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4)
- 2023(12669)
- 2022(10667)
- 2021(9817)
- 2020(8394)
- 2019(18545)
- 2018(18284)
- 2017(35291)
- 2016(19182)
- 2015(21507)
- 2014(20852)
- 2013(20410)
- 2012(18543)
- 2011(16605)
- 2010(17288)
- 2009(16604)
- 2008(17089)
- 2007(16020)
- 2006(14411)
- 2005(13547)
- 学科
- 业(96428)
- 企(91216)
- 企业(91216)
- 管理(84120)
- 济(79589)
- 经济(79455)
- 财(34288)
- 方法(30900)
- 业经(30547)
- 务(26708)
- 财务(26672)
- 财务管理(26640)
- 企业财务(25412)
- 农(25185)
- 制(23688)
- 数学(21828)
- 数学方法(21604)
- 技术(21325)
- 中国(20269)
- 农业(18034)
- 体(17689)
- 策(16899)
- 理论(16870)
- 划(16555)
- 体制(15560)
- 和(15217)
- 技术管理(14072)
- 经营(14001)
- 银(13688)
- 银行(13669)
- 机构
- 学院(278986)
- 大学(273897)
- 济(116409)
- 经济(114067)
- 管理(113414)
- 理学(96209)
- 理学院(95287)
- 管理学(94241)
- 管理学院(93669)
- 研究(86018)
- 中国(69774)
- 财(61471)
- 京(56344)
- 科学(47811)
- 财经(47137)
- 江(44715)
- 所(42555)
- 经(42488)
- 农(41013)
- 中心(38646)
- 研究所(37180)
- 北京(35307)
- 州(35202)
- 业大(35199)
- 财经大学(34518)
- 经济学(33835)
- 商学(33401)
- 商学院(33127)
- 范(32723)
- 师范(32443)
- 基金
- 项目(169845)
- 科学(136535)
- 研究(129491)
- 基金(124328)
- 家(105285)
- 国家(104289)
- 科学基金(92526)
- 社会(84376)
- 社会科(80004)
- 社会科学(79984)
- 省(67660)
- 基金项目(65487)
- 教育(59270)
- 自然(58123)
- 自然科(56843)
- 自然科学(56828)
- 自然科学基金(55957)
- 划(54997)
- 编号(51933)
- 资助(49370)
- 成果(43189)
- 创(41760)
- 业(38645)
- 制(38036)
- 部(38033)
- 创新(37908)
- 重点(37844)
- 课题(36538)
- 发(36204)
- 性(34228)
- 期刊
- 济(142244)
- 经济(142244)
- 研究(87983)
- 中国(59889)
- 财(55811)
- 管理(52182)
- 农(40037)
- 科学(36272)
- 学报(35883)
- 教育(29707)
- 融(29702)
- 金融(29702)
- 大学(28975)
- 学学(27381)
- 农业(26657)
- 技术(26082)
- 财经(25684)
- 业经(24873)
- 经(22130)
- 经济研究(21669)
- 问题(17708)
- 业(16902)
- 财会(16781)
- 技术经济(16089)
- 会计(15135)
- 现代(14979)
- 贸(14558)
- 科技(13663)
- 商业(13654)
- 世界(13511)
共检索到440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企业公司是近代中国公司制度演进中类似西方公司制度中的“控股公司”(HoldingCompany、ControlCompany)或“投资公司”(InvestmentCompany)的一种公司组织。在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 ,企业公司甚少有人涉及 ,较为正式的研究大致上仅有黄汉民先生《抗战时期上海企业公司的兴起与蜕变》(《学术月刊》1 994年第 1 0期 )。我们认为 ,尽管战时上海的企业公司类型不同 ,且在兴起之后又不免鱼龙混杂。但是 ,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逻辑演进角度观察 ,与战前的一般性公司相比 ,战时上海的企业公司已具有投资、控股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经营行业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以及充分利用...
关键词:
战时上海 企业公司 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在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演进过程中,企业公司是甚具特色的一个阶段。近代中国企业公司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时期。其中在当时的工商业都市上海,企业公司主要表现为在战时特定条件下兴起的投资、管理、经营一体的投资控股公司;而分布于内地各省区的则主要是各种国营和地方政府省营的企业公司。对于内地省区的企业公司,学术界还少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仅从企业公司的制度特征入手,对抗战时期内地省区的企业公司作一探讨。
关键词:
企业公司 抗战时期 内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守广
抗战时期的后方企业家群体大约形成于1938年到1939年之间,具有以工业家、金融家为核心、联系比较紧密、代表性广泛等显著特点;后方企业家群体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和西南、西北区域经济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把中国近代企业伦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晓军
抗日战争时期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典例为:西南联大三所大学之间的紧密型合作;西南联大与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共同宗教背景的高校联盟在上海公共租借地以及在成都华西坝开展一定地域内的互助合作等。由于战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战时工作宗旨的变化,图书馆馆际合作的主要特点为:馆际合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战时馆际合作局限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合作各方因地制宜、同舟共济地开展资源共享。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馆际合作 合作典例 特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本文旨在以抗战时期上海著名的“新亚集团”崛起为例,考察战时上海产业证券与新兴企业集团的关系,借以说明战时条件下产业证券的兴盛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固然导致和助长了战时上海投机风气的盛行,形成了如同许多研究者所一再指出的战时上海经济的畸形发展;但另一方面,产业证券的兴盛对于当时公司制度的演进、新兴企业集团的形成了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产业证券 企业集团 抗战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徐明
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棉业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随着抗战爆发后传统棉业格局的变化,陕西棉区不得不面临新的使命与困境,棉花生产在制度变化和技术改进的前提下,艰难地维持着与粮食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传统棉花供需环节的断裂和后方各省对原棉的迫切需求,迫使陕棉转运川渝,虽然以政府和各大纱厂为主要运力,但陕棉的外销数量和比重都较战前降低。这一方面反映了战时棉花外销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迁陕的当地机器纱厂提供了原料准备。战时纱布急剧短缺的环境下,陕西机器与手工棉纺织业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局面。战时陕西棉业的发展,是全国经济格局变动下后方产业要素自身重组的结果,也反映出后方省际贸易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复兴在保障战时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 陕西 棉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顾云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救济和补助因战争而被迫中断学业的高中毕业生,并为高等学校提供专业预备训练,教育部特别创立了大学先修班。大学先修班分教育部特设先修班和国立大学附设先修班。大学先修班在课程设计、师资配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大学先修班与抗战进程相始终,它在救济青年学生学业、增进专业性向和学术兴趣、奠定其从事高深学术研究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学先修班 先修课程 国立大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翔
近代中国的银行资本晚于产业资本产生,但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两者逐渐由发展不同步转而趋向同步发展,到30年代前半期,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相互溶合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可是,随即爆发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断了这个正常进程。那么,在战时经济条件下,两者的关系又如何发展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克让 张同乐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受困于艰苦的经济环境,十分重视财政预决算的编制,以此实现财政收支的动态平衡和统筹规划,在特殊时期满足了战争需求和政府稳定运行。陕甘宁边区的财政预决算采用边区政府和县政府两个层级的编制结构,而且规范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审查批准等,有效提升了边区经济发展、确保了抗战的供给。由此,本文通过探究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下的财政预决算制度,以期为现代财政预决算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中国股票推进会是在抗战爆发上海租界成为“孤岛”时期出现的民间金融团体。作者通过对中国股票推进会的分析,认为国家权力出现某种真空时,民间社团可以打破或填补这种真空,进而起到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重组和改变的作用。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股票推进会 民间社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各地相继沦陷,以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因此产生了截然迥异的特色。此种变化和特色又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分界线,前后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以华商银行和钱庄业变化以及汪伪政权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和业务变化为典型特征。本文拟对上述两个阶段的沦陷区金融市场运行的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指出这两个阶段的金融市场虽有多种变化,但投机色彩浓厚和政权紧抓金融为当局服务,是此一时期金融市场贯穿始终并凸显出来的两个鲜明特点。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上海金融市场 运行特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亚平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党内外文化工作者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在现代书刊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期刊] 求索
[作者]
向明亮
抗战军兴,大后方成为经济建设的重心,数以万计寻求生活机会的劳工大量补充到矿工队伍,这些矿工构成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在国民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大后方的矿业有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战争也带来包括劳工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矿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却饱受摧残与折磨。由于尚未跨越地缘、族群等差异,以及受制于国民政府的劳工政策,工人共同生活经历与体验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团结起来形成区别于"他者"的集体意识,没有成为"自为"的领导阶级。这表明,阶级意识的形成并非浑然天成,它是一系列实践经历与复杂历史关系的产物。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工人 生存状况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争平 尹秀秀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世纪难题,需要多种力量结合才能得到较好解决,其中金融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扶贫工作的光辉历程中,农业贷款作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方式始终贯穿其中。抗战时期,北海银行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红色金融企业。在战时艰苦条件下壮大自身同时协助山东抗日民主政府解决贫苦农民的资金问题,坚持发放大量的低利农业贷款,力求高效扶贫,在贷款前对农贷对象的精准识别、贷款后的精准管理和对农贷干部的精准考核方面摸索出许多宝贵经验,获得较大实效,为根据地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对北海银行农贷工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北海银行 农业贷款 扶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英 李娟 赵津
抗战前国内银企关系始终若即若离,但在抗战特殊的环境下,内迁企业的资金困难和后方银行的投资需求构成有力的资金供需组合,产融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金城银行与天字号企业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范例。产融携手后,银行与企业原先管理团队的矛盾让人始料未及。银行与企业创办人对经营权的争夺,企业生产热情与银行投机阴谋的冲突,甚至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战时都成为原则性的问题。资金供需的合拍引发了银企合作的幻想,双方长期目标的不同打破了"合作愉快"的脆弱表象。种种矛盾最终导致银企合作分崩离析,折射出战时特殊环境对企业决策的误导和影响。
关键词:
产融结合 金城银行 天字号企业 吴蕴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