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7)
2023(7847)
2022(6786)
2021(5867)
2020(4911)
2019(11245)
2018(10962)
2017(21325)
2016(11456)
2015(13018)
2014(12972)
2013(12919)
2012(12300)
2011(11604)
2010(12102)
2009(11295)
2008(10949)
2007(10155)
2006(9419)
2005(8625)
作者
(34931)
(29404)
(29073)
(27728)
(18842)
(13876)
(13216)
(11254)
(11116)
(10517)
(10151)
(9642)
(9625)
(9335)
(9115)
(8922)
(8607)
(8320)
(8310)
(8272)
(7490)
(7145)
(7033)
(6765)
(6692)
(6537)
(6360)
(6072)
(5889)
(5649)
学科
(77191)
经济(77141)
管理(34476)
(30594)
(25739)
企业(25739)
方法(25015)
数学(21508)
数学方法(21376)
地方(20507)
中国(18624)
业经(13772)
地方经济(13606)
(13437)
(12824)
(10265)
环境(10065)
(9762)
理论(9714)
(9043)
贸易(9036)
(9016)
农业(8927)
(8752)
(8670)
(8660)
(8573)
(8019)
金融(8018)
(7825)
机构
大学(184888)
学院(183758)
(86324)
经济(84544)
管理(67623)
研究(66259)
理学(57925)
理学院(57127)
管理学(56243)
管理学院(55862)
中国(47514)
(38713)
科学(38096)
(35894)
(33009)
研究所(29804)
财经(29156)
(28080)
经济学(27664)
中心(27603)
(26395)
师范(26245)
(26208)
(25422)
经济学院(24408)
北京(24281)
业大(23339)
(23142)
(22259)
师范大学(21283)
基金
项目(113801)
科学(90980)
基金(84012)
研究(82973)
(72244)
国家(71619)
科学基金(61869)
社会(57030)
社会科(54199)
社会科学(54180)
基金项目(44417)
(43405)
教育(38283)
自然(37914)
自然科(37065)
自然科学(37059)
(36468)
自然科学基金(36426)
资助(33823)
编号(31933)
成果(26486)
(25890)
重点(25549)
(25454)
国家社会(23825)
课题(23187)
(22762)
教育部(22472)
人文(22173)
发展(21574)
期刊
(106449)
经济(106449)
研究(62178)
中国(34059)
管理(27146)
(26928)
科学(25935)
学报(25933)
(22673)
大学(20117)
学学(19063)
教育(18045)
经济研究(17552)
财经(16751)
技术(15530)
问题(15253)
农业(14874)
(14753)
(14695)
金融(14695)
业经(14537)
技术经济(11210)
(10532)
现代(9718)
统计(9483)
世界(9429)
商业(9379)
国际(8979)
(8739)
(8500)
共检索到28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和平  
城市作为古代商品经济的摇篮,不仅对于历史时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经济的兴衰,标志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古代单个城市经济的兴衰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军事因素、经济条件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它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尤为重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殷东星  
区位环境的变迁,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区位通常可区分为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一般地说,区域一旦确定之后,其自然地理区位是基本不变的。而经济地理区位则不然,只要与之相关的其它经济事物发生变化。区域的经济地理区位便随之变化,并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本文所研究的区位,指的是经济地理区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随着城市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兴衰影响因素的讨论也日益升温。实际上,一部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城市职能逐步演进分化的过程,其中,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壮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经济繁荣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城市的兴衰与演变过程尤为必要。与传统的史学和社会学视角不同,本文结合目前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史实,将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度概括为分别对应于时间、空间和精神三个维度的结构转变、集聚效应和城市文化,城市的兴盛和发展正是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和高度统一的结果。本文也据此简要讨论了中国城市的主要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光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象平  
司马迁经济地理思想,通过《史记·货殖列传》得到集中反映,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分不开。一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其间高度的中央集权日益巩固,全国一统,国力殷实,“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特别是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后,交通大开,过去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以及地区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但是 ,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 ,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翟婧彤  计利群  
本文从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内在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兴衰的原因,试图证明城市创新能力内生于经济结构。为此,笔者运用2005—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分别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创新能力对城市兴衰的作用强度,以及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投资结构对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能力、经济结构与城市兴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最大;而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经济结构转换对创新能力的作用程度决定了城市兴衰。创新能力的内生水平,应该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秦健民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历朝共计7284所。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据《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记载,开元五年(71)年,唐朝政府组织文人于乾元殿校理经籍,乾元殿随之改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三年(725年),又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路卓铭  
尽管我国全面启动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激进转型的号角即将吹响,但有关转型长效机制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基于中央政府全面部署转型工作的视角,首先全面分析了衰退资源城市经济激进转型面临的根本困难,认为中央政府有责任为此买单,并探讨了此类转型的长效机制——资源开发历史补偿机制,进而系统归纳了经济激进转型的主要成本构成,最后探讨了实施经济激进转型的战略部署问题,认为应以中央政府为主并上下结合,共同推动该项工作在"十一五"末全面铺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任梅  
《大国的兴衰》是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一部力作。作者从经济与战略两方面着手,探讨了500年来世界各大国沉浮变迁的历史。由于该书提出了不少深受学术界与政界学者重视的问题,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所以,该书自1987年公开发行以来,作为一部严肃的学术专著,不仅跻身于全美畅销书的之列,而且影响超越了国界。保罗·肯尼迪这位当年牛津大学的博士、现执教耶鲁讲坛的教授,也被誉为创造了“美国出版界的奇迹的人”。面对各大国盛衰更迭的历史,作者指出,一国地位的升降虽然往往直接表现为战争的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大权  
中国经济学社于1923年创立,到1953年结束。它是在马寅初、刘大钧主持下,以留美归国经济学者为主,集合全国政、学、商各界上层分子组成的经济学术团体。学社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作为民国时期经济学界的英美派,学社的学术和思想居于当时社会的主流地位,产生了广泛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忠,周一星,杨玲  
本文用定量方法讨论了开放条件下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现工业效率仍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开放政策、利用外资和三资企业等开放要素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各种开放要素对不同开放程度、不同规模级的城市所起的作用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