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5)
2023(4678)
2022(4127)
2021(3912)
2020(3361)
2019(7728)
2018(7823)
2017(14350)
2016(8274)
2015(9371)
2014(9332)
2013(9116)
2012(8611)
2011(7865)
2010(8218)
2009(7671)
2008(7647)
2007(7268)
2006(6669)
2005(6321)
作者
(22693)
(18774)
(18712)
(17817)
(12281)
(9315)
(8512)
(7290)
(7000)
(7000)
(6436)
(6382)
(6342)
(6121)
(5839)
(5716)
(5599)
(5449)
(5443)
(5423)
(4986)
(4568)
(4548)
(4508)
(4343)
(4253)
(4243)
(4219)
(3766)
(3678)
学科
(30603)
经济(30561)
管理(24430)
(23311)
(20135)
企业(20135)
地方(10506)
(10190)
中国(9719)
业经(8389)
方法(8377)
(8294)
理论(7311)
(7305)
(7300)
农业(6821)
教育(6306)
数学(5900)
(5888)
(5817)
银行(5814)
数学方法(5740)
(5688)
(5583)
(5460)
贸易(5452)
(5245)
(5238)
(5203)
(5140)
机构
大学(115049)
学院(114280)
管理(40982)
(40490)
经济(39187)
研究(38456)
理学(33352)
理学院(32866)
管理学(32311)
管理学院(32045)
中国(30769)
(25882)
科学(23010)
(21698)
(21254)
(19853)
师范(19747)
(18798)
中心(18636)
(17310)
研究所(16564)
北京(16453)
财经(16170)
师范大学(15751)
(15471)
(14134)
(14084)
业大(13529)
(13509)
技术(12621)
基金
项目(65924)
研究(52789)
科学(51404)
基金(45234)
(38115)
国家(37678)
科学基金(32245)
社会(31379)
社会科(29507)
社会科学(29498)
(26595)
教育(25131)
基金项目(23827)
编号(23597)
(22435)
成果(21167)
自然(20005)
自然科(19496)
自然科学(19493)
自然科学基金(19128)
资助(18052)
课题(17329)
(14824)
(14803)
重点(14751)
(14067)
项目编号(13977)
(13553)
规划(13300)
(13267)
期刊
(56669)
经济(56669)
研究(40153)
中国(27944)
教育(20949)
(18696)
管理(17009)
学报(15656)
科学(15133)
(14914)
(12815)
金融(12815)
大学(12130)
图书(11395)
技术(10997)
学学(10435)
业经(9544)
农业(9415)
书馆(8986)
图书馆(8986)
财经(8971)
问题(7839)
(7795)
经济研究(7147)
(7116)
论坛(7116)
(6741)
(6428)
现代(6241)
资源(5909)
共检索到19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晓峰  
张潮是清初文学家、出版家,具商人之财力和文士之才气,致力于保存文献传播文化。其《尺牍偶存》《友声》收录1 500余封信札,涉及清初图书刊刻的诸多环节。张潮以客观严谨的态度编刻丛书,选题具有新奇性、当代性和实用性,纵横交错的文人交际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稿源渠道,相互补充、生发和争鸣的评点发挥了提要和广告的功能。张潮坚持"取其易行"的理念,丛书陆续问世,产生了规模化效应。刊刻中以读者为主体,以质量为生命,勇于突破改进。与此同时,他资助基层寒士穷儒,刊刻的书页中充盈着文化的自尊和生命的体温,成为徽商贾而好儒的典型代表。尺牍还保留了清初刻书费用、盗版侵权的明确记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版片出租的存在,编辑、出版与销售渐趋分离的事实。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金牛  
自宋至清,各种苏轼《文集》、《诗集》、《全集》的刻印不下几十种,惟尺牍选本甚为少见。上海图书馆藏有《东坡先生往还尺牍》一种十卷,元刻,框高16.4cm,宽10.3m,每半叶13行,行24字;小字双行。细黑口,左右双边。不署编者姓氏,无序、跋。经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及其它相关书目,此书它馆均未见收藏,可称海内孤本。《东坡先生往还尺牍》名日“往还”,实际只收苏轼致友朋尺牍,上款人有司马光等31人。卷端或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超  
南宋前期,以张浚为代表的主战派的恢复理念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将君主的信任作为恢复前提;军事上,将军队作为恢复的根本力量,在兵源上偏重西北士兵;财政上,为尽快筹集用兵所需财力,采取增加赋税的税收政策;用人上,重用具有突出军事和理财能力的才吏官员。这种恢复理念得到了当时另一位主战派宰相吕颐浩的认同,构成了南宋前期主战派官员恢复观的主流。但这一带有重军轻民、重才轻德特征的恢复观却存在着显著弊端,高宗在淮西兵变后转向和议,即与此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南宋未能实现恢复的深层原因。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民镇  
"文章原出五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生成论,它强调五经的终极意义,但它并不能真正解释文体的发生机制。刘师培在"文章原出五经"说的基础之上,结合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提出了"文章原出王官"说。从《诗》《书》的实例来看,王官确实对文体的发生和早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存在典籍与文书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礼乐制度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统摄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祁州药市兴起于清初,清代中叶迅速发展,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据捐款统计,同光之际汇聚祁州的商人商号已近2 000家,其中以关东、怀庆、山西等药材帮实力最强。祁州药市的货源和辐射范围主要包括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以及广袤的东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宁波、陕西药商来此贸易。这些药材商帮将家乡所产药材汇集到祁州,又从祁州购买其他地区所产带回各自的销区。祁州本地经济也以药材贸易为中心,形成加工存贮、中介贸易以及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秦中亮  
营田可以追溯到北朝甚至是汉朝以来的屯田制度,营田使或相当于营田使的官职最迟可以追溯到北朝。早期营田主要出现在边镇,为经略"四夷"的催生品。隋末唐初,由于战乱频仍,对于边陬的经略有限,营田使在史乘与石刻文献的出现变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营田使有过废止,而应该是北朝以来一直延续的制度。也就是说,从唐廷初创就一直有营田使,探讨营田使最早出现于唐代何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有限的。营田与屯田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是可以互换的概念。真正意义上去区分这两个概念,可能难度比较大。当支度使与营田使合为支度营田使,节度使集财权与军权于一身,就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博弈。为了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唐廷逐渐将营田之权下放到刺史、县令或者武将的手中。学界认为的营田务普遍掌管营田之职,应该要到五代之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雪莹  
经学文本的解读及其阐释方式的呈现,可反映出注经者的真实意图和深层思想。王安石推崇《诗序》,他对《诗经》的解读,不仅是以经学家的角度汲取了汉代以来的政治性经学策略,而且是在熙宁变法的重要历史关头,以改革家的身份借助经学文本来传达政治理想。本文将焦点放置于政治与经学文本的互动关系之中,以此来考察《诗经新义》如何在"一道德"的指引下形成《诗》学注本的话语策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陶运宗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本文利用商人会馆碑刻等资料,对清代中叶甘肃山陕商人的来源及其经营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考察显示:甘肃的晋商多来自晋中和晋南,主要分布于平阳、汾州等府和解州直隶州;陕商则主要来自西安、同州二府。山陕商人在甘肃经营的商货主要有绸缎、布匹、茶叶、皮毛、杂货等,甘肃输入商品以绸缎、棉布、茶叶等为大宗,输出则为水烟、药材、皮毛制品等。乾隆年间汇聚兰州的山陕商号已有四五百家,武威更达六七百家,秦州和张掖则少得多。凉州府城武威是连通中原与甘肃西部乃至新疆的重要转运枢纽,其商业规模和腹地范围可能均超过省城兰州。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张林峰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裕岭  谢婷  
推进金融检察专业化建设,对于构建良性循环的健康金融生态与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上海金融检察专业化实践的考察,诠释了金融检察专业化的涵义,分析了金融检察专业化的动因,指出应从理论上把握金融检察专业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积极探究金融检察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并提出建立与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金融刑事司法体制、构建高效的办案模式、深化理论研究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磊  
考察了官书局刻书的特点 ,论述了其兴盛的原因和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