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8)
2023(4875)
2022(3992)
2021(3910)
2020(3164)
2019(7098)
2018(7136)
2017(14226)
2016(7920)
2015(8811)
2014(8657)
2013(8695)
2012(8218)
2011(7725)
2010(8154)
2009(7719)
2008(7866)
2007(7729)
2006(7216)
2005(6609)
作者
(23115)
(20094)
(19522)
(18522)
(12276)
(9768)
(8558)
(7721)
(7493)
(7128)
(6872)
(6465)
(6415)
(6388)
(6129)
(5802)
(5751)
(5749)
(5539)
(5523)
(5146)
(5119)
(4862)
(4789)
(4564)
(4542)
(4465)
(4384)
(4032)
(3952)
学科
(44147)
(39244)
经济(39215)
(35802)
农业(29465)
管理(18365)
(18351)
企业(18351)
业经(16962)
(10147)
农业经济(10003)
中国(9288)
方法(9027)
(8910)
农村(8903)
(8717)
(8694)
地方(8500)
土地(8278)
(7677)
发展(7305)
(7285)
(7078)
劳动(7074)
数学(6937)
数学方法(6857)
(6835)
及其(6411)
收入(6329)
(6311)
机构
学院(123401)
大学(117498)
(53043)
经济(52003)
管理(47399)
研究(42327)
(42083)
理学(40139)
理学院(39753)
管理学(39254)
管理学院(39020)
中国(34609)
农业(31620)
科学(25200)
(24588)
业大(24568)
(22006)
(21965)
(20688)
中心(19783)
研究所(19629)
农业大学(18981)
(17501)
师范(17440)
财经(16949)
经济管理(16365)
(16220)
(15751)
(15626)
(15157)
基金
项目(73722)
研究(58653)
科学(58135)
基金(52391)
(44940)
国家(44377)
科学基金(37505)
社会(37390)
社会科(34893)
社会科学(34880)
(30369)
基金项目(27915)
编号(26645)
(25510)
教育(25049)
(24093)
自然(22093)
成果(21573)
自然科(21495)
自然科学(21494)
自然科学基金(21124)
资助(19927)
(17861)
课题(17381)
(16820)
重点(16202)
(15797)
(15705)
(15239)
(15059)
期刊
(73273)
经济(73273)
(49341)
研究(36580)
农业(33177)
中国(28690)
业经(19457)
科学(19422)
学报(19077)
(16004)
大学(15493)
(15154)
学学(14820)
(14748)
金融(14748)
管理(14397)
农业经济(13417)
农村(13399)
(13399)
教育(12744)
问题(11160)
技术(9882)
世界(9336)
财经(9263)
农村经济(8783)
(8669)
经济问题(8568)
(7972)
社会(7674)
经济研究(7535)
共检索到197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祥炎  
农地产权明晰是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前提。我国农地产权最为现实的制度安排是国有永佃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农地农有”方式,农地国有永佃为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通过“限制存量、放开增量”合理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生  刘克祥  
热河蒙地永佃制下的地权和佃权分离彻底,佃权的买卖、流动相当自由,但佃权的占有和使用基本一致。随着佃权的不断集中,雇工或雇工性耪青经营,成为永佃农土地经营的重要模式。这是热河蒙地永佃制及其经营模式的显著特点。日伪统治时期,这种经营模式基本延续下来,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残酷劫夺,特别是推出强迫种植鸦片、高额征收"禁烟特税"的毒害政策,蒙汉和各族人民的心身惨遭戕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大小永佃农入不敷出,急剧均贫化,最终永佃农和蒙人地主都被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线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萌萌  
演化博弈论中,惯例的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三种状态,分别是"局部遵同效应"、"整体多元化效应"和"断续均衡效应",该理论同样适应于永佃制的演化过程。局部遵同效应阐明了永佃制的产生;整体多元化效应揭示出永佃制在各地区的不同存在形式;断续均衡效应论证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永佃制的衰落。本文主要从演化博弈论角度分析永佃制的演变,从而更清晰地展现永佃制产生、发展直至衰落的全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美玉  田焱  
本文运用杨小凯-黄有光的间接定价企业理论分析了与农地相关的产品市场、土地租赁市场、土地买卖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效率相互权衡情况,提出了农地规模经济无关论的假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虎  
略论转轨与支农张虎一农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承担支农任务,由于农业的低收益导致的农业信贷低收益和农业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矛盾。在专业银行期间,由于自负盈亏刚性不强,这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当前,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按商业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杨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宏森  
国有资产法是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国有资产法的几个基点,意在为国有资产法提供思路,使国有资产的存量、增量制度化,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规范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宋方敏  
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根基部分,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从研究的角度梳理内容,可细分为地位作用、改革方向、企业制度、产权探索、转型发展等五个方面,是一个博大精深又切合实际的科学体系。研究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应该坚持姓马与姓中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经济与政治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结与探索的统一。抓紧确立、研究、宣传和贯彻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宋方敏  
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根基部分,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从研究的角度梳理内容,可细分为地位作用、改革方向、企业制度、产权探索、转型发展等五个方面,是一个博大精深又切合实际的科学体系。研究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应该坚持姓马与姓中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经济与政治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结与探索的统一。抓紧确立、研究、宣传和贯彻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永佃制有两项重要的经济功能。第一,永佃制是农田产权的分化,能使地权分配趋向平均。第二,田皮的买卖市场比普通土地市场灵活,交易手续简便,永佃户比地主更容易进行农田整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新型永佃权制进行了思考。从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现实基础及可行性、创设新型永佃权的积极意义、新型永佃权制度的设计方案和新型永佃权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对策控制四个方面对新型永佃权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认为新型永佃权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瑞珍  
本文论述了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如下结论: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耕地资源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建华  徐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涨宝  聂建亮  
土地承包关系长期化导致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不均衡,同时农村中分家习俗造成了土地的琐碎化,而家庭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减少将进一步加速土地的琐碎化,进而使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进一步缩减。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种粮收益的增加。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于是那些可以保留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土地流转方式将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元庆  张衔  
文章透析了农地使用权资本化运作的经济学原因,阐释农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重大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解构农地资本化运作所面临的制度、市场等诸多障碍,最后给出简要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