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4)
- 2023(12225)
- 2022(10201)
- 2021(9555)
- 2020(7926)
- 2019(18010)
- 2018(17508)
- 2017(33256)
- 2016(17667)
- 2015(20061)
- 2014(19632)
- 2013(19417)
- 2012(18092)
- 2011(16419)
- 2010(16767)
- 2009(16101)
- 2008(15464)
- 2007(14240)
- 2006(12818)
- 2005(12051)
- 学科
- 济(71303)
- 经济(71189)
- 管理(59434)
- 业(56258)
- 企(49456)
- 企业(49456)
- 中国(29602)
- 融(28914)
- 金融(28910)
- 方法(27982)
- 银(27718)
- 银行(27713)
- 行(26849)
- 财(24687)
- 制(24044)
- 数学(23564)
- 数学方法(23383)
- 农(18197)
- 业经(18151)
- 贸(16640)
- 贸易(16622)
- 易(16371)
- 务(15931)
- 财务(15891)
- 财务管理(15852)
- 体(15629)
- 企业财务(15158)
- 体制(13431)
- 地方(13185)
- 理论(12446)
- 机构
- 大学(253639)
- 学院(251858)
- 济(114360)
- 经济(112181)
- 管理(95089)
- 研究(86669)
- 理学(80004)
- 理学院(79173)
- 管理学(78277)
- 管理学院(77773)
- 中国(76880)
- 财(58929)
- 京(53175)
- 财经(45784)
- 科学(44910)
- 所(41729)
- 经(41570)
- 中心(41044)
- 江(37630)
- 经济学(37360)
- 研究所(37026)
- 北京(34347)
- 财经大学(34138)
- 经济学院(33452)
- 范(31780)
- 师范(31566)
- 农(31547)
- 院(30810)
- 州(30674)
- 商学(28003)
- 基金
- 项目(156066)
- 科学(125262)
- 研究(120548)
- 基金(116673)
- 家(99055)
- 国家(98248)
- 科学基金(85382)
- 社会(80728)
- 社会科(76848)
- 社会科学(76831)
- 基金项目(60063)
- 省(57186)
- 教育(55719)
- 自然(50731)
- 自然科(49622)
- 自然科学(49612)
- 自然科学基金(48796)
- 划(48583)
- 编号(48241)
- 资助(47805)
- 成果(41570)
- 部(37173)
- 制(35419)
- 重点(35225)
- 国家社会(34661)
- 课题(33928)
- 教育部(33351)
- 发(33285)
- 创(33129)
- 性(32538)
- 期刊
- 济(129399)
- 经济(129399)
- 研究(85280)
- 中国(55937)
- 财(48240)
- 融(42843)
- 金融(42843)
- 管理(39118)
- 科学(32117)
- 学报(32027)
- 农(29930)
- 教育(27687)
- 大学(26124)
- 财经(25088)
- 学学(24425)
- 经(21617)
- 经济研究(21485)
- 技术(20149)
- 农业(19097)
- 业经(18473)
- 问题(16648)
- 贸(16377)
- 国际(15132)
- 世界(14106)
- 理论(12479)
- 技术经济(11629)
- 现代(11580)
- 财会(11034)
- 坛(10868)
- 论坛(10868)
共检索到405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者 监管机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齐萌
通过对现行金融监管者问责规范性文件的梳理,可以透视出我国金融监管者问责制度存在法律缺失、规则不周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问责理念存在缺陷、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不科学、法律机制选择中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金融监管者问责的理念,着重完善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利害关系方及国际金融组织和同行为问责主体的问责制度。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机构 问责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战略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姗
金融市场在利益和风险的共同作用下运行,由此,金融监管法的发展遵循利益博弈和风险控制的制度逻辑,然而,传统的金融监管所强调的分权制衡却不足以保障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金融监管程序有着兼顾程序自身的正当性及其指向结果的有效性的价值理性,这种执法程序以提高金融监管的质量为价值取向,有别于司法程序的价值理性和制度安排。金融监管程序规则引入绩效指标来评价金融监管的质量,不仅可以防止监管者做坏事,而且能够避免监管者不作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永刚 张培
金融监管是需要建立在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而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定量分析框架的核心,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建立了我国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反映了金融监管的效果,为系统性定量分析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了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概念,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指数的构成因素及权重进行了分析,接着构建了我国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金融监管指数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最后根据估计结果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指数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龚明华 刘鹏飞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关键词:
监管监管者 理论基础 主要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武平 王伶 颜琪中
本文根据金融监管一般理论 ,结合金融监管国际惯例 ,分析了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监管的特点 ,讨论了监管效率、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以及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负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金融监管 金融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