价值理念的学术共同体。学社积极参与统计行政、传播统计知识、培养统计人才等。通过对中国统计学社与知识建构的探讨,不仅会发现知识建构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同时也可以看到知识建构所带来的观念与制度变革。
关键词:
中国统计学社 学术社团 知识建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杰
中国统计学社的成立,由内外多元因素促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扩充社团成员,加强社团认同等。学社逐渐建成关乎共同价值理念的学术共同体。学社积极参与统计行政、传播统计知识、培养统计人才等。通过对中国统计学社与知识建构的探讨,不仅会发现知识建构所具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同时也可以看到知识建构所带来的观念与制度变革。
关键词:
中国统计学社 学术社团 知识建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运顶
美国的贸易政策思维是多向度的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单边主义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贸易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 ,但具有强烈保护色彩的单边主义依然存在。单边主义基于政治考虑甚于经济考虑。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单边主义兴起的经济背景和理论背景 ,第二部分探讨了单边主义的法律基础 ,第三部分对 2 0世纪 90年代的单边主义措施进行了数量分析 ,结论部分对单边主义的两面性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贸易政策 单边主义 战略贸易理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最终导致合作金融体系难以发挥效果。本文将基于这一线索,透过信用管理思想的发展演变,观察和思考信用体系对于合作金融在近代中国由兴至衰的内在影响。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农村合作金融 农民信用管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韩丽娟
信用是农村金融的基础。若农民信用不固,则任何通过外力构建的农村金融组织都将难以为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演变即体现了这一点。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农村在思考传统合会运作及其信用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合作金融思想,形成了一股商资主导的以培育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浪潮。但由于农信社的内部约束和银行的外部约束并未有效提升农民信用,信贷效率低下,通过商业银行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方式遭到废弃。后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合作金库主导的农村合作金融,偏重于合作资金的供给,对合作社信用疏于监督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农村合作金融 农民信用管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凤婵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美国高等教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减少,学生选择发生变化,高校收入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萧条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教育拨款、学生资助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日益蔓延。因此,系统总结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措施,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危机 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海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择校计划、学券制和特许学校等,积极推进市场化,在教育界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强化联邦政府对全国教育改革的干预能力,努力实行优质教育,增进教育公平,建构学习化社区,试图在新世纪继续长期保持其世界惟一超级强国的地位。其间虽然围绕择校、学券制、特许学校和联邦政府干预地方教育改革等的合法性问题展开了广泛争论,但这一系列教育改革仍然得到了积极而坚决的推行。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育改革 美国教育 美国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逢春
美国博士教育虽处于国际顶尖水平,但随着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治需求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博士教育出现完成学位时间长、博士生辍学率高而导致博士教育高损耗现象,其原因是博士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协调、资金不足、课程质量低劣和就业指导缺乏。对此,大学和博士教育研究机构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美国博士教育 高损耗 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天政
20 世纪20 年代初,为维护银行信用及促进银行业务开展,上海银行公会成立汇兑经纪员公会并制订该会章程,使得汇兑经纪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则既可促进会员行外汇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上海外汇市场的相对稳定;设立公共准备金制度,在安定市面、稳定物价及协助政府救济民众生活等方面发挥过一定作用。20年代银行公会的银行业务制度建设,不仅成为该会为中国金融制度现代化建设所做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有益于上海乃至国内金融市场的有序化及上海华商银行业务的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