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6)
- 2023(8536)
- 2022(7391)
- 2021(6724)
- 2020(5573)
- 2019(12580)
- 2018(12221)
- 2017(23768)
- 2016(12608)
- 2015(14478)
- 2014(14660)
- 2013(14274)
- 2012(13935)
- 2011(13094)
- 2010(13693)
- 2009(13252)
- 2008(13060)
- 2007(12721)
- 2006(11735)
- 2005(11076)
- 学科
- 济(77297)
- 经济(77241)
- 管理(44476)
- 业(35287)
- 企(31357)
- 企业(31357)
- 方法(25085)
- 数学(20777)
- 数学方法(20517)
- 地方(19081)
- 中国(17148)
- 学(15660)
- 财(15054)
- 业经(14372)
- 环境(14124)
- 地方经济(13363)
- 农(13349)
- 制(12826)
- 划(11284)
- 融(11223)
- 金融(11222)
- 理论(10644)
- 银(10576)
- 银行(10567)
- 贸(10280)
- 贸易(10269)
- 行(10213)
- 和(10071)
- 易(9848)
- 策(9706)
- 机构
- 大学(206402)
- 学院(204145)
- 济(93667)
- 经济(91710)
- 管理(75184)
- 研究(72590)
- 理学(62763)
- 理学院(62051)
- 管理学(61067)
- 管理学院(60663)
- 中国(57359)
- 财(44614)
- 京(44324)
- 科学(40808)
- 所(36881)
- 财经(34702)
- 研究所(32593)
- 中心(32388)
- 江(32137)
- 经(31210)
- 经济学(30175)
- 北京(28664)
- 范(27362)
- 师范(27133)
- 经济学院(26559)
- 农(26154)
- 州(25980)
- 院(25401)
- 财经大学(25313)
- 业大(23581)
- 基金
- 项目(119266)
- 科学(94176)
- 研究(88285)
- 基金(87695)
- 家(75148)
- 国家(74538)
- 科学基金(63960)
- 社会(58593)
- 社会科(55626)
- 社会科学(55608)
- 基金项目(44675)
- 省(44528)
- 教育(39916)
- 自然(39201)
- 自然科(38262)
- 自然科学(38254)
- 自然科学基金(37561)
- 划(37530)
- 资助(37369)
- 编号(34644)
- 成果(29960)
- 重点(26841)
- 部(26776)
- 发(26434)
- 课题(24724)
- 国家社会(24629)
- 创(23547)
- 教育部(23532)
- 人文(22761)
- 大学(22634)
- 期刊
- 济(119054)
- 经济(119054)
- 研究(69391)
- 中国(41973)
- 财(36409)
- 管理(32627)
- 学报(29125)
- 科学(27731)
- 农(23885)
- 大学(22925)
- 融(22753)
- 金融(22753)
- 学学(21443)
- 财经(20313)
- 教育(19765)
- 经济研究(19535)
- 技术(18576)
- 经(17707)
- 业经(15750)
- 农业(15604)
- 问题(14811)
- 贸(12783)
- 技术经济(12241)
- 国际(11523)
- 世界(10874)
- 统计(10582)
- 图书(10573)
- 理论(9991)
- 现代(9878)
- 经济管理(9625)
共检索到33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明形
一、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经济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树立起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人类的经济发展观亦由传统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观。此前的传统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它以经济的无限增长和人对物质财富的满足程度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标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本文分别从市场正常运行对政府的要求、发展中经济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政府组织的缺陷等不同侧面阐述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并结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讨论了政府职能如何定位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定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查先进
从信息市场的外部效应、信息作为公共物品、信息市场的非竞争性和垄断性以及不完备信息 4个方面对信息市场失灵作了分析。政府干预在纠正信息市场失灵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表 1。参考文献 18。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峰
本文认为在任何体制下政府都作为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主体而起着作用,并在此基点上,从一般的角度,进一步地对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行为体系、政府自身网络及其运作等问题,作了初步有益的探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查先进 严亚兰
为防止和纠正信息市场失灵 ,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干预市场。但许多时候 ,政府干预的结果也不甚理想 ,即政府失灵。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政府干预机制 ,并将市场手段与政府干预手段结合。参考文献 5。
关键词:
信息市场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昕 陆晓琴
本文首先论证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市场合理性,并以市场失灵理论为依据论证了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政府干预失灵问题,试图论证中国房地产市场只有在坚持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前提下,有效地矫正政府失灵的问题,才能使市场的自动调节与政府的政策调控达到最优效益边界,从而推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进铭
政府在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稳定性和力量、政府本身的制度安排及其变迁、政府选择的经济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政府的相对政治能力。当前,我国的政府改革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惩治腐败、实行国家公务员制、使人民表达自己的愿望。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府作用 政府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晓东
经过十余年来经济理论的探索与改革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克服我国传统经济机制信息约束与激励不足两大缺陷的正确途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其对经济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为了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也为了使前后衔接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操作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有必要客观地分析市场与政府的各自作用,以便为政府干预范围的确定和干预手段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前提。针对我国当前情况,从市场能否以较低成本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的角度,我们将政府的干预分为三种情况:(1) 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场合,主要是指当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共用商品的情况时,即使完善的市场机制也不能对相应的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逆向物流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外部效应,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会导致市场失灵,文章在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可从规范管制、财税调控和完善产权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干预。
关键词:
逆向物流 市场失灵 博弈分析 政府干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亮
政府干预经济存在内在的缺陷和失灵。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探求政府失灵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失灵 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君昌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的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承认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同时因竞争的存在,社会好比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使社会的稀缺资源达到对社会最有利的用途上去,这就是我们要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基本理由,也就是要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开群
我国产业竞争中,出现竞争悖论——产能过剩。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悖论。长期中,市场竞争机制可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调整过剩产能,同时,市场机制也会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得低集中度的产业集团转向高集中度的产业集团(小集团),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进一步调整并化解过剩产能。然而,现实中,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失灵,使得产业难以优胜劣汰,同时,造成低产业集中度,即大集团无法转向小集团,使得大集团难以实现集体行动,导致产业长期维持产能过剩局面。因此,化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职能,改革政府相关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亚飞 吴继光
本文针对转型国家(以我国为例)的金融发展与改革的特征,运用金融发展和经济 增长理论以 及公共选择 理论中关于政府作用的最新理论,寻求政府对金融干预的理论依据,并分析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及政府干预的原则。
关键词:
金融 政府 干预 原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公共选择理论所研究的政府失灵现象,对我们认识教育供给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因供给决策失误、内在性与预算扩张、管理机构低效率、寻租现象等原因而导致的政府失灵,其每一个方面都在我国由政府供给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反映。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有助于消除这些问题给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供给 政府失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