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4)
2023(5528)
2022(4652)
2021(4481)
2020(3667)
2019(8211)
2018(8159)
2017(16043)
2016(8805)
2015(9967)
2014(9905)
2013(9763)
2012(9450)
2011(8832)
2010(9177)
2009(8674)
2008(8801)
2007(8375)
2006(7670)
2005(7224)
作者
(25849)
(21430)
(21422)
(20560)
(14136)
(10173)
(9762)
(8307)
(8199)
(8068)
(7450)
(7204)
(7164)
(7123)
(7034)
(6656)
(6471)
(6292)
(6250)
(6145)
(5584)
(5290)
(5242)
(4992)
(4974)
(4931)
(4789)
(4768)
(4343)
(4260)
学科
(35700)
经济(35659)
管理(28752)
(28245)
(24287)
企业(24287)
方法(12763)
(11199)
(10633)
中国(10623)
(10547)
数学(10289)
数学方法(10105)
(9119)
(8812)
贸易(8804)
业经(8716)
(8633)
地方(7592)
(7380)
银行(7374)
理论(7205)
(7131)
(7096)
农业(6910)
(6803)
金融(6802)
及其(6601)
政策(6097)
技术(6073)
机构
学院(133134)
大学(132751)
(57480)
经济(56118)
管理(49945)
研究(47467)
理学(41521)
理学院(41019)
管理学(40340)
管理学院(40060)
中国(38668)
(30305)
(28226)
科学(26218)
(24166)
财经(22580)
(21911)
中心(21454)
研究所(21265)
(20324)
(18779)
(18721)
师范(18620)
北京(18412)
(17674)
经济学(17038)
(16763)
财经大学(16403)
业大(15440)
经济学院(15104)
基金
项目(76191)
科学(60651)
研究(59124)
基金(55297)
(46950)
国家(46507)
科学基金(39912)
社会(37272)
社会科(35317)
社会科学(35309)
(28876)
教育(27678)
基金项目(27601)
(24734)
自然(24714)
编号(24596)
自然科(24148)
自然科学(24142)
自然科学基金(23759)
资助(23735)
成果(22355)
课题(18059)
(17586)
重点(17351)
(16702)
(16200)
(15611)
教育部(15408)
项目编号(15067)
人文(14934)
期刊
(71711)
经济(71711)
研究(47634)
中国(29451)
(23581)
管理(21324)
(20471)
金融(20471)
(17867)
教育(17771)
学报(17464)
科学(17413)
大学(13896)
学学(12888)
财经(12585)
农业(11598)
经济研究(11268)
技术(11150)
业经(11008)
(10797)
(9308)
问题(9010)
国际(8645)
理论(6992)
现代(6971)
(6878)
论坛(6878)
世界(6793)
技术经济(6654)
图书(6546)
共检索到22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景学成  
我国货币政策以其稳健的风格深入人心,但事实上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不止此。本文从定义、性质、效果以及展望等多个角度对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作出完整意义上的诠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召  郭建宏  
尽管我国利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但至少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流动性陷阱。面对世界通货紧缩格局的长期化以及利率普遍走低且效力减弱的事实 ,我国货币政策的提法有必要从稳健改为积极稳健 ,以改变公众预期。同时 ,货币政策应注重灵活多变 ,使其在经济活动中适度发挥结构性作用。此外 ,配合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增强和财政政策的淡出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更为积极一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从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继续扩大和蔓延,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虽然货币政策在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相对有限,但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经济放缓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静  柯艺高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曲线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在既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为了实现更加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政策目标,应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予以配合的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本文在分析去年金融运行态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诠释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并针对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 ,提出了继续执行和改善稳健货币政策若干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霖宇  
财政政策在由“积极”转向“稳健”后,面对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差距加大、消费市场疲软的现状,应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社会性的公共支出、调节收入分配、改善并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发挥城乡消费增长潜能等措施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信祥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发展和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016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都有规律可循,在各国政府主动或者被动"去杠杆"过程中,使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大多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8年以来去杠杆略显艰难,从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把握好去杠杆力度和节奏可见一斑,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偏离了扩张轨道,2017年广义财政开始收缩,广义货币持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管涛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稳是主基调、是大局的前提下,本文指出金融稳是货币稳的前提,并进一步分析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哪些影响。2016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将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驰良  殷益东  
本文以宏观调控下疏通基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对基层经济金融领域五大矛盾的深入解剖.揭示了宏观调控下稳健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不畅的原因。同时从1998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基层央行的实践入手,提出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强银政企互动,做到既控得住风险,又推得动发展,从而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8月2日,人民银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对比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年工作会议,人民银行下半年工作进一步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考虑到当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下半年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延续上半年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半年,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加强了预调微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加快。下半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部输入性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逢民  
基于"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内涵和重心将发生微妙变化,对政策实施力度、节奏的调控诉求显著提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2年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与2011年宏观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3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2013年是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的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复苏,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变化等导致资本流向多变,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引发各方面的担忧。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一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艰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张红亮  
现阶段,除非经济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否则宽松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选择。然而目前也不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否则将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并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因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可能是中国当前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