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1)
- 2023(8871)
- 2022(7223)
- 2021(6523)
- 2020(5553)
- 2019(12220)
- 2018(12210)
- 2017(24109)
- 2016(12899)
- 2015(14215)
- 2014(14124)
- 2013(14221)
- 2012(12953)
- 2011(11709)
- 2010(12184)
- 2009(11748)
- 2008(12107)
- 2007(11525)
- 2006(10525)
- 2005(9603)
- 学科
- 业(82639)
- 企(66314)
- 企业(66314)
- 济(61051)
- 经济(60971)
- 管理(52585)
- 农(44508)
- 农业(29774)
- 业经(27656)
- 方法(22376)
- 财(20748)
- 务(16377)
- 财务(16360)
- 财务管理(16348)
- 技术(16007)
- 企业财务(15424)
- 策(14837)
- 制(14770)
- 数学(14618)
- 数学方法(14526)
- 中国(14393)
- 和(12586)
- 划(12181)
- 体(12073)
- 理论(11974)
- 贸(10941)
- 贸易(10934)
- 经营(10909)
- 企业经济(10719)
- 易(10672)
- 机构
- 学院(199679)
- 大学(190272)
- 济(88506)
- 经济(87004)
- 管理(84432)
- 理学(72215)
- 理学院(71660)
- 管理学(70970)
- 管理学院(70597)
- 研究(58468)
- 中国(49242)
- 农(44786)
- 财(39943)
- 京(38227)
- 农业(33368)
- 江(32650)
- 科学(31902)
- 财经(31519)
- 业大(30441)
- 所(28569)
- 经(28264)
- 中心(27645)
- 经济管理(25569)
- 州(25546)
- 研究所(25141)
- 经济学(24836)
- 商学(23488)
- 范(23474)
- 师范(23368)
- 商学院(23312)
- 基金
- 项目(120948)
- 科学(97853)
- 研究(95726)
- 基金(88628)
- 家(73792)
- 国家(72873)
- 科学基金(65295)
- 社会(63882)
- 社会科(60224)
- 社会科学(60206)
- 省(49883)
- 基金项目(47212)
- 教育(41468)
- 编号(41081)
- 自然(39065)
- 划(38519)
- 自然科(38201)
- 自然科学(38194)
- 自然科学基金(37584)
- 资助(34088)
- 业(32386)
- 成果(32235)
- 创(28576)
- 发(27804)
- 部(27263)
- 农(26792)
- 制(26273)
- 课题(26171)
- 国家社会(25875)
- 重点(25760)
- 期刊
- 济(113467)
- 经济(113467)
- 研究(57652)
- 农(50245)
- 中国(38784)
- 财(33843)
- 管理(33668)
- 农业(33501)
- 业经(26599)
- 科学(26036)
- 学报(24437)
- 融(20877)
- 金融(20877)
- 大学(20464)
- 学学(19288)
- 技术(18496)
- 业(17164)
- 财经(16531)
- 教育(15831)
- 问题(15414)
- 经济研究(14826)
- 经(14329)
- 农村(13949)
- 村(13949)
- 农业经济(13707)
- 技术经济(12867)
- 世界(12575)
- 现代(11272)
- 商业(10938)
- 经济问题(10860)
共检索到308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春 王倩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陕主政时 ,正值陕西三年大旱之后 ,陕境赤地千里 ,哀鸿遍野。面对灾情 ,他积极救济灾民、医疗贫病 ,兴修泾惠渠等渭北水利工程 ,为民造福 ;他重视农业教育发展 ,积极参与了创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工作 ,为陕西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杨虎城 农业 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冬梅 王育才 管宏杰
陕西省水资源不仅数量上短缺,在质量上也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的非点源污染即高残留毒害性农药的应用、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禽畜粪便的任意排放是陕西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陕西农业非点源污染应从法律、政策、技术三个层面推动:制定和完善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法律,并强化执法;制定以围绕农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鼓励政策、风险分担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政策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推广安全的农药施用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禽畜粪便资源化技术和缓冲带构建技术等,为防治农
关键词:
陕西 水资源 农业非点源污染 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成礼 孟现志 林良夫 王晓燕
在强调博士论文独创性的现实意义,分析博士论文的独创性贡献的内涵及其表现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推动具有独创性贡献的博士论文不断产生。
关键词:
博士论文 独创性贡献 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兴云
农业文献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战略资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对开发利用农业文献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农业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农业文献与其它各类文献相比较,在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玲 张召华 王礼力
利用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三个指标,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2001-2007年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6%。在此基础上,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性规律,进一步预测出2011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有望达到55%。陕西省农业物资消耗、耕地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投入等要素的平均增长率和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科技成为制约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洁 夏维力
在阐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罗余值法对陕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针对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在比较分析常用固定弹性法与变动弹性法后选择变动弹性法,结合SPSS 18.0软件测算出近年来陕西省物质费用弹性系数为0.353,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636,耕地弹性系数为0.111;同时,对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首次表明,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周期为5年。最后,将测算结果与陕西省实况相结合,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杜穗
本文论述了西汉刘向父子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书籍校理工作。扼要介绍了刘向父子校书的历史背景 ;刘向父子校书的主要方法 ;这些校书方法奠定了校勘学基础 ,并由此创立了中国古代目录学。
关键词:
刘向 书籍整理 校勘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骁
纪念许廷星教授《关于财政学的对象问题》公开出版50周年是为了向许廷星教授致敬,向财政学前辈们致敬,弘扬优秀学术传统,促进财政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敌 明洋
我国的农业同其它国家的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 ,是天然需要支持和保护的产业。但我国农业的弱质性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农业弱质性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点 ,提出了改善我国农业弱质性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是加快农业保险进程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规范农村信用社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以此改善农业的弱质性 ,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关键词:
农业 自然风险 市场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强百发 李新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近代农业 西方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秋霞 杨妍妍 高齐圣
文章利用邹突变点检验对我国1990-2006年的农业数据非为两个阶段,并针对每阶段建立协整模型以避免伪回归问题,进而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计算各自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得到前后两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7.69%和42.83%,最后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协整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