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9)
2023(4979)
2022(4433)
2021(4196)
2020(3482)
2019(8162)
2018(8069)
2017(15697)
2016(8601)
2015(9489)
2014(9189)
2013(8896)
2012(8452)
2011(7509)
2010(7531)
2009(6691)
2008(6407)
2007(5840)
2006(5108)
2005(4643)
作者
(21688)
(17793)
(17652)
(16868)
(11563)
(8655)
(8190)
(6849)
(6766)
(6493)
(6025)
(5869)
(5787)
(5641)
(5483)
(5479)
(5283)
(5208)
(5206)
(5055)
(4318)
(4303)
(4175)
(4134)
(4024)
(3964)
(3883)
(3871)
(3575)
(3546)
学科
(31332)
经济(31302)
管理(25384)
(22423)
(18964)
企业(18964)
(12777)
贸易(12772)
(12536)
(12144)
方法(11666)
(10409)
数学(9918)
数学方法(9819)
地方(9751)
(9600)
中国(8318)
(7815)
出口(7814)
出口贸易(7814)
业经(7264)
(6482)
(6454)
农业(6350)
国家(6262)
财政(6048)
技术(5747)
(5425)
(5376)
(4934)
机构
学院(110737)
大学(109583)
(45562)
经济(44488)
管理(43741)
理学(37469)
理学院(37032)
管理学(36625)
管理学院(36376)
研究(35486)
中国(28537)
(23385)
(22864)
科学(20238)
(17647)
财经(17506)
中心(17496)
(16371)
(15769)
(15266)
师范(15169)
(15075)
研究所(14612)
(14195)
北京(14147)
经济学(13926)
业大(13761)
(13461)
财经大学(12701)
经济学院(12671)
基金
项目(73336)
科学(58130)
研究(56674)
基金(53234)
(44993)
国家(44619)
科学基金(38849)
社会(36349)
社会科(34497)
社会科学(34488)
(28724)
基金项目(28332)
教育(25658)
自然(24074)
编号(23911)
(23665)
自然科(23503)
自然科学(23500)
自然科学基金(23093)
资助(21266)
成果(19463)
(16465)
(16426)
课题(16326)
重点(15884)
(15366)
国家社会(14822)
项目编号(14516)
教育部(14488)
人文(14403)
期刊
(51953)
经济(51953)
研究(34097)
中国(21974)
(18698)
管理(15898)
(13817)
科学(13487)
学报(13085)
教育(12105)
(11751)
金融(11751)
大学(10482)
学学(9523)
农业(9188)
技术(9108)
(8755)
业经(8719)
财经(8257)
经济研究(8191)
问题(7715)
(7072)
国际(6911)
图书(6830)
现代(5772)
(5598)
资源(5466)
(5404)
论坛(5404)
(5260)
共检索到171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政府信用由于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对其支出可以为公众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维护公众利益。但政府信用若出现透支的情形,又会误导公众,乃至严重损害公众利益,并造成政府合法性危机。因此,政府信用须能实现一种理性支出,也即支出行为既能够满足公众需求,亦不会超出政府责任能力范围。为此就应考虑政府信用支出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问责制等制度要件的完备性以及坚持以治理为导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云辉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众多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导致整个相关行业的危机。本文基于政府管制视角,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该事件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吉文  李涛  
本文在规范的分税制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利用安徽省1994-2010年的数据,对民生投资性支出与财政分权进行协整分析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安徽省的民生投资性支出具有长期和短期并存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入进行规范的分税制改革和完善相关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溶沧  
略论政府投资的最适领域选择刘溶沧一、对一种观点的评析在我国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国家财政是否应退出社会再生产领域的争论。有些同志认为,按照市场取向的改革要求,特别是鉴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存在的政企不分、统收统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春梅  贾建民  李华强  
近年来频发的问题食品事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8年曝光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为例,以风险感知为切入点,构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关系模型,揭示了问题奶粉事件中的风险信息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控制感的影响,剖析了风险感知、控制感等对人们的抵制和积极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方面的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强  
立足于中国地方政府偏向投资性支出和中国“高投资”的典型事实,刻画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逻辑机制。理论机制发现,在Barro(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加入考虑企业调整成本的投资行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偏向与企业投资水平的提高具有不确定性。在经验分析中,分别基于中国企业和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政府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值提高10%,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净投资率将增加0.54%,而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的增长幅度超过1.8%;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具有较高的外溢效应,是中国“高投资”典型事实的形成因素之一。因而,应该科学地设计和制定政府投资性支出,引导和优化市场主体间的投资结构,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在国际学术界,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政府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而产出-资本比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生产函数,分析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税前和税后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一个能使产出-资本比最大化的最优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国家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弱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2)在我国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弱负相关,财政教育支出和产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唐勇军  王文婷  刁诚诚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对企业财政性支出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企业设备投资贴息项目为例,运用三阶段DEA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对事后激励型的政府对企业财政性支出建立了动静态分析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会影响财政支出效率测算,剔除这几类影响后各项效率值发生显著变化;产业间效率值差异显著,呈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高能耗产业"的格局;Malmquist指数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依赖技术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饶晓辉  刘方  
中国过去的宏观经济实践显示出政府对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的强烈偏好,在涉及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本的生产性支出方面更是着意倾斜。本文将政府生产性支出纳入生产函数,构建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政府生产性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利用贝叶斯估计得到的公共资本产出份额大约为10%,同时表明政府支出确实会造成生产的外部性;(2)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是产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冲击能解释约23%的总产出波动;(3)政府生产性支出冲击对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造成了短期"挤出"效应,长期"挤入"效应,另外该冲击有利于促进经济体系资本持续性积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勇  李慧中  
文章运用中国1978~2012年的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VECM)与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估计,研究发现: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内,城市化都是显著影响收入差距的原因。城市化短期内缩小而长期内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呈现"U"型结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推行的城市偏向、扭曲的城镇化道路,在总趋势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开启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则在短期内缩小了收入差距。政府用于农村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及政府对农村的生产性支出相对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在短期内(与城市化共同作用)及在长期内都能显著地缩小收入差距,可部分解决城市化发展中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稳步推行统筹城乡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庆旺  陈志刚  温新新  吕冰洋  
本文利用UL模型和2007年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政府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政府转移性支出可使居民整体、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别缩小10.53%、21.1%和2.37%,公平收入分配效果远高于个人所得税;政府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纵向效应明显、横向效应微弱同时再排序效应较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统筹程度低,再排序效应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转移性支出的再分配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果最为明显。为更好地发挥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政府应尽快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标准的城乡统一和地区统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晨  刘洪愧  邹恒甫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规模财政支出成为各国刺激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在这些支出中,各国政府消费的产品差异明显。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并通过计算总量支出乘数和结构支出乘数来研究政府消费不同产品对总产出和两部门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引致、要素流动、政府总支出的挤出和财富效应是政府消费发生作用的四种机制;政府增加制造业消费,会通过财富效应等机制挤出政府总支出,使总产出增加和制造业产出增加,但会使服务业产出下降;政府增加服务业消费时,会使服务业产出上升,但将显著挤出政府总支出,使总产出和制造业产出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刚  郭新强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税负、挤出居民消费的同时,也通过其生产性增加收入、挤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增加究竟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以及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和税负水平。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结构等于其相对生产性之比,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等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峰  
文章主要探讨政府消费性支出、国有资本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首先设定有效消费函数,再利用跨期优化理论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并由此导出实证方程,然后利用全国30个省1992~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