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1)
2023(8923)
2022(7103)
2021(6534)
2020(5126)
2019(11703)
2018(11030)
2017(20818)
2016(10737)
2015(11861)
2014(11640)
2013(11290)
2012(10366)
2011(9398)
2010(10043)
2009(9725)
2008(8956)
2007(8673)
2006(7976)
2005(7326)
作者
(28881)
(23675)
(23456)
(22449)
(15198)
(11242)
(10681)
(9181)
(8808)
(8770)
(8103)
(7866)
(7674)
(7638)
(7463)
(7350)
(6940)
(6893)
(6726)
(6450)
(6024)
(5859)
(5593)
(5506)
(5497)
(5429)
(5272)
(5136)
(4719)
(4605)
学科
(42779)
经济(42749)
管理(31862)
(31709)
(27847)
企业(27847)
(25690)
金融(25688)
(23489)
银行(23487)
(22877)
中国(22282)
地方(13657)
(13453)
业经(13073)
(13039)
(12582)
方法(11690)
中国金融(11067)
理论(10041)
农业(9354)
数学(8716)
数学方法(8535)
(8360)
财务(8313)
财务管理(8301)
(8295)
贸易(8281)
(8141)
(8061)
机构
学院(148044)
大学(145934)
(59784)
经济(58261)
管理(52056)
研究(49814)
中国(45453)
理学(42571)
理学院(42094)
管理学(41363)
管理学院(41049)
(31712)
(31036)
科学(26398)
中心(25004)
(24588)
财经(23998)
(23569)
(21749)
师范(21605)
(21525)
(21101)
研究所(20702)
北京(20143)
(19607)
银行(18935)
经济学(18731)
(18227)
(18192)
(17823)
基金
项目(87559)
研究(72268)
科学(68628)
基金(60503)
(50372)
国家(49816)
社会(45319)
社会科(42929)
社会科学(42915)
科学基金(42888)
(35545)
教育(33729)
编号(31328)
基金项目(30529)
(29025)
成果(27746)
资助(24094)
自然(23653)
课题(23276)
自然科(23089)
自然科学(23087)
自然科学基金(22662)
(20843)
(20289)
重点(20165)
(19622)
项目编号(19613)
(19082)
(18774)
国家社会(18186)
期刊
(75942)
经济(75942)
研究(52020)
中国(37534)
(31729)
金融(31729)
(25630)
教育(25517)
管理(22589)
(19051)
学报(18639)
科学(17494)
大学(15446)
技术(14589)
学学(13774)
财经(13311)
业经(12798)
农业(11753)
经济研究(11633)
(11530)
图书(10181)
问题(9324)
(8706)
(8358)
论坛(8358)
职业(8140)
书馆(7985)
图书馆(7985)
国际(7952)
现代(7490)
共检索到254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义奇  
金融中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功能优势、金融集聚地和金融腹地"三者组成。金融中心是在实现某项或某些金融功能方面具有其腹地范围内它者所没有的优势的中心,功能优势是金融中心的灵魂,功能定位是建设金融中心的中心。围绕功能定位,遵循金融集聚规律,提升金融集聚地规模。同时要统筹好"中心-腹地"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区域间金融合作,来建设金融中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保庆  李忠民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被国内众多大中型城市列为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却不约而同地陷入诸多误区。该文基于地理区位、金融集聚和制度供给三个分析视角,来研究金融中心演进的一般路径,并得出结论:金融中心建设应当综合分析城市所处区位、金融集聚现状以及制度供给情况等因素;金融中心建设应当在找准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本着合作、共赢的思路来推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宇  郭新强  干春晖  
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特征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构建研究金融集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构参数的校准和贝叶斯估计,政策实验分析发现:(1)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所得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所得税和金融营业税有利于金融集聚,永久性税改政策有效性最强;(2)实施鼓励金融创新为主的战略,有效促进金融集聚;(3)金融中心建设的"消息冲击"会影响预期,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如期建成显著影响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牟惠康  丁雪君  
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像台州这样的一般地级市能否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以及成为怎样的区域金融中心,面临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实现模式与基本策略。一、区域金融中心的涵义与影响因素(一)区域金融中心的界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牧旸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十四年.从上海金融市场的现状看.离此目标依然遥远.与纽约等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目前缺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必要条件.但是.上海又具有一些天然的和后天的优势.如果能够克服困难.依照正确的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笔者相信.上海终将成为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王韩  
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当代国家综合实力提高过程中日渐突出,而硬实力的作用出现逐渐减弱迹象。近几年,伴随着区域金融中心规模的扩大及其协同性的加强,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力日渐突出,在提高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上软实力起到了硬实力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区域金融中心软实力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国茂  范跃进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本质特征相同,但基本功能不同。金融中心的功能差异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条件决定的。中国金融中心实现路径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自然形成模式,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政府既要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制止"金融中心热"演变成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敏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群  
金融支持不力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金融支持,应抓住金融结构创新这条主线,通过优化金融工具结构、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市场结构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可行的融资组合;打破制度性障碍,在构建中小企业发展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方面寻求新发展、新突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该文从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独特作用、阶段性规律三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机理。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支持主体、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支持区域等多维视角提出了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一般路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仍然落后的现状下,金融支持低碳发展并不存在一套万能的路径。各区域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特点、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等现状,针对产业低碳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具体领域,科学选择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各省区独特的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力   黄育华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金融创新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金融活动日益密切、融合,全球金融活动运行规则逐步统一,资金在全球各金融市场间自由流动,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优化配置和提高市场效率,并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福利的增长,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本华  
文章就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等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