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2)
2023(14417)
2022(12042)
2021(10725)
2020(8929)
2019(20055)
2018(19237)
2017(37365)
2016(19821)
2015(21819)
2014(21523)
2013(21193)
2012(19609)
2011(17903)
2010(18436)
2009(17774)
2008(16737)
2007(15425)
2006(14011)
2005(13066)
作者
(57999)
(48338)
(48319)
(45787)
(30819)
(23256)
(21699)
(18539)
(18471)
(17196)
(16938)
(15815)
(15792)
(15505)
(15326)
(14977)
(14223)
(13993)
(13935)
(13855)
(12203)
(11970)
(11684)
(11077)
(11041)
(10972)
(10746)
(10441)
(9667)
(9460)
学科
(97780)
经济(97668)
管理(64479)
(61568)
(51929)
企业(51929)
方法(33092)
中国(28927)
数学(28464)
数学方法(28261)
(28070)
金融(28067)
(26475)
银行(26436)
(26406)
(25504)
(23781)
地方(23734)
(22554)
业经(21767)
(17965)
(16554)
(16523)
财务(16512)
贸易(16508)
财务管理(16483)
(16386)
(16066)
农业(15752)
企业财务(15725)
机构
学院(291473)
大学(291054)
(133619)
经济(131115)
管理(107642)
研究(101549)
理学(91774)
理学院(90791)
管理学(89541)
管理学院(88994)
中国(82685)
(64252)
(59367)
科学(57498)
(50793)
财经(50382)
(47724)
中心(46657)
研究所(45581)
(45494)
(44752)
经济学(43250)
业大(40306)
经济学院(38669)
北京(37179)
财经大学(37163)
农业(36982)
(35827)
(35454)
(35409)
基金
项目(185386)
科学(146359)
基金(136641)
研究(134319)
(119184)
国家(118159)
科学基金(101136)
社会(90650)
社会科(86252)
社会科学(86229)
(71944)
基金项目(71555)
自然(62804)
自然科(61355)
自然科学(61337)
教育(60681)
自然科学基金(60318)
(59951)
资助(55029)
编号(51973)
成果(42936)
重点(42277)
(41355)
(41156)
(39232)
(38645)
国家社会(38593)
创新(36844)
课题(36790)
教育部(36195)
期刊
(155749)
经济(155749)
研究(93778)
中国(58701)
(51841)
学报(46014)
(44141)
管理(42869)
(42593)
金融(42593)
科学(41586)
大学(35389)
学学(33962)
农业(27904)
财经(27605)
经济研究(26353)
教育(24465)
(23856)
技术(23012)
业经(22919)
问题(19985)
(16512)
技术经济(15465)
国际(15051)
世界(14011)
(13975)
(13686)
商业(13616)
理论(13502)
现代(13277)
共检索到455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静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S/Y)及投入一产出系数都认为是固定的或是由外生变量决定的。从而忽略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现在,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以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拟通过AK模型,对这个前提本身作出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抑制,压低了储蓄率,影响储蓄到投资的转化,降低了投资效率,从而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AK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德学  熊芳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结蒂是资源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的改善,而金融体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目前的"金融抑制"现状从多个方面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水平抑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使生产效率提升受到影响,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才能被埋没;国有银行的行政性放贷造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投资效率降低并挤占了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源,造成资源误配;大银行的规模歧视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束缚,市场活力不足,市场的力量受到抑制;利率管制和金融产品的匮乏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层次很难普遍提升,需求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难以发挥。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欣然   张华新  
数字经济发展是提升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途径,更是符合当前国际市场环境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2014-2021年我国2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整检验、Hansen回归以及门槛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的动态关系,并将金融抑制性引入两者之间,明晰其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对外贸易增长,但促进效果有差异性,即对长期对外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短期对外贸易增长;数字经济发展与金融抑制性的交互项对对外贸易增长具有相反的作用效应,即交互项对短期对外贸易增长具有倒U型效应,而对长期对外贸易增长则具有正U型效应;门槛检验结果表明,金融抑制性的非线性效应对于短期对外贸易增长具有单一门槛,而对长期对外贸易增长则具有双重门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奕飞  
我国是一个金融抑制国家,现阶段信贷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非正规金融信贷(民间信贷)和银行信贷这两种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近几年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信贷与银行信贷在经济贡献中的相位差,以及GDP与银行信贷、GDP与非正规金融信贷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并运用非嵌套假设检验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最终解析非正规金融信贷和银行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微微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旭红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制度首先影响的是资本与劳动,并将资本和劳动作为制度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尝试将制度分别纳入资本与劳动中,刻画制度首先作用于资本与劳动上,使二者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后带来产出总量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刘爱文  
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对传统的单一银行体制的金融模式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步伐的加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追求"自由化""商业化""国际化"是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但时至今日,中国的金融体制仍然是一个混合模式。尽管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趋向,但在这个体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较强的非市场因素,如政府干预、国有银行在金融系统的主导地位、银行冲动行为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本文从人才竞争的角度切入,构建数理模型,分析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竞合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中国2002-201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和直接融资途径的完善,分别会通过降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人才竞争程度、增加实体经济部门的筹资渠道而改善上述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磊玲  罗剑朝  
基于陕西省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陕西农村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短时期内,农村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按其贡献率的大小分别是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资本边际生产率、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以及农村储蓄率,但各变量的长期关系反映出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娟  
以扩展的Odedokun"二分法"模型为基础,建立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1952-2011年的年度数据,分析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三点结论:(1)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的不仅仅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有金融发展效率。(2)江西金融发展规模与江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江西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3)江西金融发展效率单向影响江西经济增长,且对江西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说明江西金融发展效率的低下,抑制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扩大江西金融发展规模,提高江西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鼓励居民消费与投资,适当降低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守坤   王菲  
【目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当前,空气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方法】本文基于1999~2018年我国29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证实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于空气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于经济高增长也发挥了积极影响。【结论/发现】异质性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抑制雾霾污染水平的效果发生于北方地区、一般地级市以及与省会城市距离较近的城市样本中。进一步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工业土地出让强度、增加城投债发行次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等途径,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以上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