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6)
2023(7813)
2022(6712)
2021(6160)
2020(5019)
2019(11603)
2018(11401)
2017(22282)
2016(12352)
2015(13779)
2014(13639)
2013(13590)
2012(13034)
2011(12229)
2010(12856)
2009(11919)
2008(12012)
2007(11206)
2006(10308)
2005(9349)
作者
(36361)
(30527)
(30381)
(29094)
(19954)
(14386)
(13620)
(11747)
(11555)
(11410)
(10555)
(10257)
(10145)
(9909)
(9833)
(9468)
(9022)
(9004)
(8836)
(8812)
(7876)
(7565)
(7496)
(7242)
(7022)
(6874)
(6763)
(6624)
(6225)
(6125)
学科
(56906)
经济(56849)
(36268)
管理(35568)
(28795)
企业(28795)
中国(18236)
方法(18063)
(17011)
地方(16113)
数学(14431)
数学方法(14198)
业经(13769)
(12296)
(11692)
(11675)
农业(11528)
(11004)
产业(10239)
(9836)
贸易(9830)
理论(9536)
(9462)
环境(8755)
技术(8633)
(8386)
银行(8363)
地方经济(8304)
(8299)
(8188)
机构
学院(188836)
大学(187908)
(80404)
经济(78579)
管理(70749)
研究(69095)
理学(59730)
理学院(58973)
管理学(58041)
管理学院(57662)
中国(50397)
科学(40789)
(40648)
(37901)
(34884)
研究所(31415)
(30517)
中心(29778)
财经(29270)
(28180)
(28155)
师范(27986)
(26198)
北京(25706)
(24849)
(24552)
经济学(24302)
业大(23939)
师范大学(22439)
农业(21805)
基金
项目(117585)
科学(94154)
研究(88724)
基金(85249)
(73362)
国家(72720)
科学基金(62452)
社会(57442)
社会科(54593)
社会科学(54575)
(45301)
基金项目(44589)
教育(39742)
(38970)
自然(38773)
自然科(37841)
自然科学(37831)
自然科学基金(37148)
编号(35920)
资助(34311)
成果(30977)
(27689)
重点(26652)
课题(26227)
(26014)
(24134)
国家社会(23488)
发展(23039)
(22671)
创新(22538)
期刊
(99263)
经济(99263)
研究(63320)
中国(36551)
管理(27535)
(27485)
科学(26987)
(26772)
学报(25742)
教育(21526)
大学(19836)
(18609)
金融(18609)
学学(18543)
农业(17903)
业经(16116)
财经(15403)
技术(15362)
经济研究(14945)
问题(14844)
(13506)
(10854)
现代(10537)
国际(9918)
技术经济(9561)
(9402)
(9190)
论坛(9190)
世界(8938)
(8747)
共检索到29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政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西移大势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再次崛起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广西东南部城市应以高度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务实精神,顺应大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开创性造就承接产业西移的最优载体,力促自身的再度崛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广西民营经济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获得快速发展,体现出产业转移来源地、承接地和承接项目性质等不同特点,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环境、承接载体、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利兵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对接,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难以同步,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难以融合,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难以契合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在发展观念上,推动思想大解放;在发展战略上,建设改革试验区,构筑职教板块,推进重点建设;在发展策略上,变革发展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创新运作机制,优化外部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林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社会服务成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等特点,加强对接承接产业、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应用科研能力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旭轩  
本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承接来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做好本地产业升级的问题。广西要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当前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便宜的静态比较优势,与长期发展需要的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在大力承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未来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冶金、机械制造、船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亨明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俊江  李一鸣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文琰  
天津产业梯度与产业关联度的定量分析与对天津产业承接基础的定性考察,发现天津应在批发、医疗、教育、金融、石油化工以及贸易总部与分支方面积极承接。但具体承接中会面临承接的成本与风险问题、路径与创新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以及金融发展问题,故此天津应该立足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重点企业的选择、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的建立、制度与机制的健全、金融效率的提高等实现产业的顺利承接,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分享规划红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2010年8月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一、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现状2007年以来,甘肃实际利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洪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