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8)
2023(3735)
2022(3388)
2021(3201)
2020(2865)
2019(6464)
2018(6628)
2017(13925)
2016(7366)
2015(8725)
2014(8827)
2013(8911)
2012(8560)
2011(7841)
2010(8147)
2009(7764)
2008(7628)
2007(7130)
2006(6571)
2005(6103)
作者
(21326)
(17563)
(17327)
(16740)
(11063)
(8256)
(8199)
(6729)
(6530)
(6367)
(5838)
(5667)
(5616)
(5496)
(5364)
(5329)
(5301)
(5296)
(5102)
(4966)
(4537)
(4222)
(4209)
(4063)
(4029)
(4027)
(3988)
(3831)
(3438)
(3437)
学科
(32213)
经济(32175)
(25144)
管理(23697)
(19900)
企业(19900)
方法(14754)
数学(13007)
数学方法(12911)
中国(11660)
(10033)
(8723)
(8440)
(8186)
贸易(8181)
(8005)
(7394)
银行(7390)
(7150)
业经(7108)
农业(6382)
(6233)
技术(5643)
(5336)
金融(5336)
(5152)
地方(5033)
收入(4983)
(4969)
(4943)
机构
学院(116602)
大学(114714)
(51844)
经济(50747)
管理(46469)
理学(39586)
理学院(39228)
管理学(38801)
管理学院(38577)
研究(35651)
中国(29175)
(26142)
(23864)
财经(20714)
(18536)
科学(18400)
(17463)
(16724)
北京(15799)
中心(15512)
经济学(15429)
研究所(15342)
财经大学(15151)
(14843)
师范(14747)
经济学院(14021)
(13995)
商学(13605)
商学院(13512)
(13106)
基金
项目(65854)
科学(52085)
研究(51793)
基金(47268)
(39082)
国家(38702)
科学基金(33272)
社会(33136)
社会科(31430)
社会科学(31425)
(25233)
基金项目(24734)
教育(24695)
编号(22792)
(21027)
资助(19867)
自然(19797)
自然科(19312)
自然科学(19308)
自然科学基金(18954)
成果(18730)
(15735)
课题(15664)
(14399)
重点(14172)
教育部(13981)
(13810)
项目编号(13783)
人文(13715)
(13368)
期刊
(62583)
经济(62583)
研究(38522)
中国(20156)
管理(19082)
(17653)
(13312)
金融(13312)
教育(12816)
科学(12717)
业经(12052)
(11703)
学报(11355)
经济研究(11086)
财经(10265)
技术(10003)
大学(9341)
商业(8842)
(8784)
学学(8632)
问题(8576)
(7996)
农业(7868)
理论(6936)
国际(6554)
实践(6234)
(6234)
现代(6229)
技术经济(6190)
统计(5708)
共检索到178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卢波  
一种经济制度只有在各方面都能保持平衡和协调发展,才能随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首先要有一个基本上愿意消费的、生机勃勃的消费大众,才会有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换言之,只有有了消费的意愿,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并促使生产单位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受到来自消费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方面)的压力,才能使企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生产积极性和热情,使生产适应消费的不断发展。因此象我国前段时期着重从生产供给角度来解决市场疲软问题,首先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民有足够的消费欲望与相应的消费能力。那么,我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状况究竟如何呢?在此不妨对它们作一番现实考察和分析。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金元浦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消费衬衫领带;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平  高杰  张锐  
家庭进行消费或储蓄的行为受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的支配。家庭财富占有的欲望与消费的欲望强弱变化不仅受到外在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家庭脆弱性、结构和生命周期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家庭消费需求具有刚性,家庭收入只有在满足刚性消费需求以后,才能确定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在应用刚性消费需求构建的家庭消费函数模型对中国家庭高储蓄、低消费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消费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刚性消费需求低下和家庭脆弱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生态危机表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从本质上探究,生态危机导源于人性中欲望的复归和释放,是"欲望支配世界"的现代性后果。因此,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要将"欲望"纳入历史的通道,作为考量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依据。近代主体性哲学构建了一个由"征服自然的欲望"、"追求财富的欲望"和"过度消费的欲望"内在勾连的逻辑框架,并构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三个向度。因而,消费只是生态危机的表象,并不是其根源。消解由欲望高度张扬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需要建立伦理规制,从思想意识上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庞隽  宋卓昭  吕一林  
通过情景实验的方法,本研究考察了消费者在实用性和享乐性产品失败后产生报复欲望和回避欲望时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男性消费者在产品失败后比女性消费者产生更强烈的报复欲望,这种性别差异在享乐性产品失败和实用性产品失败的情景中均十分显著。同时,女性消费者在产品失败后比男性消费者产生更强烈的回避欲望,这种性别差异在享乐性产品失败(与实用性产品失败相比)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戚海峰  
本文对有关控制欲望和独特消费品欲望的相关研究作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综述,在此基础上以本土消费者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就控制需求对消费者的独特消费品欲望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从总体来看本土消费者的控制欲望对独特产品/品牌偏好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控制与社会政治控制对其独特消费品欲望产生了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据报道,在前不久召开的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小型研讨会上,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的领导提出一个观点:用新一轮改革促进新一轮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和信号,或许可以用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即将来临进行解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昱  龚刚  
资本主义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前期社会"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于前者,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生存欲望而奴役大众;于后者,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制造和繁殖欲望,再利用大众的贪欲而奴役大众。我们发现:贪欲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又可以自我循环,自我繁殖,自我强化,并具有无限的增长趋势;贪欲还是一种异化的欲望,即这种本属于人自己的内在欲望却与人自己的本真需要相背离,相反对。这非但不能肯定生命,反而否定生命,成为奴役人的力量,也使得人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在欲望异化的视角下,我们开始重新诠释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按需分配"。我们发现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绝不是满足贪欲,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对人类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莉  
广告的基本功能虽是商业促销,但它同时具有文化经济的作用,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意义。因此,广告越来越成为塑造大众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本文将广告放置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对“编码”而成的广告文本进行“解码”,进而探讨广告的制作机理。广告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加以肢解、包装,从而实现商业话语到非商业话语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能指”的产品被嫁接上一层甚至多层无甚相关的意义———“所指”。这种嫁接的任意性说明广告情景和所传达意义的欺骗性、想像性,而广告出奇制胜的秘诀就在于它切入了人的无意识深层欲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东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与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恩碧  方智毅  
本文总结了研究我国古代等级消费思想的重要意义,并重点结合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贾谊等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们关于等级消费的有关论述,对我国古代的等级消费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阐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钱玉文  章进  
我国消费者反悔权的变迁趋势是从约定权利状态发展到法定权利。消费者反悔权的确立有其必然性,它不同于产品"三包规定",消费者反悔权已超越民事权利范畴,它属于经济法权利范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时,可考虑确立消费者反悔权,内容包括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范围、消费者反悔权的行使方式和法律效力、消费者反悔权的法律规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启云  
我国之所以追求贸易顺差,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追求贸易顺差,不仅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也阻碍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损害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璐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女性在长期男性征服下对男性征服欲望的表现,尤其是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通过美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例证展开了一幅女性征服男性的幻想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