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6)
2023(6997)
2022(6002)
2021(5460)
2020(4549)
2019(10184)
2018(10124)
2017(19045)
2016(10568)
2015(11837)
2014(11910)
2013(11553)
2012(10664)
2011(9950)
2010(10383)
2009(9941)
2008(10172)
2007(9558)
2006(8693)
2005(8299)
作者
(31432)
(26150)
(26121)
(24962)
(16923)
(12756)
(11799)
(9972)
(9878)
(9569)
(9172)
(8871)
(8762)
(8634)
(8487)
(8150)
(7657)
(7617)
(7580)
(7444)
(6731)
(6512)
(6329)
(6069)
(6033)
(5936)
(5869)
(5772)
(5254)
(5069)
学科
(41296)
经济(41221)
管理(40507)
(34678)
(30925)
企业(30925)
(14354)
(13471)
方法(12396)
(12071)
环境(11855)
业经(11654)
中国(11316)
(10384)
地方(10286)
(9901)
(9813)
数学(9137)
数学方法(8992)
体制(8314)
(8232)
银行(8222)
(8144)
财务(8113)
财务管理(8092)
(8079)
理论(7975)
(7855)
农业(7700)
企业财务(7652)
机构
学院(160795)
大学(160303)
(63734)
经济(62210)
管理(58857)
研究(55900)
理学(49126)
理学院(48521)
管理学(47823)
管理学院(47488)
中国(42198)
(34363)
(33991)
科学(33206)
(28308)
(26554)
财经(25844)
研究所(25177)
中心(24323)
(23282)
(22953)
(22550)
师范(22402)
北京(21913)
(21069)
业大(20799)
(20511)
经济学(19148)
财经大学(18738)
(18069)
基金
项目(100049)
科学(79226)
研究(75732)
基金(72209)
(62583)
国家(62061)
科学基金(52956)
社会(48724)
社会科(46137)
社会科学(46124)
(38980)
基金项目(37865)
教育(34311)
(33161)
自然(32848)
自然科(31882)
自然科学(31873)
自然科学基金(31292)
编号(30552)
资助(28566)
成果(26255)
(24527)
重点(23263)
课题(22479)
(22226)
(22052)
(20851)
国家社会(20074)
(19781)
创新(19564)
期刊
(81943)
经济(81943)
研究(51710)
中国(35715)
(28411)
管理(24444)
学报(24015)
科学(23244)
(22270)
教育(19287)
大学(18594)
学学(17446)
(15793)
金融(15793)
财经(14360)
农业(14289)
业经(13156)
技术(12544)
(12348)
经济研究(11083)
问题(10740)
(8657)
现代(8281)
资源(8159)
(8107)
改革(7621)
(7621)
国际(7505)
科技(7465)
(7428)
共检索到25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桂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属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其补偿方式有着复杂的多样性,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和补偿主体多元化机制,强化和完善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实行水源区生态标志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怀恩  史淑娟  党志良  肖燕  
构建受水区补偿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对跨流域调水生态服务市场的形成及饮用水源的保护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水源区保护生态环境与生存权、发展权的矛盾,明确了生态补偿的思路、客体、主体;计算分析了陕西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及受水区与水源区之间的补偿资金的分摊比例;依据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法律条文及陕西水源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补偿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丹江口库区乃至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强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对于承担保护国家水资源战略安全政治使命、促进库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库区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徐龙  千鹏霄  
建立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久有效运行的关键,合理有效地测算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配方式是重中之重。基于水源区2012—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计算分析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及受水区各省份之间补偿资金的分摊比例。结果表明:(1)水源区2016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 260.64亿元,比2012年减少了63.57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9.16亿元;(2)水源区应得到的生态补偿资金为149.2亿元,而受水区愿意支付的生态补偿资金为84.73亿元,国家每年通过一般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水源区约18亿元,但仍有46亿元的生态补偿资金缺口;(3)采用离差平方法确定了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4省份每年应承担的生态补偿资金分别为26.91亿元、22.20亿元、14.66亿元和20.96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李婷婷  
生态补偿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现有的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探索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中引入市场化机制的实现方式,基于对理论与现实依据的分析,提出了四种水源地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1)水权交易模式:提出水权的市场交易机制与拍卖机制构想;(2)发展权流转模式:受水区对水源区进行产业补偿,帮助水源区建立"飞地";(3)生态经济模式:依托水源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产品市场效益;(4)公共物品市场购买模式:政府利用补偿资金购买私人部门提供的水源地生态建设服务或项目。最后就如何以政府为主导,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引入市场化生态补偿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正举  严岩  段靖  王丹寅  朱显根  黄祥  
生态补偿是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保育与环境消费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文章以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十堰市的生态建设为例,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水源保护对十堰市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在水源区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生态补偿角度对水源区补偿资金数额、来源、补偿时间等提出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俞海  任勇  
本文针对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陕西省旬阳县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生态补偿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补偿、谁来补偿和向谁补偿、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笔者认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或权利的初始分配不同,造成了流域上下游事实上发展权利的不平等,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这种权利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游沿线享受生态服务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是提供补偿的主体,而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地方政府、企业法人与社区居民等是接受补偿的主体;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额外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在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九龙  王俊  陶晓燕  王世军  
合理测算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其分配方式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在全面评估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调入水量等因素,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尝试性地研究了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分配方式。结果表明:2014年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 225.97亿元,比2006年增加159.45亿元;中央政府承担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量为18.8亿元,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承担生态补偿资金量分别为11.28亿元、10.43亿元、3.1亿元和3.38亿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九龙  王俊  陶晓燕  王世军  
合理测算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其分配方式是生态补偿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在全面评估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调入水量等因素,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尝试性地研究了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及分配方式。结果表明:2014年水源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 225.97亿元,比2006年增加159.45亿元;中央政府承担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量为18.8亿元,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等省市承担生态补偿资金量分别为11.28亿元、10.43亿元、3.1亿元和3.38亿元;陕西、湖北、河南和四川等4省水源地分配到的生态补偿资金数量分别为30.4亿元、9.15亿元、5.86亿元和1.56亿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晨  丁晓辉  李国平  汪海洲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为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全面评估了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确立了生态补偿的上限标准和分摊机制,并尝试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动态价值变化确立生态补偿支付标准。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724.56亿元,比2002年减少了125.3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上限标准为46.12亿元/a,其中中央政府为18.45亿元/a,受水区地方政府为27.67亿元/a;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中央政府为7.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德孝  常云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面临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两难困境,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目标的实现、使水源区和受水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补偿原理应向水源保护区进行经济利益补偿。主张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水源保护区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景锋  
生态补偿量的确定和补偿的分配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建设成本出发,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生态补偿,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和水源区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提供参考。以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适当修正,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评估得到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实施后每年所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4×105万元,引入生态价值发展阶段系数调整后的结果为1.12×105万元。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不同,进行再次修正,可知水源地生态工程使水源地以外地区增加生态服务价值3.61×104万元。在考虑生态建设成本后,测算出水源地每年应得到外部生态补偿4.145×104万元。在此基础上,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探讨了受水区生态补偿分摊方案,以各生态建设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比例为标准,探讨了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分配方案和分配原则。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晨  丁晓辉  李国平  唐萍萍  彭晓邦  
研究目的:尝试构建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运用支付卡式(PC)条件价值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的农户问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考察水源区农户的基本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采取右端截取模型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在416个有效样本中,406个受访者愿意参与南水北调流域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主要集中在700—1000元/年,合计占比49.04%,WTA中位数为900元/年。农户家庭经济社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迁移倾向和决策背景是影响受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计划迁出农村的农户受偿意愿比不愿意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毅民  
本文探讨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效益问题。构建了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08-2014年十堰市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研究。研究发现从2008-2014年十堰市各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郧阳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值最高,丹江口市补偿效益值最低,竹山县补偿效益值呈现"W"形状,郧西县补偿效益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实物补偿、智力补偿、项目补偿等其它方式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了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的平衡,必须对指标体系中权重较大的指标予以重视,同时恰当调整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毅民  
本文探讨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效益问题。构建了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08-2014年十堰市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研究。研究发现从2008-2014年十堰市各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郧阳区农业生态补偿效益值最高,丹江口市补偿效益值最低,竹山县补偿效益值呈现"W"形状,郧西县补偿效益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水源区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实物补偿、智力补偿、项目补偿等其它方式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为了确保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