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1)
2023(5685)
2022(4590)
2021(4438)
2020(3446)
2019(7740)
2018(7553)
2017(14944)
2016(8196)
2015(8965)
2014(8854)
2013(8930)
2012(8256)
2011(7781)
2010(8147)
2009(7694)
2008(7874)
2007(7743)
2006(7041)
2005(6339)
作者
(23253)
(20038)
(19678)
(18556)
(12411)
(9825)
(8648)
(7628)
(7541)
(7175)
(6879)
(6472)
(6337)
(6308)
(6174)
(5876)
(5755)
(5720)
(5517)
(5482)
(5031)
(4993)
(4868)
(4842)
(4642)
(4564)
(4432)
(4248)
(4070)
(3998)
学科
(48037)
(39401)
经济(39363)
(34759)
农业(32143)
管理(17609)
业经(16394)
(14672)
企业(14672)
农业经济(12313)
中国(12026)
地方(10038)
(9976)
人口(9757)
(9489)
方法(9402)
(9358)
农村(9338)
(9110)
发展(8795)
(8775)
数学(7468)
数学方法(7385)
建设(7367)
(7175)
劳动(7171)
土地(7119)
(6910)
收入(6893)
及其(6647)
机构
学院(126920)
大学(121287)
(54739)
经济(53632)
管理(48109)
研究(43642)
(41880)
理学(41220)
理学院(40800)
管理学(40255)
管理学院(40000)
中国(34876)
农业(31186)
(24851)
科学(24793)
业大(24073)
(22252)
(22147)
中心(20633)
(20528)
研究所(19812)
农业大学(18831)
(18647)
师范(18576)
财经(17361)
(16459)
经济管理(16418)
(15606)
(15584)
北京(15133)
基金
项目(77166)
研究(62280)
科学(61281)
基金(55262)
(46855)
国家(46247)
社会(40817)
科学基金(39547)
社会科(38110)
社会科学(38099)
(31588)
基金项目(29243)
编号(28107)
教育(26639)
(26224)
(24907)
成果(23024)
自然(22306)
自然科(21762)
自然科学(21761)
自然科学基金(21396)
资助(20816)
(18849)
课题(18421)
(17515)
(16820)
重点(16649)
国家社会(16615)
发展(16017)
(15979)
期刊
(73752)
经济(73752)
(51137)
研究(38644)
农业(34632)
中国(29222)
科学(20032)
业经(19944)
学报(18960)
大学(15937)
(15287)
金融(15287)
(15284)
学学(15255)
(14806)
农业经济(14391)
农村(13869)
(13869)
管理(13615)
教育(13399)
问题(11308)
技术(9822)
(9605)
世界(9525)
财经(9148)
农村经济(9106)
社会(8810)
经济问题(8678)
社会科(8171)
社会科学(8171)
共检索到199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翼  
略论农村流动人口朱翼一、关于90年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和成因9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大变动和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城乡间频繁流动,已引起当今社会普遍的关注。(一)90年代人口流动的特点1、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6000万,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之间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英  
2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90年代是我国城镇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本文利用 1 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 ,分析和探讨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及人口特征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松  资源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社区特征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社区内聚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强化了"业主身份"对社会交往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流入地经济发展会拉大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对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不仅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强化"业主身份"效应和削弱交往中的年龄劣势,间接地促进了社会交往。应通过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社区交往环境、加强社区治理等措施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内卷风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雪凯   宁光杰   刘丽丽  
随迁经历对儿童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大量关注,但现有文献少有关注随迁与儿童长期发展的关系。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数据(RUMiC),研究了童年随迁经历是否会对农村流动人口当前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研究表明:(1)童年的随迁经历会对流动人口当前的就业和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并且使其更可能成为自我雇佣者,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多种方法解决选择偏差后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童年随迁经历会对个体长期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产生负向影响,进而影响其就业与收入表现;(3)拓展研究表明,童年有随迁经历者其子女仍然可能继续随迁,从而产生潜在的代际流动问题。研究表明,需要进行相关制度改革以使随迁儿童在城市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否则将影响其长期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长安  高春雷  左文琦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在全部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中占据多数。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由就业单位或雇主提供包吃或包住、工作经验丰富、较长工作时间、在本地参保城镇社保以及"雇主"和"自营劳动者"身份等,均有较好的减贫效果。因此,必须将消除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纳入到总体扶贫攻坚战略之中,推动实现农村流动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重视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当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龙飞  陈传波  
本文根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78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农地流转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和流转租金有助于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通过"非农就业层次效应"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即农地流转提升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高层次非农就业的概率,进而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未来要高度重视农地流转对人口城镇化的助推作用,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农地交易市场,推动流转交易规范运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翁辰  朱红根  陈杰  
本文基于2021年江苏省5市15县(区)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选取数字技术使用和数字技术认知两个维度共十项指标构建数字素养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概率,还可以扩大其数字金融使用广度。相比于数字融资工具的使用,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理财和数字支付工具的使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素养各维度均可以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个体数字金融使用概率,但仅数字技术使用对扩大个体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素养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信息关注、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提升风险偏好水平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广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房莉杰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寻求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制度途径。方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政策和数据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虽整体而言健康状况较好,但传染病发病率高,妇女儿童的保健水平与城市常住人口存在较大差距,对预防保健有较大需求。同时参保率低,保障水平有限。结论:这与目前制度建设水平相关,在目前建立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路自愿  龙文进  庞晓鹏  李睿  
本文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模型和双重稳健模型展开分析,发现童年迁移经历给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迁移经历会通过对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和原有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同时,童年迁移经历会对个体的新增社会资本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异质性分析发现,童年迁移经历对男性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的消极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6~12岁时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大,6岁以前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次之,13~15岁时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小;市内跨县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省内跨市迁移,而跨省迁移的影响则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迁移对个体经济福利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减轻迁移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茹   胡竞尹   徐舒   张吉鹏  
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须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本文构建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门槛指数。研究发现,入学门槛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学龄子女留守概率,能解释留守概率区域差异的9.2%。入学门槛对于流入一、二线城市,流入地住房或教育价格更高,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的流动子女和女孩更为不利。积分制入学缓解了房价的不利影响;2014年以来的户籍改革降低了留守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