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5)
- 2023(8796)
- 2022(7094)
- 2021(6659)
- 2020(5403)
- 2019(12440)
- 2018(12349)
- 2017(23524)
- 2016(12542)
- 2015(14553)
- 2014(14555)
- 2013(14243)
- 2012(13050)
- 2011(12159)
- 2010(12173)
- 2009(11355)
- 2008(11494)
- 2007(10353)
- 2006(9436)
- 2005(8854)
- 学科
- 济(61735)
- 经济(61679)
- 管理(35561)
- 业(35247)
- 企(28816)
- 企业(28816)
- 方法(24963)
- 贸(22015)
- 贸易(22002)
- 易(21435)
- 中国(20991)
- 数学(20928)
- 数学方法(20807)
- 农(15853)
- 业经(13852)
- 财(12037)
- 制(11672)
- 地方(11538)
- 关系(10544)
- 学(10448)
- 农业(10099)
- 银(9866)
- 银行(9855)
- 行(9558)
- 发(9546)
- 策(9444)
- 出(9387)
- 融(9180)
- 金融(9179)
- 理论(9120)
- 机构
- 大学(193249)
- 学院(190502)
- 济(90927)
- 经济(89528)
- 研究(70403)
- 管理(68711)
- 理学(58489)
- 理学院(57780)
- 管理学(56983)
- 管理学院(56609)
- 中国(54335)
- 京(41259)
- 财(39437)
- 科学(38299)
- 所(34970)
- 财经(32015)
- 研究所(31640)
- 经济学(30107)
- 经(29224)
- 中心(29140)
- 江(27355)
- 经济学院(27092)
- 北京(26738)
- 范(26533)
- 师范(26385)
- 农(25591)
- 院(24956)
- 财经大学(23662)
- 州(22060)
- 业大(21958)
- 基金
- 项目(118045)
- 科学(94512)
- 研究(89707)
- 基金(88579)
- 家(76488)
- 国家(75885)
- 科学基金(64500)
- 社会(60830)
- 社会科(57834)
- 社会科学(57821)
- 基金项目(45169)
- 省(41645)
- 教育(41100)
- 自然(38109)
- 自然科(37299)
- 自然科学(37291)
- 自然科学基金(36704)
- 资助(36546)
- 划(36261)
- 编号(34994)
- 成果(29896)
- 部(28274)
- 重点(26921)
- 国家社会(26543)
- 发(26475)
- 中国(26012)
- 教育部(24991)
- 课题(24966)
- 创(24138)
- 人文(23774)
共检索到297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秀琴 张宏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大门被打开,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既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市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它的发展必然受帝国主义控制,形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对外贸易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经研所博士生张东刚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在生产力的因素之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亦即由一种依靠习俗或指令来分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论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王建军一所谓教科书近代化,指教科书为适应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变革。它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传统教材的格局,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引进教科书,并结合新学制而力图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之朝着科学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近代...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毅
近代民族商业资本发展较快,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某些进步。民族商业资本对中国的代化进程有多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吸纳众多失业人口就业,有助于缓和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性震荡;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商品经济的亲和度;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提高民族经济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庾向芳 闫超阳
何炳贤早年赴美留学,回国后担任过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首任局长等职。主持过全国范围的实业调查工作,撰写了大量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文章,出版了近代第一本高等院校外贸史教材,是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的拓荒者,对近代外贸思想史亦有贡献。他的研究多从对外贸易实践出发,将中国外贸不振的原因归结为被动贸易,提出外贸发展要扩大输出,采取适当保护的关税政策,主张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研究者与从业者的双重身份,使何炳贤的学术研究在当时的经济学界独树一帜。
关键词:
何炳贤 近代贸易史 国际贸易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袁欣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进口替代"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袁欣"进口替代"是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与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下面将通过对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考察以分析该时期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进口替代"的发展。在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娄向哲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之关系──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为中心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娄向哲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拟以民初中国对日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也包括工业发展阶段之间关系为中心,进行初步探讨。(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防 熊金武
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均衡在近代外来冲击下被打破,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外生力量同时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自我演化进程,引致了中国近代经济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与殖民地国家受西方制度移植不同,中国经济思想和制度的变迁依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继承性。本文试图从一般意义上解析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如何与西方经济思想交互作用,以及经济思想和经济制度如何在互动式前进中实现制度的调适与优化,并以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作为案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
经济思想 经济制度 近代化转型 土地思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玥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玥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近代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虽然有限,但是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以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中国一边,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1895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基本上是连年逆差,特别是30年代以后,巨额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日贸易、中英贸易相比,虽然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最小,但趋势是越来越大,特别是3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国际收支 贸易平衡 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连心豪 詹庆华
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是同洋务运动最有关系的一个人”,中国海关的近代化与洋务运动的关系也非同寻常,它们为洋务运动史研究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视野。 赫德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 无论什么运动都需要一个舆论准备和发动的过程。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中的部分开明分子为了解救清政府于内忧外患,主张采用西方利器以谋求自强,于是形成贯穿晚清的洋务运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肖朗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30余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起步的。距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10年左右,发生了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和18...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正伟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关键词:
教育近代化 留学生 教育交流 心态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