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5)
- 2023(9132)
- 2022(7348)
- 2021(6826)
- 2020(5463)
- 2019(12264)
- 2018(12147)
- 2017(22790)
- 2016(12186)
- 2015(14181)
- 2014(13995)
- 2013(13661)
- 2012(12583)
- 2011(11741)
- 2010(11665)
- 2009(10766)
- 2008(10825)
- 2007(10000)
- 2006(9128)
- 2005(8684)
- 学科
- 济(58754)
- 经济(58705)
- 业(38397)
- 管理(37423)
- 企(31072)
- 企业(31072)
- 方法(21851)
- 中国(20999)
- 数学(18552)
- 数学方法(18429)
- 农(16318)
- 技术(14737)
- 业经(13843)
- 贸(13354)
- 贸易(13344)
- 易(13127)
- 制(11259)
- 财(10991)
- 农业(10862)
- 学(10319)
- 地方(9875)
- 发(9702)
- 银(9541)
- 银行(9529)
- 行(9251)
- 策(8881)
- 融(8718)
- 金融(8717)
- 理论(8500)
- 环境(8495)
- 机构
- 大学(188509)
- 学院(185830)
- 济(87419)
- 经济(86028)
- 研究(70524)
- 管理(68069)
- 理学(57445)
- 理学院(56785)
- 管理学(56069)
- 管理学院(55677)
- 中国(54058)
- 京(41060)
- 科学(39169)
- 财(37019)
- 所(35380)
- 研究所(32023)
- 财经(29930)
- 中心(29714)
- 经济学(28568)
- 江(27490)
- 经(27376)
- 北京(26739)
- 农(26435)
- 范(26205)
- 师范(26026)
- 经济学院(25611)
- 院(24867)
- 业大(22676)
- 财经大学(22085)
- 州(21881)
- 基金
- 项目(116921)
- 科学(93663)
- 研究(89139)
- 基金(86951)
- 家(75795)
- 国家(75228)
- 科学基金(63814)
- 社会(59970)
- 社会科(57054)
- 社会科学(57041)
- 基金项目(44201)
- 省(42076)
- 教育(40550)
- 自然(37437)
- 自然科(36650)
- 自然科学(36644)
- 划(36590)
- 自然科学基金(36043)
- 资助(35249)
- 编号(34716)
- 成果(29337)
- 部(27693)
- 重点(27016)
- 发(26704)
- 国家社会(26615)
- 中国(25277)
- 课题(24923)
- 创(24691)
- 教育部(24173)
- 创新(23322)
共检索到29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翔 武力
新中国建立以后,实行了赶超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技术引进无疑是后发国家最快捷的发展道路。1949—1978年,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50年代以"156"项为核心的从苏联的大规模技术引进;70年代前期以"四三方案"为核心的从西方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文革"结束后以加快发展为目的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这个时期的技术引进集中于重工业领域与实现工业赶超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大规模高端的技术引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引进的决策权过于集中,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技术进步 赶超工业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阎正文
本文阐述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工业化进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促进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53年至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自1958年开始一直到1975年,由于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奈的低谷阶段。自1976年至2003年前后约28年时间,主要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化的成效十分显著,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恢复阶段。自2004年起至工业化实现,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前的腾飞阶段,也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冲刺阶段,即实现工业化前期的国民经济必然出现的高增长阶段。自2021年至2035年,是工业化由基本实现走向全面实现的历史时期。尔后,新中国将在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最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新型的工业化,历经曲折的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将为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 工业化 腾飞阶段 高科技 现代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立人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创新,对整个经济建设有开拓意义,必须仔细领会、认真部署坚持贯彻。不能认为,我们原来的一套做法已经完全符合这个要求,应当有所回顾、有所审视进而有所调整,开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新局面。对此,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先后有了不少阐述,本文拟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某些学习心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荣平
在当代,技术引进在后发展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中已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尤其中共11届3中全会以来,中国已把技术引进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但是,许多年来的技术引进时常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们进行了这项以技术引进的宏观分析和战略模式探讨为主的国际比较研究。从对中国的可比性和可借鉴性角度出发,在研究的对象国的选择标准上尽量符合:(1)后发展,(2)大国,等等。我们选定的是:美国(19世纪为主)、前苏联(30年代以来)、日本(二战后为主)、巴西、印度、南朝鲜,当然还有中国,后来又补充了一个小国——新加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超
1949—1966年,我国主要通过中苏贸易、苏联援华建设项目和中苏科学技术合作等路径,以进口农业机械产品和成套技术设备、关键技术设备及聘请专家、合作科研等方式,从苏联引进农业机械技术,内容系统全面、突出重点、先进实用;发展高等教育和利用留苏教育、合作科研培养人才,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实现国产化,进而结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等特点自主设计改进与再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新中国初期农业机械技术引进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在工业化过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内、对外两个方面。中国一百多年工业化历程及其政府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下,政府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作用和结果也自然不同。本文主要分析政府的国有企业政策与工业化的关系;政治体制和吏治的好坏对政府作用的制约;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前途和条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必然会参与工业化的过程,与工业化形成互动。本文基于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些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金融发展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而工业化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则不显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乃时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行了推行新政、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国策。日本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装备发展起来的,这使日本能够在工场手工业没有多大发展的基础上,仅仅用了三四十年,就完成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用了近百年才完成的产业革命。在利用技术引进推进产业革命的进程中,重视智力资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利用本国培养的技术骨干来担当技术引进的重任,以及注意跟踪当时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潮流,引进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欧美技术设备等。这一系列作法,都是值得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后发展国家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明治时期 技术引进 重视人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月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市地方工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点产品和企业,进行了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从1978年—1989年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为157亿元,其中含有技术引进的改造110.5亿元,含外汇15.02亿美元。通过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吸取了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手段,促进了北京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云
本文对新中国50 年来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回顾按改革开放前30 年和改革开放后20 年两个时期进行,指出前30 年我国工业化有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后20 年改革开放为我国工业化注入新的持续动力。本文还对可持续发展、“复关”、需求约束型经济的初步形成等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演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小娟 胡安萍
以1996~2011年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工业结构高级化的衡量指标,运用FMOLS方法分别实证检验了外源技术引进对我国整体及各部门工业结构高级化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整体工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并随着各工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外溢效应越强;直接技术引进对整体工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果弱于进口技术溢出,且对各部门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到各部门技术水平的限制;外资技术溢出对我国整体工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作用。
关键词:
外源技术引进 技术外溢 工业结构高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