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2)
2023(7877)
2022(6555)
2021(5891)
2020(4693)
2019(10665)
2018(10347)
2017(19895)
2016(10700)
2015(12015)
2014(12188)
2013(12199)
2012(11957)
2011(11220)
2010(11960)
2009(11401)
2008(11146)
2007(10491)
2006(9920)
2005(9391)
作者
(32269)
(27424)
(26955)
(26114)
(17833)
(13016)
(12071)
(10468)
(10325)
(10221)
(9604)
(9184)
(8951)
(8865)
(8781)
(8347)
(7931)
(7848)
(7785)
(7409)
(7219)
(6621)
(6610)
(6443)
(6354)
(6230)
(5937)
(5770)
(5490)
(5365)
学科
(70662)
经济(70615)
管理(32862)
(30361)
(24623)
企业(24623)
地方(20669)
方法(18436)
(16789)
中国(16236)
数学(15413)
数学方法(15241)
业经(14666)
地方经济(13702)
(12641)
(12152)
(11968)
农业(11533)
(11266)
环境(9026)
(9021)
金融(9019)
(8993)
贸易(8984)
(8804)
银行(8799)
(8778)
(8621)
(8565)
及其(8518)
机构
学院(172285)
大学(170303)
(84029)
经济(82372)
研究(64878)
管理(62255)
理学(51543)
理学院(50903)
管理学(50221)
管理学院(49858)
中国(49083)
(39369)
科学(35210)
(34966)
(32694)
财经(29858)
研究所(28992)
(28225)
中心(28041)
经济学(26795)
(26748)
(24512)
师范(24403)
经济学院(23549)
(22911)
北京(22647)
(22540)
(22272)
财经大学(21264)
(20424)
基金
项目(98151)
科学(77719)
研究(76834)
基金(70377)
(59341)
国家(58798)
社会(50800)
科学基金(50069)
社会科(48151)
社会科学(48135)
(38629)
基金项目(35357)
教育(34449)
编号(30997)
(30928)
资助(29321)
自然(28596)
自然科(27850)
自然科学(27844)
成果(27402)
自然科学基金(27334)
(23550)
课题(23097)
重点(22458)
(22010)
国家社会(20954)
(20363)
发展(20258)
(19935)
(19390)
期刊
(111294)
经济(111294)
研究(63179)
中国(35339)
(29955)
管理(26454)
(22651)
科学(21420)
学报(21197)
(20172)
金融(20172)
教育(18568)
经济研究(18009)
大学(17115)
财经(16952)
学学(16065)
业经(15819)
技术(15458)
农业(15238)
(14803)
问题(14064)
(11572)
技术经济(10621)
国际(10345)
世界(9971)
经济问题(9074)
现代(8996)
统计(8935)
改革(8912)
(8912)
共检索到288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万  
一、经济振兴方针——资源加技术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振兴方针基本上有两类:一类如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本国资源为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另一类如日本、新加坡、南朝鲜等国以及香港地区,则以外国资源为主,大搞技术引进,通过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加工国外原料和半成品,从而发展商品经济。用这两类方针指导经济发展,固然可以致富,但都离不开资源与技术。仅有资源而技术水平不高的国家,只能卖原料、卖半成品,这是赚不到大钱的,有的商品甚至进不了国际市场,纯属殖民地式的经济;然而,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即使本国没有资源,也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甚至成为经济大国。可见,技术的发展对振兴经济是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万  
略论湖南省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意义李万(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长沙)自从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中央精神贯彻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带,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它们能取得如此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应归功于他们认真贯彻中央给予的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宝龙   唐子云  
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问题,有助于促进湖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湖南省2012—2021年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湖南省整体层面及各市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在湖南省层面以及各市州层面的耦合协调度,再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渐同向且同速,与长沙市相比,其他市州的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由2012年的0.231上升至2021年的0.909,2019—2021年达到极度耦合协调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长沙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态势;影响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有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乡村从业人员、造林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械耕地面积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等。最后,提出湖南省未来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宝龙   唐子云  
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问题,有助于促进湖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湖南省2012—2021年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湖南省整体层面及各市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在湖南省层面以及各市州层面的耦合协调度,再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渐同向且同速,与长沙市相比,其他市州的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由2012年的0.231上升至2021年的0.909,2019—2021年达到极度耦合协调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长沙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态势;影响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有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乡村从业人员、造林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械耕地面积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等。最后,提出湖南省未来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栋良  
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之际,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程、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指导意义。从农业多功能视角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2016年湖南14个市州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表明:1)湖南乡村振兴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长沙最高,达0.915,张家界最低,为0.635;从区域来看,湘北地区最高,然后依次是湘东、湘南、湘中、湘西。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程度普遍较高,其中产业兴旺起着关键作用,但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湖南乡村振兴应重点把握以"特"兴农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希   张茜   张汝婷   盛韵琦   舒馨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乡村旅游人才短缺和人才培养路径不完善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湖南省为例,系统分析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湖南省具有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优质的培养平台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构建了全方位联动的在职培训和立体化的“双创”孵化培养模式,稳步提升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领域人才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然而,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乡村旅游师资不足、乡村旅游本土课程开设不足、复合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合作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为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开设乡村旅游特色课程、实施复合型创新型紧缺人才工程、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桂琼   刘玮  
教育是促进湖南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关键途径,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教育发展更加精准和深入。过去的教育扶贫在学生精准资助、基础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帮扶工程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实现了五步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提出湖南省连片地区教育精准发展的实施战略,构建“五维”机制,包括精准识别机制、资源精准配置机制、智能化监测服务机制、教育精准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匡列辉  张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战略目标和任务。认真把脉湖南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分析其根源实质,精准施策,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解决湖南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推进湖南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监管体制等措施,更好地建设好新时代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皎洁  
乡村振兴是深化"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较长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当前,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一定的基础,展现出一些优势特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电商创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必要从产业链条化、区域特色化、产品多样化以及品牌品质化4个方面加以完善,以提高乡村电商创业实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乡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可以概括为以农民为中心的立场论,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愿景的目标论,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全党工作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关系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稳中求进总基调和自力更生原则的定力论,党建引擎、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和乡贤齐心合力共推共建的动力论,乡村振兴目标、格局和途径注重整体协同的系统论,"三步走"的阶段论,政治、文化和物质多维支撑的保障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祝海波  尹少华  
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湖南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湖南的经济在向生态经济转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优势: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的良好趋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人口压力大、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不足。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规划、培养生态意识、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制定出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向阳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理分析了苏北经济振兴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提出了加快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通过发挥其增长极极化和扩散效应,推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探讨了振兴苏北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认为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仍为现阶段苏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琨  廖桂庆  吴海顺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如何结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赣南旅游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赣南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路径选择,赣南红色旅游、赣南品质旅游的落实及发展策略的制定及实施等。实施这个发展策略,除了要发掘赣南旅游特色外,还要对其可行性和支撑面进行研究。同时必须明白:赣南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是赣南苏区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