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1)
2023(4457)
2022(3661)
2021(3396)
2020(2735)
2019(6078)
2018(6097)
2017(11065)
2016(6193)
2015(6916)
2014(6807)
2013(6548)
2012(6268)
2011(5917)
2010(6222)
2009(5728)
2008(5938)
2007(6004)
2006(5516)
2005(4807)
作者
(18121)
(15016)
(14794)
(14074)
(9728)
(7191)
(6661)
(5685)
(5667)
(5639)
(5164)
(5125)
(4992)
(4875)
(4815)
(4668)
(4356)
(4316)
(4237)
(4146)
(3875)
(3751)
(3682)
(3517)
(3478)
(3423)
(3405)
(3321)
(2999)
(2996)
学科
(23789)
经济(23774)
管理(21212)
(17245)
(15316)
企业(15316)
(8476)
环境(8473)
中国(8337)
地方(7881)
业经(7414)
(6922)
(6306)
理论(6101)
(5996)
方法(5654)
生态(5547)
农业(5522)
(5466)
(5345)
教育(5176)
资源(5154)
(5079)
(4736)
技术(4257)
(4007)
银行(4004)
(3869)
(3867)
贸易(3865)
机构
学院(91365)
大学(90152)
管理(32489)
(32261)
研究(32231)
经济(31331)
理学(26423)
理学院(26073)
管理学(25620)
管理学院(25430)
中国(23939)
(20121)
科学(19890)
(16176)
(15953)
(15853)
(15483)
师范(15408)
中心(14362)
研究所(14274)
(13218)
北京(13039)
(12839)
师范大学(12111)
(11966)
财经(11939)
业大(11243)
技术(10945)
(10555)
(10502)
基金
项目(54265)
研究(43903)
科学(42184)
基金(36468)
(31306)
国家(30971)
社会(26357)
科学基金(25949)
社会科(24723)
社会科学(24714)
(22394)
教育(20487)
编号(19295)
(18988)
基金项目(18828)
成果(16825)
自然(15355)
自然科(14811)
自然科学(14810)
课题(14678)
自然科学基金(14532)
资助(14051)
(13050)
重点(12968)
(12376)
(11508)
规划(11249)
项目编号(11126)
(11056)
(10829)
期刊
(46786)
经济(46786)
研究(29375)
中国(23129)
教育(17697)
管理(13801)
学报(13401)
科学(12734)
(12717)
(12436)
大学(10291)
学学(9099)
技术(8875)
业经(8472)
农业(8465)
图书(8331)
(7669)
金融(7669)
财经(6893)
书馆(6494)
图书馆(6494)
(6004)
(5918)
论坛(5918)
问题(5900)
资源(5510)
经济研究(5451)
职业(5383)
现代(5009)
(4627)
共检索到151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彩华  赵志远  游奎  
当今世界开发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然而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较低,这些都影响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影响了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公众参与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迟滞的主因,也是导致在碳减排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海洋碳汇功能的幕后推手。本文认为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并完善其运作的外部环境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俊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同时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税法的生态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目前这项改革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时机尚不成熟,然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及发达的沿海经济却为我国在海洋经济规划区率先试点提供了条件,通过试点可以为这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雪梅  孙祥山  于旭蓉  
海洋意识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灵魂作用,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历史要求、战略需要和核心动力。海洋意识是人类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策略、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海洋意识在客观实践领域对认知的基本反映,是海洋意识优化与提升的基础。文章对高校海洋意识培养教育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在对海洋意识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涉海高校应充当海洋意识培育的主力军。针对当前国民海洋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从海洋自然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等方面研究海洋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体系并服务于海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杰  师海娟  
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举措。因此,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完善生态利益表达机制;要引导公众发挥主体意识,参与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生态治理能力;要培育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众多方位、多领域、多渠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公众合力,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陈爱丽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希  唐建业  
欧盟海洋综合战略框架指令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以实现其海洋环境良好状况,对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红线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分析了该指令的构成及其实施指标等,比较其与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异同点。最后,文章认为欧盟指令的协调机制值得借鉴,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管理制度整合起来,形成综合有机的框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对于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玉杰  
从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入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发现:绿色发展模式下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向增长,反映出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滞效应;从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结构性特点,2010年是重要转折点,海洋经济表现出显著结构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对海洋经济增长阻滞作用呈现减弱趋势。这充分印证了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战略的改革成效,但距离促进海洋经济绿色生产率增长仍有很大差距,今后需要将生态文明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海洋经济发展规范有机结合,最大规模地释放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季开胜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杨俊辉  
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农村基层行政力量薄弱、生态文明建设决策能力提升、民主政治要求四个方面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由于多种原因,公众参与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农村现状看,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公众参与行为和效果,需要在健全公众参与法律法规、形成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加强公众参与组织建设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上下功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锋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生态文明重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价值体系,在价值观念上强化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强调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文明消费,在管理行为上注意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决策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管筱牧  李震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石。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和配套措施。我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新视角,而海洋保护区管理作为海洋环境的综合管理工具也正逐渐被接受。通过归纳现阶段东营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主要发展模式与路径,在黄蓝国家战略规划部署下为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剑锋  秦伟山  孙海燕  李世泰  杜岩  
从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制度管理五个层面选取29项具体指标,建立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6年中国沿海53个地级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依据评价值大小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5个等级,并对其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中等水平,但各地级市之间差异明显,青岛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唐山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低。(2)按省域分布来看,上海市、海南省建设水平最高,天津市、山东省为较高水平,广东省和福建省等五省为中等水平,河北省、江苏省建设水平最低。(3)分布于黄海海域的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海域。(4)海洋资源禀赋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素,海洋经济发展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海洋文化与海洋制度是影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鑫  陈培雄  向芸芸  
以浙江省6个城市200多份问卷为样本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海洋功能区划的了解度和满意度较高,但参与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海洋食品有着美好的向往。本文从社会公众参与角度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行了再思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光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